- 索 引 号:370402/2021-00009
- 主题分类:文字解读
-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0年07月31日
- 文 号:市中政发〔2020〕30号
- 发文时间:2020年07月31日
- 标 题:解读:市中政发〔2020〕30号《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
- 效力状态:有效
解读:市中政发〔2020〕30号《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
一、政策背景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以打造新品牌、构建新格局、探索新模式、培育强队伍、建设共同体、营造好环境等六项工作为重点,为我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为全市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作出市中贡献。
二、决策依据
根据《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和《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枣政发〔2020〕7号)要求,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卓越匠心文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三、出台目的
立足区情,发挥优势,精准施策,整体提升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积极推进区职业中专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确保区职业中专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2个,建设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组建综合高中(职业高中),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提高中职学校生均拨款,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市中新模式”,力争建成市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四、重要举措
一是强化职业教育区级统筹。树立“大职教”理念,坚持区域统筹、互为补充、竞相发展原则,争取市政府支持,建设综合高中,实施职业中专、综合高中一体化管理。
二是推进区职业中专六大基地建设。
三是落实“3+2”贯通培养。立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机制,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渠道,促使城乡新增和现有劳动力更多接受职业教育。
四是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
五是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区域经济转型、主导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动态优化专业布局,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新增新能源新方法、医养健康等方面专业,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设置变革的驱动和调控机制。
六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合作。鼓励区域内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交流。
七是探索职业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实训相结合的“双时空”培养模式。
八是探索职业学校学生升学和就业“双轨制”成长模式。实施“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培养和就业一体化预就业制度,提升学生就业水平。
九是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认定模式。探索逐步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水平评价证书,作为中职学校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
十是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师招聘制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招聘数量、生师比、“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等年度目标。
十一是实施教师技术技能提升工程。
十二是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深化职业教育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突出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优化岗位设置结构,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
十三是探索建立“实训车间就是经济实体”校企合作新载体。以“引校进企”“引企入校”等形式,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十四是积极创建产教融合型城市。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十四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布局、城乡布局、产业布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健全组织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汇聚每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探索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兼任职务,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团代会代表等人选。
三是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保障,完善经费长效稳定保障机制。
四是建立多方协同推进机制,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共同担任组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和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事关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
五是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督导考评奖惩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明确政府管理职业学校职责和权限,明确职业学校办学权利和义务,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