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70402/2025-00411 | 主题分类 | 商贸_海关_旅游_其他 |
成文日期 | 2025-04-18 | 发布日期 | 2025-04-18 |
发文机关 | 市中区人民政府 | 关键词 | |
发文字号 | 市中政字〔2025〕8号 | 有效性 | 有效 |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中政字〔2025〕8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单位、专业公司,各企业:
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
2025年4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提振消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全方位推动市中区消费扩容提质增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枣庄的重要指示,以及林武书记到市中区调研指导要求,以全方位扩大内需为导向,以促消费、惠民生为重点,大力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市中区将在商务、教育、民政、文旅、体育等领域,推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促消费主题活动,打造一批多元化消费新场景,出台一批体现市中温度的优惠措施,充分激发消费市场主体活力,拓展消费增长空间,培育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全面提升消费能级。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商品消费升级
1.举办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以消费促进年为抓手,把握四季消费和节庆消费特点,聚焦重点品类,联动“线上+线下”,以新春、爽夏、金秋、暖冬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促消费活动。全年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100场次以上,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激发市场活力。(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街)
2.实施消费惠民让利行动。全年围绕购物、餐饮、住宿、文旅、体育、养老等领域,推出减免、折扣、补贴等多种促销优惠政策。引导辖区内银行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降低消费贷成本,激发消费活力。动员企业积极参与枣庄市零售、餐饮消费券发放活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点燃”市民消费热情。(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文旅局)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秀商贸企业,引导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优化网点布局,拓展经营区域,增强市场覆盖力和占有率。鼓励各类商贸企业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利用供应链赋能中小企业,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建立准限上贸易业企业库,对符合条件的准限上企业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引导一批优质贸易业企业升规纳统,全年计划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0家。(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各镇街)
4.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力度。以“枣购枣享·焕新生活”为主题,继续实施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换新政策,新增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微波炉等4类家电产品参与以旧换新,对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C数码产品给予购新补贴。鼓励企业出台更多叠加让利活动,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实惠,激发换新意愿,对全区落实以旧换新政策有突出贡献、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的限上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全年计划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50场次以上,其中“五进(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展会)”活动不低30场次。(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5.促进二手车消费提档升级。将汽车以旧换新中的置换更新与二手车市场相融入,用好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叠加政策打出二手车促消费的组合拳,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场景。筹备好全市“汽车流通博览会”和全国二手车流通协会年会暨华东地区二手车消费季活动。依托中兴严选等品牌载体,丰富消费者“线上+线下”消费体验,持续培育体验式、嵌入式消费场景,严格实行中兴严选的交易车辆90天无偿回购和一年或3万公里的质保等增强市场诚信、激励消费信心的行动与事项,增强消费者信心与满意度。(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中兴文旅集团)
(二)促进服务消费提质
1.多载体推进文旅消费升级。聚力推进“百年中兴·烟火市中”品牌提升。紧跟网络热点,结合春节、五一、国庆等假期举办特色活动,在“福乐枣庄·烟火市中”贺年会系列活动基础之上、办好“五一”嘉年华等大型节会活动拉动作用,丰富“市中手造”旅游购物、特色美食、研学体验等消费业态产品,营造新型消费场景,全年组织演出活动不低于10场。(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中兴文旅集团、各镇街)
2.挖掘释放餐饮住宿活力。依托本地特色食材和烹饪技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餐饮品牌。通过举办“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消费季”等活动,提升市中餐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餐饮住宿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深入挖掘、整合地标美食资源,打造“游在市中”精品旅游线路。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乡村酒店、客栈民宿等规范化、特色化发展,通过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住宿体验。(责任单位:区商促局、区文旅局)
3.丰富养老托幼服务供给。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双中心联动”,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老年人链接医养结合产品与服务,进一步释放老年医养消费潜力。拓展“智慧家政”服务,发展“家政+互联网”“家政+直播”等新兴模式,推广家政领域智能设备。举办“老朋友相约去看戏”等活动,支持文艺院团走进养老机构开展豫剧、评弹、民乐演出,丰富老年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好客山东“齐鲁号”旅游专线列车工作,鼓励有资质旅行社开发“银发旅游”线路5 条。(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卫健局,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商促局、区文旅局、各镇街)
(三)强化新型消费培育
1.增强首发经济带动力。实施促进首发经济行动,吸引国内外优质品牌、培育本土知名品牌在市中开设首店。明确首店引进、首展举办、首品研发等目标,鼓励以贵诚购物中心、吾悦广场、吉品街为核心的老城商圈和以万达广场、未来易购为核心的新城商圈引入高能级首店,计划年内引进品牌名店、首店20家以上。在重点商圈、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培育首发经济集聚区,一体带动出行、餐饮、住宿、购物以及“夜经济”等全景式消费。(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文旅局、中兴文旅集团、各镇街)
2.打造数智消费新场景。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消费模式,在直播电商平台推广本地实体店铺,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探索“人工智能+消费”,引导大型综合体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场景。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展“设备更新”进企业活动,支持企业推动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先进产能占比。鼓励传统商圈、街区、门店、旅游景区加快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拓展“线上销售、线下体验、无接触配送”全渠道营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以数字化引领农业转型。(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
3.拓展健康消费领域。加快推进中医生活化,推广中医药健康服务。组织专家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开展中医药健康夜市、中医义诊等活动。加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康养旅游、生物医药、医美美妆等健康产业。做好全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积极打造东湖公园、永安南部山区绿道等一批体育旅游休闲区。(牵头单位:区卫健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文旅局、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4.创新赛事演艺经济。积极承办市级枣庄马拉松等群众参与度较高的赛事活动,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文旅品牌,实现“一人参赛、多人旅游,单项竞赛、多元消费,一日比赛、多日停留”的叠加效应。培育演出经济,积极谋划音乐盛典、艺术展等活动。开发消费热点,促进体育旅游、体育媒介、体育广告、体育会展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区文旅局,责任单位:中兴文旅集团、相关镇街)
5.培育闲置品循环经济。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曙光一线快手赛道主播资源优势,整合各项资源,拓宽销售渠道,优化闲置品产业园金融服务、供应链服务两个中心,建好国际闲置品交易流通、电商直播、奢侈品鉴定培训三个基地,2025年二手奢侈品交易额实现新突破10亿元。依托“新能源汽车城”和 “闲置品循环产业园”,通过“线上+线下”“实体+服务”的模式吸引全国闲置品流通企业落地枣庄,着力打造市中区循环经济城市名片。(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相关镇街)
(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1.推动城市商业转型提质。提档升级零售业,打造一批购物、餐饮、社交、娱乐等“一站式”城市消费新地标。支持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培育形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骨干企业。推动步行街、商圈等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年建成2个及以上便民生活圈试点,创新“生活圈+商圈”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区域消费环境优化升级。(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齐村镇、永安镇、各街道)
2.加速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继续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争创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片区,争创省级衔接推进区1个,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力争建设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3个。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围绕“助农、兴农”等主题,策划开展“直播+”活动,帮助本地特色农产品拓展销路,提升销量。(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3.推动业态模式融合发展。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出民俗游、采摘游、研学游等旅游产品;推动龟山风景区、仙坛山温泉小镇丰富业态,规范运营。依托市南工业园区、晟达菲尔石榴加工等资源大力发展工业研学游,争创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以文旅消费集聚区为带动,培育吾悦广场、贵诚购物中心、新昌市场等城市消费新空间,打造国潮文创、情景演艺等消费场景,带动“谷子经济”发展。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培育1-2项省级非遗项目,创新性开展“非遗+旅游”“非遗+节会”“非遗+研学”等跨界融合活动。依托“双十百千”工程,精心挖掘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等资源,助推“小景变大景,乡村成美景”,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精品演艺项目和沉浸式体验项目,培育夜间文旅消费品牌。(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教体局、各镇街)
(五)推进消费环境优化提升
1.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支持商贸流通领域物流设施标准化、智能化改造,降低物流成本。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发展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集约化模式。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促进内外贸制度规则衔接。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积极争取上级奖补资金,助推农村地区寄递物流降本增效。(牵头单位:区商促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
2.全面优化产品品质。实施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引导报废老旧农机100台(套)以上,新购置农机具200台(套)以上,新发展和续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1个。加强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认证供给,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智能产品认证服务。强化“好品山东”品牌建设,建立梯次培育库,积极宣传相关政策,动员帮扶企业争创“好品山东”品牌。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积极打造“枣庄辣子鸡”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市级以上“老字号”传承创新,培育一批服务消费“新字号”。(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商促局)
3.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实施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推行先行赔付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制度,动员组织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放心消费建设,激发诚信经营内生动力。计划培育放心网店20家。开展放心消费教育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扎实开展网络交易、直播带货广告、价格和反不正当竞争等专项执法,深化民生领域“铁拳”行动。高效处置12315、12345、“枣解决·枣满意”等投诉举报平台业务,增强市民消费意愿、提振消费信心。(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商促局)
4.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生产过程控制,严查违规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推动企业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确保生产合规。扩大食品生产环节抽检覆盖面,重点针对高风险品类(如肉制品、乳制品等)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公示抽检结果。针对“山寨食品”“非法添加”“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曝光典型案例,净化市场环境。加强消费教育与引导,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食品选购指南、添加剂科普等内容,帮助消费者辨别优劣产品。(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六)聚力提振消费信心
1.强化就业服务保障。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招聘联动模式,积极搭建用工就业平台,实现“桥梁式” 精准对接就业服务。深入实施“榴枣归乡”工程,组织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就业援助月”“高校人才直通车” 等招聘活动,推广用好市级“枣工快递”等精准招聘平台。持续跟进生产企业用工状况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及时提供针对性的用工服务,力争202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积极落实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惠民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到市中留在市中就业创业。(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各镇街)
2.构筑消费支撑体系。按照国家和省统一安排,提高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覆盖面。大力推进“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促进重点群体积极参保,稳步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建设并充分发挥社保卡信用联盟试点作用,积极拓展社保卡一卡通民生领域应用。组织开展“社会保障卡 惠享山东行”活动,创新开展“社保卡+消费提振”“社保卡+诚信联盟”“社保卡+服务进乡村”活动,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险体系。围绕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推动完善税制和规范优惠政策。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税务执法,引导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合规执业。(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税务局)
3.激发住房市场活力。引导房地产企业出台让利销售方案,稳步增加高品质住宅供给,推动安侨·书香门第等高品质住宅项目建设,充分释放住房消费市场活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复苏。深入落实“楼市19条”“十项措施”等政策,强化政策宣传力度,逐步推行现房销售制度,优化预售资金监管,引导金融机构适当下调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推动购房者信心和预期转变。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持续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最大程度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持续加大“白名单”项目建设督导力度,按节点申请资金拨付,提高项目融资落地率。(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三、组织保障
各有关部门、镇街要树立“一盘棋”意识,各司其职,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全区提振消费工作取得成效。聚焦零售、餐饮、住宿、文旅、体育、养老托幼等重点领域,通过预算安排、争取上级资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资源作用,整合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推广提振消费政策、活动成效和典型案例,努力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关注消费、支持消费、参与消费的浓厚氛围。
文件文字版:
市中政字【2025】8号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docx文件PDF版:
市中政字【2025】8号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pdf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