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统计分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数据 > 统计分析

我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合情况分析
作者: 更新时间:2019-07-03 09:09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三区”建设,围绕“打造现代精致农业,构建城郊型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目标,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和“新六产”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新旧增长动能有效接续转换,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一、上半年全区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聚焦重点发力,城郊型精致农业蓬勃发展。依托冠宇食用菌、旺达蔬菜国家级农业标准园,孟庄茶乡小镇等示范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调优种植结构、调顺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推动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城郊型精致农业,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引进了山东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矮化密植大樱桃,新建设前良村50亩大樱桃新品种展示园。举办齐村樱桃花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2万余人。联合大川农业有限公司,举办了孟庄首届草莓采摘节。发展信息入户工程,已建成1个区级益农信息社运营中心、20个村级标准站、5个专业站、5个简易站。今年我区共认定现代农业精品特色园场10家,其中产业园1家,生态园6家,标准园2家,养殖示范场2家。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46家、79家、18家。枣庄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园区认定数量达到18家,西王庄镇被评为全省特色产业镇“乡村振兴示范镇”。
  (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在全区实施美丽乡村三年攻坚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让广大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压实责任。制定印发《市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市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成立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先后2次组织召开全区现场会,成立5个专项督查组,深入全区6个镇街77个行政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督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行“4+1”联系帮包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建立“四大家联动”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统筹协调、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二是聚焦重点环节,改善农村面貌。坚持精心规划、点面结合、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重点打造北部茶韵果香片区,南部红色文化旅游片区,东部农耕记忆片区三大片区。以村庄清洁行动、镇域和路域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创建、“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等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动“五化”达标提升和“七改”全覆盖,全力补齐美丽乡村建设短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巩固提升去年创建的31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基础上,今年启动了35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其中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使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总数达到70个,覆盖率达90.9%。今年以来,累计新建修缮路面20万平方米,清理垃圾3.4万吨,增绿、补绿14万余株,改造立面及粉刷墙面27.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705户,安装路灯300余盏,全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占比达到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7%。西王庄镇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齐村镇刘屯村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齐村镇前良村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三是完善政策措施,凝聚各方合力。今年以来,区本级已下拨专项资金2660万元,统筹整合区级涉农资金4485万元,镇村累计投资5900余万元。立足全区乡村区域发展布局,针对不同村庄特色,统筹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宣传好经验、好做法、示范镇村等,树立正面样板;在区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工作不到位、推动迟缓等问题实行每周一曝光,推动各镇街及时整改。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抓好双招双引,农业招引工作进展顺利。一是积极对接招商引资。统筹安排时间,倾注更多精力外出招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联系知名企业,积极对接洽谈项目,争取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持续提升软实力,诚心诚意、真心真意搞好服务,做到以情留人,以服务留人。立足全区实际,将农业项目招引与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统筹考虑,把握眼前,着眼长远,超前谋划产业布局。着力推进北部云谷山泉田园综合体和南部高效农业产业园区两大重点片区。今年以来,先后赴北京、上海、泰安等地外出招商5次,目前,上海赋民农业项目、北京有机肥速成项目等2个项目已签约,云谷·山泉田园综合体项目、青岛乐泽集团花卉交易项目等3个项目正在洽谈中。二是突出抓好农业招才引智。夯实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引进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名,建设了枣庄学院旺达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工厂化育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大学生实践基地,为下步招引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突出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更加普及。按照“政府主导、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统筹实施”的原则,以无人机飞防服务为导向,全面推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实现了全区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规范化、服务保障全程化、服务范围扩大化。聚合资源推进。构建“政府+企业+农民”防治格局,目前,全区植保专业合作社9家,无人机飞防服务专业公司1家,专业从业人员180人,拥有大型施药机械12台,中型施药机械1500台,小型施药机械75000台,拥有植保无人机12架,随时可调用无人机30架,日作业能力达1.5万亩以上。聚焦宣传发动。在市中电视台开展小麦、病虫防治技术宣传5次;悬挂宣传条幅30条,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200人次,发放绿色防控技术明白纸20000余份,掀起了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高潮。精准预测预报。建设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园区1处,小麦玉米大田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园区1处,下发病虫情报6期,植保情况5期,上报各类病虫情报表50项次,有效的指导病虫防控,确保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爆发成灾。
  (五)积极实施政策保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改革工作思路,按照省、市要求,精心谋划、科学统筹,突出组织领导、宣传培训、机制建设、政策完善、督导检查,扎实推进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完成总任务的74%;累计有159个村居(合并前)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涉及行政村居85个;累计量化集体资产2.97亿元、界定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7.74万人,剩下的村居全部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坚持立足产业,加强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半年组织34名区直、镇街农业技术人员到江苏、浙江进行了乡村振兴异地现场观摩学习,组织230名新型职业农民到济南、淄博乳山、临沂等地实地参观乡村产业发展;组织7期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400余人次;组织垃圾分类暨秸秆转化技术培训1期69人;组织绿色食品内检员培训8人,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4人。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活动,累计下乡活动5次,科技人员下乡60人次,指导农户500余户,服务指导面积约20(万亩)。三是做好农业精准扶贫工作。配合市委巡察组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并抓实反馈问题整改,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会议研究整改工作3次,专题学习扶贫工作2次,制定整改方案并全部完成整改任务。对2个市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改善扶贫重点村的人居环境。做好西王庄镇杨楼村8户24人的帮扶工作,落实“一户一册一干部”和精准对接贫困户要求。对旺达农业科技公司、黄将军黄姜种植合作社、丰禾种子等承担扶贫任务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监管,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实施项目分红。
  (六)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持续加大。一是坚持源头防治。制定《市中区“四增四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围绕《2018年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技术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申请资金150 万元,在我区5000 亩设施蔬菜上进行连作障碍改良,开展有机肥替代试验4 处,完成了全区100 个土壤样品采集化验工作,检测项目达到2260 项次。共建成了20 处土壤质量监测点,全区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1 个等级。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采集工作和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全区44个样点的小麦样品采集和土壤样品采集,在全区6个镇街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种植业源普查工作,入户调查农户13户,详细记录了农药、肥料使用情况等信息。二是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1次,监督检查4次,共抽检样品141个(其中蔬菜114个,果品25个,食用菌2个),全省小麦质量安全专项监测1次,抽检小麦样品8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个,复查换证无公害农产品7个,申报绿色食品10个,续展绿色食品6个,全区现有“三品一标”有效期内认证产品共34个。三是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切实加强农资市场清理整顿,严厉查处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活动,打假护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共开展执法检查40余次,发放农业执法宣传单1000份、接听举报电话4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起,检查各类种子200余万公斤、农药500余吨、化肥500余吨;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411次,共查获假劣农药6件(箱),打击了农业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七)强化责任落实,三夏生产暨秸秆禁烧利用工作圆满完成。一是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坚持把三夏生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及时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制订了严密细致的工作措施,形成了从区级到镇级、村级,人人重视,人人抢抓的良好工作意识。成立了6个由区级领导带队、有关农口部门组成的督导组,分别督导帮包6个镇街。抽调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秸秆禁烧巡查组,开展昼夜值班巡查,实行秸秆禁烧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二是精心准备,强化宣传。利用区电视台、《市中新报》、《市中农情》、张贴通告、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处罚标准以及综合利用渠道,全面提高百姓群众禁烧和资源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禁烧氛围今年三夏累计张贴通告500余份,悬挂过路条幅、标语6000余幅(条),出动防火宣传车6辆,摩托车30余辆,进行不间断巡查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焚烧秸秆的危害,真正理解、支持禁烧工作。今年小麦种植面积13.04万亩,截至6月10日,已全部完成收割,其中机收12.85万亩;截至6月29日,全区玉米播种全部完成,共11.53万亩,其中机播11.3万亩。三是及时部署,开展抗旱抢种工作。当前,我区夏收工作圆满结束,夏播进入关键时期,但降雨异常偏少,田间蒸发量大,土壤墒情急剧下降,给夏播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我区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全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进行紧急部署,下发抗旱紧急通知,通过专题讲座、广播、宣传单、手机短信等形式,积极发动最大人力参与抗旱,目前全区每天抗旱人员2800余人,投入抗旱资金177万元,抗旱设备1400余台(套),新购买小型抗旱机具600余台(套),启用机电井56眼,泵站7处,灌溉面积1.14万亩,积极开展抗旱抢种活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和影响,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
  二、存在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小农生产仍是我区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保障的主要途径,其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低,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工艺为主,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缺少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不能实现产业化经营,市场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二是农产品品牌优势不明显。只有农产品质量保障,但品牌不响,价格不好,农产品加工业与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相附,缺少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大多农产品销售以初级为主,加工增值空间没有利用。现代农业信息和技术的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
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还有较大差距,农民还没能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全区规范运作的合作社较少,大多农民没能从合作中享受改革的红利。
  三、对策建议
  (一)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产业建设规划。按照“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文化丰富内涵”的思路,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充分考虑各村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特色美丽乡村;对旅游示范村建设规划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梯次推进”的方式,切实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档次和水平。同时,注重文化融入,抓好美丽乡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的建设,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提供硬件支撑;坚持“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挖掘历史文脉,加强对古村落、古树木、古农具等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开发;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弘扬;积极保护乡土资源,深挖文化底蕴,留存乡风民俗,突出体现农村文化特色,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内涵。
  (二)加大整合力度,进一步解决资金制约。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重点项目等项目资金,一事一议。建议区政府设立土地流转基金,对流转土地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企业、个人给以补助、扶持,扶持资金为流转费用的20%-30%,连续扶持3-5年,调动和激发工商资本注入农业农村的积极性。我区土地流转年租金在1000-1200元/亩左右,高者达到1400元,流转后的土地从事粮食生产只能是亏损,大多改种经济作物。在土地流转中要科学确定租金价格,明确利益导向,把过高的土地流转租金降下来,从目前情况看,我区农用土地流转价格宜在800元/亩,最高不得超过1000元。确保投入一批资金,带出一个健康的产业,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优势农产品和知名品牌。各镇街每年要确定一个主题、一个重点,通过引资引才引智,积极挖掘群众智慧、吸收群众资本,通过三年努力,全区建成产业突出、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集群6个,打造成美丽乡村和精致农业发展示范点。
  (三)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市中区城市人口众多,是鲁南重要的农产品、农资产品和种苗集散地。农副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依托为城市服务,增加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等,走小而精的精致农业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践证明,我区近几年发展精致农业的成效是显著的,如旺达种苗、冠宇杏鲍菇、九顶连花山农业公园、孟庄茶园、齐村樱桃、杜庄水蜜桃、大郭庄葡萄、峨山口草莓、蒋庄西芹、龚庄黄花菜、老山口脆枣、聂庄香油、蔡庄粉条、枣庄薄皮辣椒、花果泉黄姜、税郭花生、杨楼辣椒、东王庄萝卜、佟庄油菜、尚岩蒜黄、道沟藕、孟庄绿壳鸡蛋、安邦蝴蝶兰火龙果在枣庄市场享有盛名,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有些已成为支柱产业,应积极引导,并在政策、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
  (四)强化产业带动,实现富民强村。充分发挥市中区三产服务业优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统筹考虑、一体推进,加快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齐村镇:要重点打造优质果品基地和北部山区休闲观光农业区,要以大樱桃为重点,开展品种更新换代,推广生物有机肥种植技术,提高品质和产量;休闲观光农业区要做好规划,发挥甘泉寺、夹谷山、钓鱼台和刘庄水库、柏山水库、郭村水库的作用,合理布局景点,挖掘齐村土陶、陆庄历史文化资源和农家乐餐厅的生态功能,实现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孟庄镇:要突出茶乡小镇、生态桃园、龟山风景区和周村水库建设,重点做好峨山口草莓、大郭庄葡萄、尚岩蒜黄、龚庄黄花菜、杜庄水蜜桃、黄山涧板栗、孙枝鸡和绿绿壳鸡蛋的提升与发展,使之成为支柱产业。西王庄镇:重点打造蔬菜和食用菌产业,以旺达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重点的全自动智能温室蔬菜育苗企业,实现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带动发展标准化温室种植基地,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逐渐形成蔬菜育苗、种植、农资、技术、农机服务、蔬菜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建成市中精细农产品品牌。永安镇:要突出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集中打造南部山区以休闲、体验、医养为主的新业态,要对生活、生产条件差的自然村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建设一批生态型民居,要按照田园综合体的标准开展建设;沿S348线为轴心,以生产高端农产品和高档花卉为重点,打造鲁南一流的以智慧农业、高效农业、节水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带。税郭镇:要突出纺织小镇建设,做好花果泉花生、义合蔬菜、黄姜的生产和深加工,实现提质增效,拉长产业链。构建起从农产品生产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形成三产带一产、二产拉一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格局。
  (五)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以冠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平台,立足食用菌生产中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打造循环型业态。一是利用生产食用菌废料,打造有机肥生产线,实现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二是推广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加工副产物进行梯次利用,“吃干榨净”,生产杏鲍菇饮品等各类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三是发展绿色循环农业,以推广果蔬保健栽培技术为重点,强力实施化肥和农药减量计划,以生物菌剂推广为重点实现土壤修复与改良,以生物有机肥推广为重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与航天星空(北京)公司联合,引进航天技术,在市中区实施五万亩土地修复与改良项目,建立五万亩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先期流转土地1万亩,与北京新农创集团联合建立北京农产品枣庄种植基地,实现我区优质农产品进京销售,让农民增加收入,让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收益。
  (六)发展智慧农业,构建乡村产业服务体系。整合现有农业经管、技术推广、三农服务三个信息平台,打造“三位一体”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以12316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进一步完善村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项目建设。重点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畜牧业安全监管网格化建设,稳定区、镇农技、畜牧兽医、农机和水利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农业领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加快“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平合。不断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开展“耕、播、收、植保”等“一条龙”合同式保姆式作业服务。创新农民培训机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初步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技术支持电话:0632-308307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