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规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专题 > 重大建设项目 > 扩大有效投资政策规划

【规划】市中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作者: 更新时间:2024-04-11 10:02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及视察枣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以工作跨越赶超为主线,聚焦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总体目标,坚决打好打赢十大跨越赶超攻坚战,加快建设工业强、产业兴、城乡美、群众富、发展质量高的现代化强区。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计划目标是:

——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

——税收收入增长6.5%以上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促稳提质

——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聚力推进工业倍增,培优做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传统产业方面:纺织服装产业围绕成衣加工、品牌塑造等关键环节,加快正凯数字化智慧纺纱二期、创意服装产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增强品牌影响力矿山和建材行业聚焦精细加工,着力推进年产75万吨钙基新材料、金正矿业100万吨铁矿石采选加工等项目谋划实施,推动传统建材向新材料领域有机融合、共生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新能源产业抓好泉为异质结电池二期、泰和磷酸铁锂高端正极材料等项目支撑,扩大光伏全产业链规模新材料产业聚焦节能环保建材和无机功能材料两大优势方向,加快济创气凝硅、特种玻璃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技术转化,带动产业链向核心环节迈进新医药产业围绕医疗器械和兽用药械两大重点,推动杰诺动物营养剂、海木动保GMP产业基地建成投产,持续增强中国兽药谷区域影响力。服务业方面拓展公信安科、淮海数字智谷等企业服务功能,推动科大讯飞、中民网联等项目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争取京东、顺丰设立一级物流节点,加快推动公铁商贸物流园、鲁南智慧物流园建设,支持国达、东鑫等快递物流园区规模扩张依托火山引擎电商直播、转转循环产业园等项目,探索电商+实体消费体验、末端配送等多形态合作,力争网络零售额突破40亿元。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联合共建,推动泉为科技、润泉生物争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不少于13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培育省级首台套及核心零部件项目,年内申报揭榜挂帅、科技专项等项目7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力打造龙头链主企业,力争年内新增四上企业200以上、营收过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50亿元企业1家、“专精特新”“瞪羚”等高成长型企业20家以上。大力实施技改创新,加快泉头水泥超低排放改造、艾邦斯微米精度不锈钢棒扩建等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33.4亿元以上,打造绿色、智慧工厂3个。三是园区平台能级提升突出枣庄经济开发区主板功能,加速清泉路、大众西路等道路建设,完善园区西部供气、供热等基础配套,做好冀宁线、鲁皖线迁改,强化投入产出监测考核,探索用能、排污等要素差异化配置,确保综合考核争先进位。统筹发展特色园区,支持市中区水处理剂产业园加快资格恢复,打造亚洲一流水处理剂专业园区;枣庄纺织工业园聚焦高端面料及辅料打造高端纺织产业集聚区;枣庄民营科技园打造休闲食品品牌矩阵和精密制造产业高地;齐村新型材料工业园围绕中环智能制造产业中心打造集约、绿色现代园区。

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建强投资发展环境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总投资616.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6.6亿元的110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泉为年产10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片永正汽车城等项目尽快开工,中环智能制造三维汉界自动装车机器人等项目提速建设。盯紧靠上新派卫浴智能制造中心、中联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总投资138.9亿元的49个准备类重点项目,推动尽快落地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进一步梳理闲置土地与低效用地,力争完成重点项目供地1500亩,盘活存量用地300以上加快220千伏长鱼变电站规划建设和110千伏汇泉变电站项目投用,更好满足项目企业用电需求。二是重点突破“双招双引”。围绕“6+3”产业布局和“1+4”园区建设,紧扣我区特色产业链,深入推进以商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全面加强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外资企业等对接合作,力争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100亿元以上项目取得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7200万美元。大力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完善引才留才服务体系,新引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枣庄英才”6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5620人,扎实推进省级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建设。三是着力提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局长科长坐窗口”“效办成一件事”等活动,加强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擦亮“枣办好·看市中”服务品牌。探进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深化“驻企专员”服务企业制度定期梳理推送惠企政策,营造尊商重商亲安商浓厚围。四是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引导国企在片区开发、民生补短、产业投资等重点领域当先锋,打头阵,全力打造第二家AA用等级融资平台,不断提升专业经营水和市场化盈利能力(三)聚力推进建设,优化提升市发展空间。一是全力推进“三区”同建。推进老城更新,加快涝坡、建材市、前岭棚改安区建设,实施中兴花园等40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升西昌路4条城区道路,打通2条“断头路”,完成4处瓶颈路口渠化改造,启动北、东外环等道路整;新改建热力管网12公里、燃气管网10公里、供水管网10公里,新增海绵城市2.6平方公里。加速城市西进,配合济枣高铁工程建设,谋划枣庄南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路网设计,加快推

S103济枣线改建、化路西延,贯通谷山路湖西路等3条道路;高品位实施朱子埠支流观建设,加快推进枣庄市人民医院、新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谋划市南突破,实施中兴科学城项目动涝坡片区拆迁和住宅建高标建设市南工业记忆公,实施青檀路南延、清泉路改造二是全力提高管理水平。实施振兴路、龙头路等道路飞线整治,常态化开展停车秩序、马路市场等项治理,新增动车停车位1000个。新建提升游园公园19处、绿道绿廊5公,安装城市路灯420盏、节能改造3970盏,完成节点照明提4处。加建设智慧城市,融合数字城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三是全力提升生活品质。打造湖、吉品街、三角花园等一批时尚商圈,加快推进万达广场、喜来登酒店等项目建设,加速盘活鲁南水城·枣庄老街,继续实吉品街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吾悦广场项目开业,做强1878民国风情街、香港街、中天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办好辣子鸡美食节、东湖音乐节庆活动持续繁荣以光明夜市为代表的夜经济,做大“烟火市中·吃住游娱购”品,以服务业繁荣发展带动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四)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和美富裕乡村。一是全力做强现代农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孙枝鸡、孟庄草莓、西王庄皱皮辣椒、齐村樱桃、永安食用菌等优势特色农,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郭村中软籽石榴良种选育,扩大石榴种植规模,延长石榴产业链条。加快鲁之饮咖啡、晟达菲尔健乳制品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二是全面建和美乡村突出片区特定位重点打造2个市级“双十片区”、14个

乡村示范村,力年内省市级和美乡村基实现全覆盖。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抓好镇域保洁、“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和农村“三线”整治,不断提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度,全面完成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创建任务。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硬化提升通村通户道路206公里,推行农房节能改造311户,新建基站150,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三是全力推进农民增收。创“合作社+土地全托管”服务式,新农村零散规模化、机械化经营3.5万亩以上。谋划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计划,鼓励学生返乡,培育一批土专、农创客田秀才等“新农人,加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力争集体经济收入过100万元村达到20个,过50万村超过60%。(五)聚力推进民生提质,统筹推进发展安全稳定。一是强化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高质量办好10件惠民实事。全保障校毕业、农民工、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200人。完层次会保障体系,推进参保扩面和各项社保惠民利企政策落实。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持续减轻众就医。提升退役军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服务保障水平,强化低收入人口精准帮扶和防返动态监测。二是优化公服务供给。加快东海路小

区职业专新校等项目建,探索引进优质民办教资源,不断擦亮“学在中”教育品牌,力争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启动招生、职教园区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博爱医院、市立二院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化“一小”服务,建设爱心食堂10处,区级幼儿照护中心1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和普惠托育服务。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公益电影放映不少于1600场次,规划启动中兴民族工业文化遗产公园项目,打“百年中兴、枣城有戏”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夯实公共安全基础。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扎实做好“枣解决·满意”平、12345热线投诉办理。深化“平安市中”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生产隐患查整治,强化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恶劣气候应急置,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资配备,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饮食用药安全。四是落实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高推进省绿色低碳高质发展先行区试点创建,确保创建工作首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土保卫,统筹推进工业源、扬尘源、移源、活源“四”共治,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提标扩建惠营、汇泉污水处理厂,启动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推进“山水林田大会战”,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50亩以上。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循环。统筹抓好地方志编、档案管理、广播电视、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国防动、妇女儿童、计划生育、财政金融、统计审计及社会慈善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各位代表!今年经济社会发任务巨繁重,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解放思想、矢志进取,头苦干、砥砺前为加快建设工业强、产业兴、城乡美、群众富、发展质量高的现代强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