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常见症状:头昏眼花、体温升高、口渴大汗及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增快、烦躁等呼吸循环衰竭的征象。严重的可发生高热、抽搐甚至昏迷。
(一)急性期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1)告知降温、补充液体为中暑的首要治疗措施,如若发生中暑,首先要将患者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轻者应静卧休息,尽量减少活动,开窗通风,室温控制在20~25℃,补充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可用冷水毛巾擦拭全身,或使用冰袋进行体表降温。
(2)重者应立即拨打120,迅速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专业治疗。
2.饮食指导.告知家属清醒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神志不清的患者,如果24小时未恢复,应插管给予鼻饲流质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3.用药指导。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尿量,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体温变化。
(2)指导用药过程中要观察患者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数或停药,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免加重心脏负荷,促发心力衰竭。
4.专科指导。
(1)告知平卧休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2)降温指导:告知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热射病患者,降温的早迟快慢决定预后,通常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5℃以内。降温方法主要包括:头部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区置冰袋,室温调节在18~20℃;危重者可采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擦浴;静脉液体可于降温4℃左右输入,还可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告知家属物理降温同时不断按摩四肢,防止血液循环停滞,促使热量散发。降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防止因降温过快引起虚脱。对采用氯丙嗪药物降温时患者应卧床,避免突然坐起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3)指导遵医嘱用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4)告知家属对烦躁患者需进行保护性约束,昏迷患者应注意口腔护理及预防褥疮的发生。
(二)恢复期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1)告知家属患者如若神志清楚可适当下床少量活动,但不宜参加剧烈活动。保持病室环境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
(2)指导生活起居要规律,克服不良嗜好。
2.饮食指导。
(1)告知患者应食清淡半流质饮食,并保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
(2)指导规律饮食,忌暴饮暴食,辛辣饮食,忌烟酒。
3.专科指导。
(1)注意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
(2)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末梢循环情况,以确定降温效果。
(3)向患者说明因昏迷患者长期卧床及可能大小便失禁,应注意观察有无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协助定时翻身和按摩肢体,以预防并发症。
(4)告知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如是否伴有寒战、大汗、咳嗽、呕吐、腹泻、出血等,如有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三)出院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1)告知气温持续高热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衣物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品类服装。 出门要备好遮阳伞、防晒霜、帽子等防晒工具。
(2)告知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行走,这个时段的直射光最强,容易发生中暑。
(3)指导老年人、孕妇、患有慢性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量避免在高温时外出。
(4)指导要注意补充充足的水分,多饮水, 多吃黄瓜、西瓜等含水丰富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出汗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补水。
(5)指导夏季可在家中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如十滴水、风油精、藿香正气液等,以备不时之需。
(6)告知高温时应避免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日常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2.饮食指导。
(1)告知以低脂、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每天饮食种类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
(2)指导饮食应多样化,但忌过度进补,单纯进补,以清淡易消化低刺激性为主。忌食大量生冷瓜果,以免造成肠胃不适。
3. 用药指导。指导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了解药物副作用及防护措施,坚持正规用药,用药过程中不要随意换药和停药。
4.复查指导。告知出院一段时间后,如果患者出现一些精神、神经症状等异常表现,需要及时与主治医师联系及时就诊。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