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体育评价】枣庄四十一中学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作者: 更新时间:2022-10-02 10:24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我校牢固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教育,把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培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学校情况分析

我校现有76个班级4000多名学生,体育任课教师11人,专职教师9人。篮球场4块、排球场4、乒乓球场10块,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一个,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少。为充分利用现有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校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三、组织机构

(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张  毅

副组长:  尹  兵    李  勇   孙彦阳

(二)活动实施小组

技术指导:  丛驰地    岳席伟

技术成员:  刘  翠    常  军   刘祥林  陈春楠  张茂龙

李宏强    李君明   冯香香  罗嗣刚  张慧林

领     队:  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主题

我运动  我健康  我阳光  我快乐

五、活动时间、形式

(一)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9:40—10:10 (30分钟)

下午:16:05—16:35(30分钟)

(二)活动形式以集体活动为主,分班(组)活动为辅。

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活动。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一致,便于统一组织管理;但组织管理难度较大,不利于个别学生锻炼质量水平的提高。

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体育单项活动小组等形式开展的活动。其特点是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分散,方式灵活,便于组织管理和个别学生的指导提高,并能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六、活动内容及程序安排

(一)、集体活动

眼保健操5分钟,大课间活动铃响后,全校学生根据音乐提示做眼保健操。

(二)、非毕业班学生集体跑操12分钟。

1、进场集合8分钟

眼保健操结束后入场音乐响起,各班主任引导学生有序按照规划线路到楼下指定地点成2路纵队集合,要求学生下楼时要快速有序,不拥挤打闹,不大声喧哗。集合到位后体育委员整队做好活动准备。

2、集体跑操活动 12分钟

在听到跑步——走的口令时,全体学生同时跑动,行进中保持班级队伍的整齐,口号洪亮,步伐一致,体育教师在指定位子上进行监督指导。

3、有序退场5分钟

在听到齐步走的口令时,各班学生根据进场的路线依次走出场地自由活动,有序返回教室。

(三)、毕业班学生分组活动20分钟

1、活动准备

活动开展前,由各班级体育任课教师参照近几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体育加试的项目和成绩要求,对所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一次体能测试,然后由学生自主选定体育加试项目。体育任课教师参照体育加试标准,对每一位学生体育加试中较弱的项目以班级为单位成立5-8人的篮球运球、立定跳远、跳绳、实心球、跑步等活动小组,每个小组技术上由体育任课教师负责指导,指定班级内一位体育活动骨干负责组织。除实心球和篮球运球小组活动安排在体育课上完成外,跑步小组训练与班级内的跑操活动同步进行,其他小组都安排在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

2、立定跳远、跳绳锻炼 12分钟

由体育活动骨干带领小组同学在指定地点练习立定跳远和跳绳(跳绳由学校统一购置发放,由班级负责保管)。

3、有序退场5分钟

跑操活动结束后,立定跳远、跳绳活动小组开始自由活动,有序返回教室。

七、保障措施

1、会议部署。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坚强、献身和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

2、通过体育教研活动,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使其明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

3、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以唤起全体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支持并参与阳光体育活动。

4、制度保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建立完善评比表彰制度,对活动进行检查评比,并将活动情况纳入体育教师和班级量化考核中,确保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能认真履行职责,使该项活动长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