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规划计划】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暨“突破提升年”工作计划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1-31 17:03

2019—2020教学质量提升年、2020—2021新课堂达标提升年、2021—2022学校管理规范提升年,各项任务目标扎实落地,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声誉逐步提升,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更好落实《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07—2025.07)》,学校将2022—2023学年确定为“突破提升年”。

一、主要任务目标:

1.攻坚课堂教学,突破质量瓶颈,巩固提升学校形象。以新课堂教学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实现“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和“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师友互助”模式,形成以生为本的有品质的课堂教学形态。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提高“两率一分”,突出抓好毕业年级质量和八年级地理生物会考质量,三个年级各学科平均分、合格率和优秀率持续上升,2023年中考及自主招生人数实现突破,以优异的教学质量赢得社会认可。

2.攻坚队伍建设,突破业务短板,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将通过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助力青年教师实现“一年专业立足、两年专业成长、三年专业自信”的近景发展目标,通过评选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建立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助力骨干教师实现“持续发展、享受教育”的远景发展目标。学校还将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工会福利等方式,努力实现全体教师“有情有义相处,有声有色工作,有滋有味生活”的健康生态目标。

3.攻坚德育管理,突破评价制约,进一步丰富学生成长多元评价要素。“让每一个学生自由绽放”为愿景,以课程改革、课堂改革为抓手,以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外在气质与内在涵养的协调统一,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完善基于学历案的课堂教学形态。抓好新课程标准的研讨学习,围绕“课程标准—学期课程纲要—学历案”目标链,探索大单元教学模式,抓好新课堂研讨,找准教学起点,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找准学生知识的联结点、能力的生长点和学习的困难点,发挥好“一评两测”的引导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提高课堂效率。开展“研课标、说教材、磨教法”主题活动。

2.探索建立“一点两面、三抓三评”的深度学习模式。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本点,以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为两面。三抓,一是抓外因,为深度学习创造良好外部条件,重点是教风、学风、考风;二是抓内因,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重点是学生的兴趣动机、目标动机和情感动机;三是抓协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重点是小组合作、师友互助。三评,即积极探讨评价改革,充分利用好市教科院研发的“课堂评价量表”、“小组目标学习评价量表”、“班级目标学习评价量表”,探索建立三级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3.切实抓好质量提升。牢固树立质量核心意识,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和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不断提升合格率、优秀率。认真分析特尖生、自主招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等数据,找出问题薄弱点,制定目标增长点,找准质量发力点,建立问题台账,层层分解质量目标,责任落实到人。指导学生确立目标、自我激励,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施策。

4.抓紧抓实毕业年级的管理。坚持激情朗读、高效午自习、高效晚辅、推门听课等常规活动。放大表彰力量,进行过程性激励管理,继续进行星级学生表彰,激励学生九年级继续积星,进行铜星、银星、金星激励,学生毕业进行校长奖章和优秀毕业生奖励。提高老师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增大作业检查力度发现学生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辅导。通过家委会以及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选部分科任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学科培优辅弱。通过召开临界生会议提高临界生学习积极性和改善临界生学习方法。鼓励部分有条件学生进行特长学习。及时收集研判新中考信息,请专家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培训,新中考命题研究。深入理解课程改革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5.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开展专项师德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学习优秀教师事迹,弘扬师德师风正气,释放立德树人正能量。落实好教师荣誉制度。对在师德师风、人才培养、团队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荣誉奖励。进一步完善“弘道”教师荣休奖。

6.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探索绩效评价改革,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案例,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绩效考核。构建“评”、“研”、“引”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通过任务驱动、考核驱动、奖励驱动等办法,采取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沙龙研讨、成长规划等策略,组织党员干部、班主任和教师外出参加业务研讨培训,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落实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建立教育论坛、教师沙龙、教学观摩、听评课、教学大奖赛等稳定的合作交流机制;以创建富有特色文化的教研组为目标,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常规管理等为依据通过自评、组内互评、校内评定等形式,建设出一批教学质量高、管理规范、团结高效的示范教研组。完善教师读书激励机制,定期举办教师读书会。

7.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发挥好名师工作室作用,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水平。完善青年教师汇报课标准,使之成为青年教师业务成长的航标。举办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评定等级并颁发荣誉证书。深入推进“双培养”活动。在全校选树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优秀共产党员,总结推广一批优秀党员优质课、公开课、党员班主任班会课,让更多共产党员成为业务标兵。积极吸引优秀教师的思想引领工作,让他们了解党、热爱党,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

8.推进德育多元评价改革。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月、主题活动周,抓好开学前规范周训练、开学典礼、每周升国旗仪式、班主任会、主题班会课和毕业典礼活动;展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以素养教育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塑造美好心灵。加强社团建设,完善学校活动节日,打造成学校的经典育人阵地。大力表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星级学生,树立典型,带动全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建设一支热爱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

9.加强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坚持学生值日制度,引导建立学生家庭每日劳动清单制度。开展“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选树“劳动小能手”。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落实国家监测制度。开齐开足体育课,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1%践行“以美辅德,以美悦心”的大美育观,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 2 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10.深入打造“完美教室”。规范完美教室外部符号,主要包括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训、班级承诺。打造完美教室的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图书角建设、墙壁文化、教室美化、绿化等。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固定中午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通过全班共读一本书、个性阅读、班级编创、共读共写、读书会、卓越口才培养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炼完美教室的共同价值追求,通过班级课程、班级庆典、班级特色活动、师生叙事等,凝聚班级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聆听窗外的声音,通过不同途径,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成长增添正能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周勇名班主任工作室、首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的作用,着眼于中青年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导、帮、带的互动开放型模式。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及经验交流,组织进行班级管理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沙龙、研讨,进一步提升优秀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三、主要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党的基层建设。深入推进“铸育”党建品牌建设,以“28日党员主题日”活动、“学习强国”平台为载体,抓好全体党员参加的集中学习培训活动。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深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升活动,继续开展“五照亮”活动,开展“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和“小红土志愿活动。

2.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为荣誉而战”的拼搏奉献、同舟共济精神为核心,组织全体教师共同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聘请专家指导,整体架构学校的办学思路,健全办学理念等核心价值文化。结合学校管理思路的整合提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激活校园活动文化;结合南校区校舍改建工程,挖掘环境文化。深入开展“温馨家园”的创建活动,加强对校史、学校文化的宣传渗透,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强化“校荣我荣”的观念;以“党员参事”和“志愿活动”为载体,弘扬高尚师德师风,设立学校故事汇,形成师生“人人有故事、人人讲故事、人人爱故事”的良好文化氛围,建设和谐学校。

3.深入实践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完善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价干部制度,作为学校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校务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信息,改进学校管理;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把干部评价权交给老师,把班主任评价权、教学评价权交给家长和学生。出台《枣庄四十一中质量管理手册》,促进管理走向标准化。切实抓好“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

4.加强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预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机制,严格落实应急工作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警示教育和隐患排查。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做到“目标、计划、措施、教育、管理、责任”六个落实,实现低重心管理,近距离服务。深入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落实好全员育人岗位执勤。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主动防范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常见传染病,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5.加强财务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规范使用生均公用经费,严格预算收支管理,严格实行收费“收支两条线”,进一步做好内部控制、绩效管理、内审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

6.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立体多维的宣传平台,积极“链接”主流新闻媒体,及时正面宣传学校亮点工作、教师感人事迹、优秀学生风采、热心家长案例。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