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规章制度】枣庄九中“一训三风”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4-13 09:20

办学理念: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激发潜能,多元发展

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其发展需求、学习倾向与方式上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为我们实施适宜的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只有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并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并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接纳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多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表现的机会,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我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要接受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不追求所有学生一刀切的发展,支持并引导学生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进行探索。让学生体验、感知,在感受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获得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自我发展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期待着自己的潜能得到激发,每个学生潜能都有被激发的可能。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发展,做最好的“自我”。在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差生,只有可能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和发展差异的学生;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跟道德品质没有多大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对公平的期待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十分小心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世界,即使她是不完美的,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细心发现学生潜能;要走进学生心灵,唤醒学生潜能;优化教育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使“原本不一样的学生变得更加不一样”,以实现自觉、自信、自强、自主发展,做最好的自我。

校   训:自强不息,励学敦行

校   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教   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   风:成德达材,自立进取

校训:自强不息,励学敦行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在鼓励我们毫不懈怠地努力向上,树立为人民、为祖国、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专业技术,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开拓进取。先辈的警示:只有自强才能自立,只有自立才能发展。九中自创办以来,艰苦创业,艰难跋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探索中谋发展。几经辉煌,几经衰落,但却从未改变九中师生那颗进取的心。一部九中发展的历史,不就是一代代九中师生自强不息的赞歌吗?

励者,振作,振奋也;敦者,扑实,诚恳也。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励学就是九中师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源泉与动力,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振奋、向前。敦行就是九中师生立身处世的准则。绝不颓靡,也绝不张扬;朴实无华,却精神振奋。九中师生正是牢记校训的告诫,“励学”而“业精”,“敦性”而“行成”,自强不息,永无止境。

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校风者,学校之风尚也。

九中师生在困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成功的闯出一条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新路。2000年被命名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并以此为契机,学校不断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充实师资队伍,优化教育资源。学校在艺术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考本科升学人数不断攀升,升学质量逐年提高。这正是来自于上有好的教育环境和各级领导的关注与支持,下有全校师生勤奋严谨的敬业精神、全力以赴的真抓实干。由此,学校的特色办学积累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办学经验和科学精细的管理模式。特色办学走出自己的新路,并发挥了辐射和带动的作用,所以学校要保持特色办学的领先地位,就要继续在创新中发展,催生由量变到质变,创佳绩,办精品,把学校建设成社会赞誉、家长满意、师生信任的名牌学校。

勤奋严谨是学校生存的基石。正是全校师生多年的辛勤付出、无私奉献才创造了今天的成就。求实创新是学校崛起的原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九中今后的发展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勤奋严谨让九中在绝境中重生,求实创新让我们闯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教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古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它吸纳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之精髓,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古训息息相通。它体现了我们代代九中师生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更反映出九中师生对师道相承、代代永续、勤勉有为、勇为表率的教育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期盼。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的模范。我们认为“学为人师”之学,要求将“学”作为生命存在的基本状态,以“学”去积极分享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迈向丰富高远的人生境界。它要求学习者以开放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养成亲近书籍、崇尚学问、服膺真理的习惯;注重学品修养,追求学术创新, “行为世范”之行,蕴涵立身处世两个层面,立身要有爱国之心,存民族大义,树远大理想,养浩然正气。处世要有历史使命感,关注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要有社会责任感,心系人民群众,满腔热情服务社会,有纪律,讲文明,顾大局,积极投身于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实践活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从“学”与“行”的关系看,二者不可偏废,相辅相成。崇高德行的养成要靠学问修养,高洁的品行又为“学”提供保障。“学为人师”与“行为世范”二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突出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全体师生将治学与为人、认识与实践、知与行在高标准上统一起来。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强调一种追求卓越人生的状态,它将“学”与“行”统一在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中,更突出了人生有为的强烈进取心。“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各种困惑,有了困惑就要多方学习、多方探求,这样才能使认识水平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学问无止境,人生探索的道路亦无止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风概括了枣庄九中对全体教师的期望和要求,集中地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想。同时,由于它恰当地表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教师教育理念,因此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教师普遍追求的目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展现了丰富高远的人生追求,总是能够给每个接触它的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启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它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人们砥砺人生的座右铭。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既是学校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枣庄九中师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清醒地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负起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的引导责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实践校训、教风,就要求广大教师不懈追求更完美的人生经历、更大的人生价值和更高洁的人生境界,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实践,努力服务学生、奉献社会。

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解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我们更要注重实践,关键在于落实,每一位师生都应在实际行动上,真正以校训精神为鞭策,争做世人的楷模。唯有如此,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才会形成;唯有如此,学校才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教育的未来才有希望;唯有如此,一代又一代新人才会在创建和谐美好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其人生才会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不懈追求中走向卓越。

学风:成德达材,自立进取

德,为人之“魂”也。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行统一,推崇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这种德可以简要概括为:一是情感——爱的情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自然;二是意志——顽强的意志,献身科学、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三是态度——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四是精神——创新的精神,尊重实践,自主探索,敢于走别人未走之路 ;五是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合群、能适应环境、会正确评价自我与他人。“成德”主要是指培养现代社会人格。具体地说就是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作指导,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要求,以独特文化背景为依托,开展以弘扬高尚人格为主线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奠定现代人格基础。这里的“现代人格”是期望的融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要求的现代人格要素,从而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即“达材”。

历届九中的学子在这种要求和激励下,面对自身较差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成就了自己学业上的辉煌,也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枣庄九中让多少就连学生自己都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孩子实现了大学的梦想;又让多少对自己孩子考学无望的家长在这里收获了喜悦和未来的希望。

众所周知,九中生源的质量和基础比较薄弱,可是我们九中的师生依然可以在困境中自强不息,在学生的学业上创造升学的奇迹。试想,九中的一名学生要考上本科大学,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需要付出比别的学校多多少倍的努力和付出啊!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学风,没有自立进取的精神,我们能有如此的成绩吗?

九中的学子们一定会在“校风”“学风”的感召下,一如既往、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校  徽

枣庄九中校徽采用图形、文字、色彩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以“枣庄市第九中学”的英文、中文简称、zz和“9”的变体、太阳为核心设计元素。校徽整体由两个圆形组成,外圆套着内圆,环环相扣,结构紧凑,寓意学校办学严谨,求实创新。

校徽的主体造型外圆的上、下部分别是“枣庄市第九中学”的英文书写和中文简称;内圆下面的1966,是学校的创建时间;内圆中心是“枣庄”二字拼音首字母z和“9”的变体,组成了一只腾空而起的飞燕。

校徽采用红、白二种颜色。红色,代表阳光、热情、快乐;白色表示平和、宁静、致远。红与白相互映衬,非常醒目,整个设计代表着九中学子奋发向上,茁壮成长,“行之苟有恒,久久必芬芳”。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