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规章制度-教学管理】市中区实验中学教学基本规范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7-16 16:10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常规则是教学核心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学校教学管理,促进我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能和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山东省教育厅等 11 部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双减”政策及“五项管理”工作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特拟定本规范。

一、计划与总结

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导处、学部、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教学计划。

(1)学校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旨在对学校主要教学安排、教学改革、教研活动做出统筹安排。开学前一周初拟,开学后第一周修订。

(2)教导处、学部教学计划。教导处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按照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行事历等五个方面拟定教导处工作计划;学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具体工作安排,按照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行事历等五个方面拟定教导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行事历等四个方面拟定学部工作计划。开学前一周初拟,开学后第一周修订。学部教学工作计划电子稿和打印稿交教导处,学校办公室备案。

(3)教研组(备课组)教学计划包括:本学科各年级(学部)各项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等具体安排。按照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安排(含主题教研、常态教研、公开课安排、周安排等)等四个方面拟定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学前一周初拟,开学后第一周修订,电子稿和打印稿要交学部,教导处备案。

(4)教师教学计划包括:(1)学期教学计划。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本学期课程教学任务、学段间及年级间教材内容衔接,熟悉教材编写意图、特点、整体结构及具体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联系,拟定教学进度、教学措施,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2)课堂教学计划和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计划。开学后一周初拟,开学后第二周修订,工作计划以组为单位进行打印,电子稿和打印稿要交学部,教导处备案。

教学计划具体项目包括以下内容:①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②教学目标③教材的重难点④突破难点的措施⑤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和措施⑥教研微课题⑦教学进度:课时安排、单元质量监测、期中期末质量监测的安排、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安排。

2.教学总结。每学期结束后,教导处、学部、教研组(备课组)对学期工作主要从目标完成情况、工作亮点、工作不足、今后打算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全体任课教师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作业设计、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等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剖析、总结教学得失。写出书面总结(教育叙事1-2篇),以学科组为单位上交学部,教导处备案

3.工作汇报。教导处、学部、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在开学初及学期末对教学计划、工作总结以PPT形式进行汇报。

二、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作用:集思广益,萃聚集体智慧;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团结协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进了解,营造学术氛围;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以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

集体备课基本程序:集备计划,确定主备——个人精备,主备初备——组内共享,个体初修——主备说课,集体研讨——形成共案,审核印发——组内观摩,个性设计——课堂实践,反思改进。

1.集备计划,确定主备。学期初,备课组长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定下课题内容,任务分解到每一同组学科教师。

2.个人精备,主备初备。备课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材及其他等资源,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的认知障碍等,目标设计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课堂作业、课外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差异性;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主备教师提前两个周,编制学历案(主备第一稿),配套课件及相关课程资源。

3. 组内共享,个体初修。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一周交给备课组内的任课教师。学科组成员主备的初稿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有疑问之处,以便集体商讨时,开展会诊,提升学历案的质量。

4.主备说课,集体研讨。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主发言人(或主备教师)首先阐述自己的观点、做法;然后,大家各抒己见,观点上相互碰撞,深入地探讨教材、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习题、课堂检测及作业,要以获得最优化的设计为目的,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及建议。

5.形成共案,审核印发。主备课人根据每个教师的建议以及达成的共识,重新修正学历案,形成完整、可行、切实的学历案。重新修正后的学历案要预留空白,方便教师的个人二次备课。先组长审核,后学部审核,教导处备案。

6.组内观摩,个性设计。备课组在每个教学单元至少组织一次观摩课活动,由主备人进行执教,同组教师参加观课。观课结束后,组织研讨交流,就学历案设计、课件和教学资源运用等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观摩研讨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用红色笔迹在共案上进行时删补、调换,形成有个性的学历案的第二稿。

7.课堂实践,反思改进。根据教师个性化处理的学历案,进行课堂教学。施教后对学历案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及时对学历案进行修改调整,形成学历案第三稿,并且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各备课组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下一周的集体备课时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

集体备课实施要求: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1次以上,时间不少于90分钟。做到“三查”“四定”“七备”“七统一”“四个意识”

1.“三查”:组内自查、学部督查、教导处抽查;

2.“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

3.“七备”:“七备”:①备课标、《说明》②备教材、资料③备目标、④备学生⑤备评价任务⑥备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⑦备检测与作业;

4.“七统一”:①教学进度统一②目标统一③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统一④评价任务统一⑤训练重点统一⑥作业布置量统一⑦单元质量检测统一;

5.“四个意识”:教师要树立合作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反思意识。

学校、包挂干部、学部负责人要重点参加一至两个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指导集体备课的开展。

(二)个人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要推进基于学生立场进行学历案的设计,实现从“备教”到“备学”的转变。

具体内容:

1.备课标:明确方向,渗透学科素养。研读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厘清课标的要求,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2.备教材:钻研教材,吃透内容。掌握教材内容、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特点、弄清教材疑点、掌握教改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3.备学生:掌握学情,分类推进。了解班级基本状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了解学生个性品质、了解学生动态变化,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分层次提出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备资源:科学选择,灵活渗透。教学参考要恰当利用,配套资料进行交错渗透,生活经验,社会实践、时政新闻等要融会贯通,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5.备教法: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注重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掌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注重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潜能。

6.备学法:注重引导,突出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通过渗透指导、讲授指导、交流指导、示范指导等方式进行。积极引领学生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掌握常规的学习方法,学科学习的方法;积极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单元组合作、共同分享的学习方式。

7.备目标:突出目标引领,实现课堂活动有的放矢。目标是构建有效课堂的第一要务和先决条件。要依据课标、教材学情、资源等进行确定,把握撰写学习目标的四个核心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标准。实现目标制定准确、清晰、可操作、可评价。要根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树立正确的目标观。

8.备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可评价的学习任务。评价任务描述的是要求学生做什么,怎样做,以确保做到怎样。评价的任务要紧扣目标设计(与学习目标一致),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对应。评价任务要清晰、要具体、要明白,让学生“可做”“可说”“可写”“可表达”。要根据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树立科学的评价观。

9.备教学流程: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突出以生为本。坚持尊重学生,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关注整体,注重学生差异。突出三段五环节的教学结构:三段即课堂预学、课堂互学、课堂固学;五环节即自主学习,问题生成—组内研学,达成共识—学生展学,解难答疑—教师点学,总结提高—当堂检测,反馈固学。注重问题导向,注重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树立正确的课堂观。

10.备教具:灵活选用设备,优化教学整合。从实际出发,挖掘和发挥不同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协作互补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学历案编制

1.总体框架

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包括7个基本要素:学习主题与课时;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

2.设计流程

确定模式→课时规划→任务分工→编制学历案案→把关验收→集中修订

(1)确定模式: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召集老师先确定学科“学历案”的模式,确定后一般不能更改;

(2)课时规划:开学初,各科制定学期的课时计划安排(其中包括单元监测、期中、期末监测安排、试卷讲评等)。

(3)任务分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根据制定的课时规划,确定课时的主备教师。(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不独立承担任务的分工)

(4)编制学历案:根据分工主备教师按照分配的学历案的编写学历案(一稿),备课组要对主备教师的学历案通过集体备课进行讨论定稿(二稿)。

(5)把关验收:学部要对编写(初稿)的学历案进行逐一审核、修改(成立专家团队),不符合要求可重新再写(三稿)。

(6)集中修订:备课组对于检查验收的学历案再修订,经学部主任签字后,可以印刷(四稿)。

3.编制要求

(1)结合生本课堂环节。“学历案”是实施“三段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载体。要突出中考意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要有创新性,突出实用性,体现学生“真实学习”。

(2)落实集体备课责任制。实行研究合作下的分工主备制。主备教师编制的学历案实行签名制,每名主备者的编制质量,既影响本人又影响全组。

(3)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倡借鉴有参考价值的网络学案、教材疏通资料等备课资源,为我所用,但反对和杜绝抄袭、照搬、下载网上现成材料。

(4)落实超前备课制。各年级(学部)要严格落实,提前一月计划分工,提前半月初案主备完成,提前一周集体教研学历案定案,并按时印制完成。

(5)保证学案数量。学历案数量以不低于《课程标准》的规定数量为准。

(6)充实和完善校本教学资源。各年级(学部)学科组每月的5日前及学年末,要将本年级(学部)编制的学历案、配套课件及资源统一传到学校公共邮箱,及时充实和完善课程资源库,以利于教学资源的不断更新和再利用。

4.学历案的使用

(1)经集体备课形成的学历案,每位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按设计思路有效使用,指导学生有序完成学历案各环节的课堂学习任务,不得简化学历案程序,不得把学历案当做练习提纲或者是备课的翻版。

(2)学生及时上交,进行反馈。按月以学科组为单位上交学部,并作为常规检查重要一项内容,进行考核。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课堂这三者的关系。

1.坚持“四尊重”、“五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历案为载体,以目标为引领,以任务驱动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原则。

2.打磨“生本课堂下的有效课堂”。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打磨基于教学评一致的“三段五环节生本课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学习的机会、方式还给学生;要变课堂为学堂,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变竞教为竞学;也就是要尽量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在课堂教学中,放低教学起点,关注优生及学困生发展,打造均衡而有效的课堂。

3.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尊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与教材文本的连接。

4.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要从教授者转变为学习场景的创建者、学习任务的规划者、学习问题的设计者、学生学习动力的呵护者。

5.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预习、听课、复习、记笔记和整理笔记、学后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6.调控课堂节奏,注重目标达成。课堂教学节奏应跟着学生走,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练习设计要低起点、小步子、密台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加强反馈矫正教学环节,注重目标达成。

7.上好公开课和研讨课。每学期,教师应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或者研讨课。

8.开展评教活动。每学期教导处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等方面的表现组织学生座谈,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开展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让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四、公开课及观课议课

公开课教学和观课议课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效手段。通过公开课教学和观课议课活动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增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在公开课教学和观课议课活动中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使课堂走向高效。

(一)公开课

1.公开课是学科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科教研组应根据每学期教学计划,结合教研组(备课组)实际,每学期组织一至二次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2.任课教师每学期应至少上一节公开课(研讨)课,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比赛;评选优秀者参加上级优质课比赛,各级比赛获奖者,根据考核评价方案给予相应计分。

3.在上一年度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的教师必须承担公开课教学工作,每学期教研组长(备课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名师等要轮流举行一定数量的公开(观摩)课,供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观摩学习。

(二)观课议课

1.观课议课节数

(1)超过三年教龄的教师每学期观课不少于20节;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含变更学科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30节,且在观课后及时交流反馈,参加学科组议课。

(2)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每学年观课不应少于34节;兼课的其他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30节,兼课中层每学期不少于25节,且在观课后及时交流反馈,参加学科组议课。

2.观课的形式

(1)随机推门观课:指校级领导、中层行政人员、年级、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随机观教师的课,同时检查授课与教学进度、学历案是否相符。教师个人观课可自行联系安排。

(2)集体观课。校级或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等。

(3)外出学习观课。根据上级安排各级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

3.观课议课要求

(1)学校组织公开课、示范课、引领课、观摩课、研究课等,全体科任教师无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听课。上级部门组织公开课、示范课、引领课、观摩课、研究课等该学科教师无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听课,有特殊情况需向学校请假,对于无故不参加者扣1分。

(2)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名师的实验课、研究课、示范课,本组教师无特殊情况须全部参加听课,且在观课前认真熟悉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以便观课时抓住重点和关键(注:组内组织的相关课型上报教导处备案,学部、教导处进行检查)。

(3)观课教师必须提前进教室,态度要认真虚心,不能有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如带手机进教室)。不得无故中途离场,要认真写好教学全过程的《观课记录》,要有观课时间、班级、授课人、课题,教学过程,观课记录中要有课堂评价或教学建议。每学期上交一份自己最满意的一份观课报告。

(4)积极倡导不同学科教师取长补短、同学科教师互相观课交流。

(5)观课后,要以学科为单位,及时进行说课、议课工作。最好当天议课,也可在教研活动时间议课。执教人要向大家讲清课堂设计的目标、目的、理由。议课以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与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作较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参见附件)。议课应围绕课堂教学环节或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两方面进行议课,及时填写《枣庄市市中区实验中学议课记录表》,议课结束后,上交教导处。

(6)教导处每学期对教师观课议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作为考核依据之一。严禁出现实际未观课却有观课记载的现象,如有出现也将记入教师考核的教师评价方案。

4. 观课议课检查

(1)学期检查由常规检查小组(教导处)负责汇总,分为学期中1次,学期末1次,实行扣分制,每学期按照规定的总观课议课节数计算,每少一节扣2分,观课记录中的六项要素:时间、讲课人、课题、科目、过程、教学评价及建议不齐全者扣1分,扣完为止。

(2)常规检查小组负责将汇总结果即及时借助合适的平台公示。

(3)学期中检查时,观课议课节数本着“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原则。

(4)学期中、学期末两次检查结果要记入教师考核的评价方案中。

五、考试

必要的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手段,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是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办学品质的有效方式。

1.教学质量监测

由年级(学部)组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统一组织。期中和期末要求做到三个统一:命题统一,监测时间统一,阅卷标准统一。

2.考试类别

(1)学科单元监测。学科单元测验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考试。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

(2)期中、期末质量监测。由学校组织进行。期中质量监测一般安排在学期中间;期末质量监测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试题由学校命制。

(3)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同级教研机构命题。

3.规范考试命题管理

考试命题的动向直接制约着教学的施力方向,影响着教师、学生努力的侧重点。要严格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不得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考试命题要基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命题。准确把握学科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考试的风向标,是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在教研组带领下认真研读课标、考试说明等,确定考点、题型和试卷结构。研究历年考题,及时把握学科发展新动向,紧跟学考脉搏。要基于命题程序进行操作。制定双向细目表;收集命题素材;尝试命题;磨题;做答案及评分标准,预估各题及整卷难度;修改、调整试题(难度),成卷后要反复校对等7个步骤进行推进实施。基于教材知识脉络的系统梳理和难度的命题。命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九年级试卷基础题、中档题、能力题比例在6:3:1;七、八年级试卷基础题、中档题、能力题比例为7:2:1。要加强命题研究评估和教师命题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命题水平,每学期进行教师命题比赛活动。(详见附件)

4. 合理运用考试结果

(1)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一般分为6个等级(A+-10%、A-20%、B+-20%、B-20%、C-20%、D-10%)。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及时准确地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2)教师要运用考试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教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扶辅导,科学研判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切实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导处(学部)要加强对考试结果的整体分析,对教学质量作出科学判断,针对性地加强教师教学指导和培训。

5.教学质量分析

落实教学质量分析机制。每次考试阅卷结束,各年级(学部)要通过集体研讨,有针对性的进行阶段性教学回思活动,教师要通过对任教班级学生在考试中的数据统计比较、考试过程暴露出的知识点缺漏和综合能力的差异的深度分析,互相交流教学得失,相互指出教学漏洞,找出产生问题普因和个因,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形成个人教学质量报告,上交学校、教导处检查考核。

落实常态化的教学补偿机制。对于未达标学生,学科教师进行跟踪辅导,错题重做,并由备课组安排二次达标。加强单元达标档案建设,分年级和学科建立完备的单元达标监测资源库。

6.单元监测讲评

教师要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实效性,便于更好的矫正教学,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拟定主讲评学历案(含学期中、期末大型考试),内容包括:①对试卷题目质量和学生答题情况的总体评价;②对出错题目逐一解析,排查知识点、出错原因、审题要求、解题过程、解答启示、变式训练等等③要求学生及时整理错题集。

(2)全组教师对主讲评学历案进行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定稿,编制成讲评学历案印发至每位教师和全体学生。讲评学历案要详略得当,适度变式,突破疑点,巩固难点。

(3)任课教师以讲评学历案为主线,结合个人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答题情况,上好讲评课。

(4)各学科根据观摩、研讨情况,对本学科的讲评课进行建模。

(5)各学科组的讲评课学案要及时上交教导处存档,作为教学常规落实的评价依据。

7.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

落实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明确和细化任课教师的学科教学质量目标。年级(学部)或教导处科学运用成绩,从整体上进行教情和学情分析,制定跟进措施。完成目标较好的班级和学科,班主任和备课组长认真总结,会上做经验交流,谈对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做到资源共享。

8.落实班教导会,精准实施

(1)班主任召开班级任课教师分析会。会诊班级情况,完善提优补弱措施。班主任对班级成绩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成绩升降、弱科、帮包、学生思想波动等情况,做到帮包到人,跟踪助学,培特长,补短板,促提高。

(2)班级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班会。班会前各学习小组对考试出现的问题摆查,学习委员进行汇总,然后提交班主任审查,班主任审查后交主持班会的学生。班主任对班级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成绩突出和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班级内单元组间和班级之间适时开展挑战应战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竞学氛围。

六、作业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认真贯彻《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4号)文件精神,根据学习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计和布置作业,加强对课堂教学和自习课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定期开展作业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作业效能。

1.作业布置

(1)拟定整体作业计划。7、8、9三个年级学科组(备课组)要制定整体作业计划:从学生“自然学习起点”出发,厘清作业范畴,划定作业规范、作业进度、评价标准和作业本数,切忌超标;在整体大单元教学前,7、8、9三个年级学科组(备课组)学科组需集体备课拟定单元重难点,依据学情需要及时调整学历案,靶向定位作业方向,明确课上例题、课后习题、学后测验三类选题,全面优化教学效益。

(2)作业布置原则。作业布置要从课标出发,紧扣教材,依据学情,围绕每堂课的教学要求与目标任务,要按照“典型性、针对性、普适性、迁移性和有效性”原则,在备课中科学设计,在学历案中予以体现,并列入对教师备课的考核与评定。

(3)教师预做,内容精选。教师在作业布置前,自己事先“下水”做一遍,把握难度、时间、效果,实现作业布置有梯度、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作业内容要“精选”。教研组(备课组)要在“集备”中统一作业内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严格把控作业来源,要严格执行“一科一辅”,严禁以套题、练习册代替作业的现象。

(4)提倡分层次、可选择性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层级目标,精心设计作业清单,实施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作业。如:预习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必做性作业、选作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提倡 “当堂练习,当堂巩固”;课后多一些“预习、小结、自学、提升”。

(5)形式及数量:教师布置作业要结合实际有明确的目的,不同学科作业形式可以不同,每节课都要求布置课堂作业,认真完成《同步练习册/实践手册》等。作业坚持“质”和“量”的统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要布置课后家庭作业。语文作业包括基础知识、作文、练字、观察日记或片段写作、读书笔记。以作文和家庭练笔作业为主,课外阅读和写字列入作业范围。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6篇,小作文两周一次;数学原则上每课一次作业,每周不少于四次;英语每周不少于三次;物理、化学每周不少于两次,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每周留一次作业,每次作业时长约15分钟;其他学科立足课本、立足课堂、当堂达标,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同时有侧重点的布置实践作业、实验作业。7、8、9三个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90分钟,难题尽量在学校完成;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通过学历案来体现。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作业。

(6)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在学科作业之外,教师可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与学生共同完成丰富多彩的课后作业,如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劳动实践、艺术欣赏、科技创新等。积极获取家长的助力,引导学生在家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艺术欣赏习惯。同时激励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参加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增强责任担当与社会交往能力。

2.作业审批及公示

规范作业布置,实行作业双重审批制度。作业题必须由备课组长牵头,经学科集体备课筛选,作业中全组统一,并根据规定填写作业审批单,及时上报学部审查。同一班级各科教师将作业统一布置在黑板的指定块面,便于学校督查,也利于教师共同参考作业总量。

3.作业指导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4.作业批改

坚持及时、精批,落实学生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要求。

(1)要及时、规范。注明批改日期,当日作业,要在下次授课前批改完毕,不得“几次作业一次性处理”。做到无漏批、错批现象;批改一律用红笔,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可以用画圆圈、划横线、打叉等方式,订正后的作业要及时进行二次批改,必须有明显的复批痕迹。

(2)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提倡面批面改。同时做到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3)评价方式。作业批改善用增量评价、正向评价、多元评价。使用赏识、激励、鞭策性指导性评语和等级制评价方式,不得使用分数评价。一评作业的正确率,可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二评作业的态度与习惯,含书写端正、页面整洁、按时完成等,可分为★★★、★★、★三个等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还可以增加鼓励性评语,肯定成绩,委婉指出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纠错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师的作业评价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诊断性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教师必须自我批阅,不得让学生批阅,实行等级制评价。要及时汇总考试数据和信息,为进行阶段性教学质量分析提供准确依据。

(4)作业批改记录

教师要对批改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错因进行认真地分析,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加强矫正性教学,拟定补救措施简要地记录,每周至少一次。

5.规范使用纠错笔记

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作业和质量检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典型题例、易错题和易混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要指导学生认真整理填写在自己“典型题和易错题”笔记本上,培养学生勤于听记和善于纠错的良好习惯。

6.作业反馈和讲评

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经教师指出后,先由学生自己纠正,再由教师复批。共性错误集体讲评,个性错误个别辅导。关键性错误,要予以修正或用红笔划出,并要求及时订正,必要时老师要眉批、面批。

7.作业检查

(1)作业检查实行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检查制度。检查情况应有文字记录和等级,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及时交流并与教师考核挂钩,通过教学简报向教师公示并下发。以此促进全体教师自觉提高作业教学的质量。

(2)全校性大规模的作业普查每学期学部随机性检查,教导处进行2-4次,教师一定要在预定的时间准时收交学生作业和批改记录不得延误。

(3)作业检查内容:①作业次数、题量是否适当。②学生作业是否符合规范。③教师批阅作业是否及时、认真。④学生有没有及时认真地订正,教师有无及时复批。⑤有无惩罚性作业等。

附注:作业批阅符号:一般作业批改符号,正确的“√”,错误的“×”,部分正确的“√ ”,并在错误处划“――”,在缺漏处标记“∧”,对“×”和“√ ”的作业都要求学生更正。

作文的批改符号:错字“×”,别字“│”,漏字“∧”,病句“______?” 佳句“ooo”。

5. 开展作业研究及展评

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通过优秀作业的评选,既促进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也为全体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良好作业习惯和作业成绩的机会。通过榜样带动全体学生规范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6.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作出规划,加强年级组(学部)、学科组、班主任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

建立以班主任为总协调人的班级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能做到学科平衡、总量控制、合理分配,并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反馈。年级组(学部)可定期利用访谈、问卷等方式监督班级作业时间是否合理,并将督查结果纳入教师发展评价考核,形成奖惩措施。

七、集体教研

总体思路:以提升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主题式教研、常态化集体教研为平台,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根本。

集体教研基本要求:问题驱动、分工合作、精准教研、资源共建、经验共享、协同共进。

1.主题式教研活动(1)基本框架:问题导向,聚焦问题—精准诊断,提炼主题—理论学习,交流研讨—集体研磨,形成课例—以课例为载体课堂实践—主题观课,集体议课—深度反思,形成案例—智慧共享,生成问题。(如图所示)

(2)主题教研要求。基于教学实际的“有共享价值”为出发点,重点围绕三段五环节生本课堂、单元组建设与管理、学历案编制的关键技术要素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生成的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或困惑作为主题教研的主线,形成每一次大型教研活动的主题。每次活动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三个主题研究活动。按照集体教研程序组织实施,认真拟定活动方案,细化过程管理,通过学科内各年级(学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研究,梳理与整合,完善以新授课为主的教学思路,进行学历案、课件、单元质量检测有效性、进行生本课堂课例的打磨等,要突出共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学科组(备课组)要保留完整的过程材料。

(3)教材疏通。有效组织教材疏通,是落实集体教研重要任务要求。各学科要在新旧课标(2011年版课标和即将调整的新课标)的对比学习中领会其理念和思路,扫清知识障碍,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重点难点,按课程标准编排训练题和检测题,使每位教师基本把握全程教材(三个学段)。教材疏通采取以自主学习和集体教研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人在自主疏通中遇到的问题,可在组内教研解决;对组内成员遇到的瓶颈问题,可由学科备课组长负责,通过问题征集程序利用集体教研日在学科内教研解决或邀请教研员帮助解决,力争在学期期中前基本完成各学科教材疏通任务。

(4)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各学科组(备课组)要根据集体教研计划,至少开展1—2次学历案编制使用、三段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互相观课议课,做好观课笔记,在观课议课研讨活动过程中,每人要分别选择两节(不同课型)具有可评价值的课,抓住执教人讲课过程的5-7个观测点,从生本课堂+有效课堂两个层面开展开专项议课(从课堂教学环节入手,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态两个层面进行专项议课),学校将其作为学科和个人教研过程材料进行评价考核。

2.常态化教研(集体备课式,以备课组为主)

(1)确立基本流程。通过常态化的“诊断-研讨-实践-反思-分享”五步精准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将课堂教学、师资建设与精准教研相融合,形成专业共同体。

(2)拟定活动安排

以集体备课、单元教学、有效作业、阶段性教学质量分析、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等常规性内容和教学中生成性问题为研讨主题,超前预设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拟定组《市中区实验中学备课组每周教研安排表》,月前按时上报教导处审批,每次活动必须主题明确,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活动要有利于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

(3)落实集体教研日活动

严格执行备课组周《集体教研活动日程安排》,集体教研日不得随意更改时间和活动地点,各组集体教研日必须全员参加,实行签到考勤制。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要提前邀请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4)严格过程管理,保证质量效果

①做好前期准备。由备课组长根据活动主题和程序,向全组成员提前下达教研主题、目标、任务、范围。全体成员搜集资源,准备材料,进行个人预备性备课。

②有效组织活动实施。由备课组长主持,组内成员围绕主题,根据分担或准备的任务备课,认真交流,辩论、思考,积累共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备课组长要掌握程序,调控过程,实时点评和总结,提炼经验,组内推广。对教研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或遇到的困惑无法解决,备课组长要整理清楚,上报学科教研组长,由学科教研组长安排时间在大学科组范围内进行解决,学科组难于解决的问题,由教导主任协调教研员协助解决。

③加强考勤管理。为确保集体教研的全员参与率,学校将集体教研活动视为重点教学工作,各年级组(学部)集体教研日实行个人签到,组长(或学科教研组长)签名确认,及时上报的考勤制度,无故缺席,按旷班一天处理,其他情况按平日考勤的三倍处理。

④保存过程材料。每次集体教研活动的方案、备课组教研活动记录、学历案、个人搜集的资源或发言材料、大型活动观课议课课稿、总结反思材料等过程性材料和过程记录要及时整理保存备查。

八、课堂教学行为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规范课堂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特做如下规定:

1.严格执行教学纪律,严格按照课表上课,精心准备备课,无备课者不能进课堂上,未经年级(学部)、教导处批准不得擅自调课。

2.教师上课前要准备好教学用品(教案、教具、实验器材等),中途不能让学生离开教室去拿教学用品。

3.严格落实提前2分钟候课制度,站在班级门口,关注每一个学生。若发现有缺课的学生,及时与相应的班主任做好沟通。上课铃响,教师精神抖擞,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亲切地招呼“同学们好”,学生齐声说“老师好”,教师微笑着说“请坐下”。

4.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用简洁语言等有效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5.教师用普通话讲课,声音响亮,语言精炼、生动。板书工整,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

6.严禁教师带茶杯、手机进入课堂;着装整洁、得体,举止文明、亲切;不得在课堂里抽烟,禁止酒后上课;要站立讲课(有特殊情况,经学校批准的除外),不随便离开课堂。

7.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严格课堂纪律。要尊重学生,不剥夺学生的上课时间。上课过程中不准随意将学生赶出课堂,影响学生上课。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8.上实验课时,任课教师要提前5分钟到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并指导学生做好自我保护工作,要求学生爱护设施,讲求卫生。

9.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提前5分钟到操场,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做好安全防护。

10.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上课时,教师要提前调试设备,保证按时上课。

11.按时下课,下课铃响后,班长喊“起立”,老师亲切地招呼“同学们再见”。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