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是实验中学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也是集团化办学的开局之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学校“安全底线”和“质量生命线”,实现学校高质量持续发展。根据全区教育系统“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部署,结合我校本部和分校的师资、生源、发展等实际,2022~2023学年度学校将持续推行“规范+”精细化管理,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创建党建品牌,规范+开展党建活动
坚持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定为党育才的办学方向,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加强两校区的党建引领。
(一)党建铸魂,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1.继续加强政治建设,以党建为引领,以党魂铸校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
2.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3.继续强化作风建设,打好班子政治底色;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加大人文关怀,提升教职工幸福指数。
(二)抓实推进“两帮一带”,立足岗位做贡献
1.抓实“两帮”,让学校的“特殊学生”得到更多关爱,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发展。
2.抓实“一带”,带动非党员教师全面发展、快速成长,成为先锋表率。
3.以党建带团建、队建,让思想的主旋律占据主阵地;以党建带好党员、教师两支队伍,真正形成凝心聚力的新局面,让敬业奉献、担当作为成为实验中学教师的鲜明特质。
(三)规范+特色,创建党建品牌
1.进一步规范党员教育和管理,规范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积极推进社区共建,切实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2.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身份意识,激发工作主动性和战斗力,实现党建对教育教学工作引领和驱动,规范发展党员流程,将更多的优秀教师发展为党员。
3.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使支部真正成为教书育人坚强的战斗堡垒,以“和合竞进”同心圆为中心,创建一校一品党建品牌。
二、深入推进规范+精细化管理,形成学校管理体系
学校继续采用处室条状管理和学部块状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各处室、各学部要分工负责,兼顾好“条状”和“块状”工作,协同作战,兼容共进。
(一)明晰职责,提升执行力
1.清晰职责,主动作为,坚持理念引领、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
2.对分管工作精耕细作,创造性贯彻落实好各处室的工作部署,做师生表率。
3.打造和谐团队,凝练团结、和谐、奋进管理文化。
(二)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率
1.充分发挥分管处室、年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使精细化的管理收到最大值的效能。
2.要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深入课堂,深入包帮班级、备课组,要全力服务中考。
3.关注师生发展,勇于担当,凝聚人心。
(三)加强干部培训,培养后备干部
1.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团队培训力度,加强交流,坚持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提升干部格局,学校鼓励全体干部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管理思路。
3.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发掘并培养优秀人才,不断充实管理队伍。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依法施教,做“四有”好教师
新的教育生态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的教育规章制度内涵,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依法施教。
(一)加强学习,提升思想境界
1.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学以致用。
2.开展警示宣传教育,压实责任。
3.健全监督检查、考核奖惩长效机制,守住师德底线。
(二)规范行为,提升业务境界
1.对照师德规范要求,严格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廉洁从教。
2.爱心铺路,情感育人,制度管人。
3.师德进一步提高,师能进一步增强,师风更加纯净。
(三)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工作境界
1.关爱学生,用心用情,铺就学生成长基石。
2.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优秀教师群体。
3.提升化解各种矛盾的工作能力。
四、德育活动序列化,规范学生常规管理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心工作是德育工作。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一)规范德育条块工作,形成序列校本课程
1.德育主题序列化。主题化: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推进,每次一习惯。系列化:在系列活动中,坚持“五育”并举,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提升了学生生命的品质。阵地化:家庭、社会、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教育应该是“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2.红色教育常态化。扎实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安全教育等,扎实推进思想教育和主题教育,奠定学生红色精神谱系,打造学生品质。
3.德育活动多元化。坚持开展国旗下演讲、建队仪式、入团仪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校本课程资源。
(二)扎实推进德育工作,形成“一二三四五六”管理体系
1.一个核心:做静雅学子
2.“两学”活动:学规范、学榜样
3.“三合一”活动: "升旗、演讲、班会主题三合一"
4.“四正”活动: "正形象、正言行、正交往、正学习"
5.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6.六项措施:用基本制度约束学生行为,用专项治理规范学生行为,用系列性主题活动引领学生行为,用学校三级日常检查制度督导学生行为,用身边榜样校正学生行为,用班级单元组管理锻造学生行为。
(三)规范德育教学,强化“两大重点”“三大平台”“四项活动”
1.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2.强化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学习平台建设;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生品质塑造平台建设;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的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3.活动多元化,加强常规管理系列性活动、主题性活动、展示性活动、社团活动,激发学生活力。
五、激发创新活力,规范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核心竞争力。德育为首、安全底线、教学中心,三者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三驾马车。而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聚焦课堂,推进优质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举措。
(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升教学质量
1.落实生本课堂教学基本架构,确保教学质量底线。推进《市中区实验中学基于教学评一致的“三段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方案(2.0版)》 落实《聚焦新课堂,推进新课堂达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全员晒课研讨活动方案》的具体部署,打磨新授课、讲评课、习题课三种基本课型;
2.深研学历案,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以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为载体,落实大概念教学研究,促进老师对课标、教材、学情的研究,梳理课程整合意识,提升专业素养。
3.深化班级单元组管理,让课堂更具活力。以单元组管理为抓手,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调动各组成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同时约束各自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促使小组合作更有实效,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二)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切入点, 提升教学质量
1.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加强作业教研,把握作业总量,加强作业指导,完善制度,加强督察。以单元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评比为契机,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以此提升作业质量及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发挥集体智慧,提升备课质量。研读“课标”及“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的有效性;优化集体备课流程,强化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3.落实质量监测,发挥考试在教学评价育人导向功能。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关系,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4.优化课后服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水平。聚焦学生成长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安全第一”“作业优先”,以学生能在校内完成作业作为课后服务的头等大事;“兴趣为本”,以学生兴趣出发设计课后服务课程;“活动育人”,应以活动实践来体现。
(三)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提升教学质量
牢固坚守“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是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教师是学校第一生产力,是学校走向卓越唯一的通行证。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永远都不会竣工的工程。
1.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发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2.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3.加强“专业阅读”,突出理念引领,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4.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四)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教学质量
1.强化习惯养成月实施活动。落实《市中区实验中学学生“三入四正”教育管理制度》《市中区实验中学学生学习一日常规》《市中区实验中学关于提高晨读课实效性的实施意见》《市中区实验中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重视学生阅读与写作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3.强化格物社团的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五)以教学五条线为引领,教学质量提升前瞻
1.价值线。树立新六观,梳理新时代下教师基于新课程方案新课标下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
2.管理线。组织管理,重点协调理顺教导处、年级(学部)、教研组(备课组)、科任教师教学管理线;落实评价管理,重点在教师发展评价方案。强化过程性管理(重点在教学常规)。
3.课程线。解读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2年版),构建五育并举的校本化课程方案。解读好《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2版);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的解读-学历案
4.教师线。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新中考的命题路径;明晰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提升学科专业能力(师能);夯实教师基本功。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落实三段五环节生本课堂(2.0版);落实教师培训工作;继续落实学历案的编写和使用;推进单元组管理的使用。
5.学生线。落实每月一主题的学生习惯的推进线;修订新时代、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单元组实施与推进;拓展性学科的社团的实施。
(六)强化目标意识,优化中考备考
1.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做好分类推进工作。强化目标意识,对标找差距,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分类推进。
2.精心钻研,集思广益,认真研讨,周密筹划。加强兄弟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化复习效能,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3.科学调度,活动引领,激发斗志,强化学生备考自信,全程陪伴,温暖每位师生和家长。
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规范教师培养措施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认同观需要统一,学校归属感需要加强,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多的新手型教师需要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一)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扎实推进“青蓝工程”
1.抓实教研活动,统一教学思想,激发教师内驱力,培养教师自我学习提升的习惯。
2.落实“青蓝工程”,深入开展师徒结对,积极组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的能力。
3.抓实名师工作室建设,强化名师效应,注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我校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的辐射带头作用。
(二)抓实教师常规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加强听课组织安排,研究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提高教师“辨别力”。
2.强化校本培训,科学指导,提高教师“学习力”。
3.督促教师养成教学总结、教学反思、案例赏析、教育叙事的撰写习惯,提高教师“科研力”。
七、整体设计学生培养目标,三年一体化培养规划
(一)七年级学生培养
1.培养目标:成人,快速适应新环境,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2.培养举措:重在三抓:抓适应、抓习惯,抓基础。
(二)八年级学生培养
1.培养目标:成才,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扎实基础,为初三奠基。
2.培养举措:重在三强:强基础,强均衡,强素养。
九年级学生培养
1.培养目标:成功,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为中考冲刺。
2.培养举措:重在三比:比投入,比方法,比心态。
八、根植“一岗双责”意识,规范安全应急处置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底线。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好“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牢记“校园安全人人有责”,守好安全底线。
(一)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细则
1.安全教育课程化。评选优秀安全课例,邀请公安、交警、消防、心理、应急等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定期开展安全主题班会,通过校内征文、广播、宣传展板、报纸、媒体等途径,营造浓厚安全教育氛围。
2.安全责任明细化。明晰岗位职责,层层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人人扛起安全职责。营造安全人人管,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3.安全制度精细化。落实安全一岗双责,制定安全任务清单,落实三级安全巡检机制,实行校级一月一查,年级、处室一周一查、安全员一天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压实责任,定岗定责,建立问责追责机制。
(二)营造安全氛围,构建安全体系
1.三防措施准确化。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三类安防建设。加强保安力量,规范安保操作行为;配齐安保设施,确保防护到位;利用多媒体手段,提升安防信息化水平。
2.工作重点精细化。抓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重点环节”四个重点。建立健全特殊群体台账,定期排查,关注重点时段,严格校园各类应急演练。
3.安全行动扎实化。继续落实省市安全会议精神,深入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认真开展“十项重点任务”排查、全面落实“四个100%”。
(三)全员掌握应急处置技能,规范安全应急处置流程
1.加大应急演练力度,完善各类应急处置流程,适时规范开展各种应急演练,人人掌握应急处置技能,进一步促进学校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深化巩固校园安全专项整顿成效。优化教育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处置等流程机制。
3.从严从紧、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确保师生生命健康。
九、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建设魅力校园
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美丽校园建设正逐步开展,统筹教学需求和长远发展,整体规划校园文化,打造魅力校园。
(一)长远规划、科学布置,提升工程建设实用性
1.积极推进高中部教学楼、初中部综合教学楼、食堂、体育馆等二期项目建设。
2.提前谋划,做好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申请和采购工作。
3.积极推进,适时启动食堂、体育馆配套设施。
(二)开源节流,规范后勤保障各项管理。
1.开源节流,规范对用水、用电、食堂食品等监管,逐步完善周自查、月督察监管机制。
2.依规依法,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内控管理,严格落实内控审批、采购、验收、申领等程序。要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厉行节约,做靓节约型校园。
3.科学谋划,规范后勤保障各项常规管理,做好全校各项物资保障、维修保养等工作,继续做好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后勤保障工作。
(三)长远规划,建设美丽校园
1.整体规划功能场馆、校园道路、绿化、管网,逐步美化校园。
2.不断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智慧型校园。
3.整体构想校园文化思路,增强学校文化底蕴。
十、做好第二个五年规划,规范学校各项管理
今年是我校建校五周年。第一个五年我们向全区人民交上了满意答卷,第二个五年是学校发展壮大的五年,需要我们提前谋划,科学规划。
(一)沉淀总结首个五年经验,科学制定第二个五年规划
1.成立专班,客观总结第一个五年的成功办学经验,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学校发展愿景。
2.修改完善学校“三风一训”发展目标、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形成学校特色底蕴。
(二)依法治校,积淀科学管理模式,形成管理特色
1.修订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期末召开第二届教代会。
2.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模式,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十一、主要工作措施
持续提升规范+精细化管理,做好“集团管理提升工程”“德育提升工程”六大提升工程
1.以党建为引领,明确办学和育人方向,突出立德树人;推进德育活动序列化、科学化、规范化,多措并举、创新求变,打造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
2.聚焦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达标;拓宽学习渠道,助推教师成长;抓好评价引领,倒逼教学改革;
3.以“学历案”和“教学质量评价”为抓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专业阅读”为抓手,加强理念引领,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4.以教师培训及党员“两帮一带”和“青蓝工程”为抓手,加强团队引领,共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5.以学校安全为底线,全面实施“一岗双责”、首遇责任制”和单元组导师制,实施全员育人新模式。
6.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找准问题症结,整改不足,克服困难。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精神,精准发力,努力创建精品学校,形成东有枣庄十五中,中有枣庄四十一中,西有实验中学集团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市中教育新局面,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市中城市西进和“学在市中”品牌贡献实验中学的力量;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实中精神。在新的学期,我们要继续勠力同心,团结奋进,踔厉前行用实际行动谱写实验中学发展新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