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校紧急处置地震灾害的能力,确保地震来临时,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地震应急预案。
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地震应急指挥部)
组 长:褚宏民
副组长:王忠宏
成 员:各科室主任、各班班主任
职 责:
1.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震预报发布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和校应急预案的实施。
4.地震发生后,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工作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震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灾情,争取援助。
二、防震减灾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
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
(一)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组长:王忠宏
成员:高洁、于广浩、苏柄丹
职责:
1.承担草拟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及上情下达,下情(灾情)上报职责;
2.承担领导小组在地震发生后提出的具体应急工作方案;
3.协调各专业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制定和定期修订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5.负责宣传,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6.组织开展学校防震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模拟演练;
7.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负责接待及后勤保障工作;
8.安排应急期间的值班工作。
(二)应急疏散组组成及职责
组 长:孙尧
副组长:李辉、贾恒、陈晨
成 员:为突发地震时在校的所有上课教师、班主任和各年级组组长。
职 责:
1.地震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就近避震,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和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包括设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标志等,利用学校操场、绿地和空旷地带,以方便疏散为原则,当地震发生时,在教室的师生,谁上课谁负责组织学生就地避震并在震后有序疏散。
3.组织开展师生避震、疏散、简单救护等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工作,做好灾情调查、统计、上报(指挥部)工作;
5.疏散安置应急期的生活必须食品(吃、穿、住、用)等工作。
应急信号员:王帅
职责:管理、发布应急信号。
(三)抢险救灾组组成及职责
组 长:王玉鹏
副组长:秦鹏、高峰、吕作敏、张蕊
成 员:当班任课教师、各班主任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和学生伤亡统计、上报及安抚学生工作,除校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组要求的人员到规定地集合外,其他人员全部为抢险救灾组成员,包括:学校其他干部、医务人员、非当班教师、图书室管理员、阅览室管理员、学校保管员、后勤工作人员等。
职 责:
1.负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进行自救互救,抢救被埋压人员;
2.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
3.开展或配合有关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
4.负责轻伤员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
5.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四)安全保卫组组成及职责
组长:高洁
成员:邵长奎、徐同森、刘庆山、杨青
职责:安全保卫
地震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负责维护治安,协助开展伤员救治和火灾等扑救工作。
三、震前应急准备:
震前应急准备工作在本预案公布后,当临震预报发布时的紧急情况下完成。
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法: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学校操场正中位置,总指挥电话:3060889\褚宏民校长。
2.指挥部办公室要定期修订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装备、工具等,并落实数量明确到人;校安管办、德育处、少先队委员会利用宣传栏经常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疏散组要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环境平面图并在校办公室备案。
4.抢险救灾组熟悉预案,明确职责,尤其对水、电设施及火险等经常进行检查;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5.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6.出现地震谣传,校办公室、德育处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安定。
四、临震应急响应:
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或突发地震(一般3级以上)时,学校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1.政府临震预报发布后,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宣布进入“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的地震。
2.突发地震时,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
①“地震应急预案”一般应由指挥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启动。
②如指挥长不在学校,无法启动预案的,指挥长可电话指定一名副指挥长(副组长)代为启动预案,或由副指挥长直接启动预案,副指挥长代理行使指挥长职责。
③副指挥长启动预案,应同时向指挥长报告,如当时无法报告或无法与指挥长取得联系的,可事后向指挥长作专门汇报。
五、突发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突发地震时,指挥长(代理指挥长)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应急信号员发布应急信号。
1.应急避震
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停电时信号为:三响短促哨声,连续多次),进入应急避震状态。
①任课教师:立即停止授课,转为避震疏散组成员,负责该班级的应急避震、紧急疏散工作。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来了,不要慌乱”,组织学生迅速就地避震。
②学生:迅速躲避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蹲下,并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头部。(底楼教室靠门口的少部分学生可直接跑到教室外最近的安全地方)
③上实验课、微机课的师生:迅速关闭电源、火源、气源等次生灾害源,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然后执行①、②。
2.紧急疏散
信号管理员发出解除“地震警报”信号(停电时信号为:一声长哨,连续多次),进入紧急疏散状态。
①避震疏散组其他成员:迅速到达指定的紧急疏散线路及场地,负责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安全。
②教学楼每层设立一名疏散指挥员,按“应急疏散秩序表”规定次序疏散。疏散次序:按照从低层向高层,以近楼梯到远离楼梯教室为序,安排各班级有序疏散。
③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安全有序疏散,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相互拥挤。教室讲台、靠楼梯最近的任课教师应立即赶到楼梯口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④其他在校教师应立即赶到学生疏散路线相关节点做好防护工作。
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规定的次序、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至指定地点(操场、空旷地带)。
⑥各班主任清点人数,检查学生受伤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并向年级组长或学校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汇报统计结果。
3.自救互救
根据师生受伤情况,自救互救组开展救助工作。
①学校卫生室、后勤部门迅速在疏散地设立临时救护点,组织救治。
②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救助,配合、协助校医对轻伤者给予必要的消毒、清洗、包扎等医疗处置。
③如有伤势较重的伤员,学校无能力处置的,就近送医或在第一时间内联系“120”医疗急救中心,请求救治。
④安全办公室以及后勤部门检查学校教学楼、实验室等重点部位,查看是否受损及损坏情况,检查是否发生火灾、水灾、毒气等次生灾害,并组织人员采取相应预防、处置措施。
⑤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后,学校应在处置的同时,向“119”、“110”等部门提出救援请求。
4.教育安抚
突发地震后,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紧张、神情焦虑等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立即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舒缓学生震后心理压力。
5.灾情报告
突发地震后,应急疏散组应立即对地震中师生伤亡、校舍损坏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了解、收集学校地震应急中采取的基本措施,起草“学校地震应急情况报告”,经指挥长审阅、批准,震后半小时内将“学校地震应急情况报告”报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有新生重大灾情的,随时报告;无新生重大灾情的,震后2小时、6小时内分别做好续报工作,以后每天报告1次。
6.震后教学保障
①安全保卫组震后应立即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有校舍受损,应对其进行封闭,并组织安全鉴定。
②校舍受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应搭建帐篷或活动板房,设立临时教学点。
7.应急结束
政府或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近期不再有破坏性地震发生,则宣告应急结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六、保障措施:
1.由安管办、德育处综合考虑学生人数、班级分布等情况,在学年初(即9月初)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图”、“应急疏散秩序表”,并印发到全体教师,在各班级张贴公布。学校班级分布等因素有变动的,应在变动后15天内更新“应急疏散路线图”、“应急疏散秩序表”。
2.办公室制定“学校应急通讯录”。内容包括: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及下设各组人员办公室及移动电话,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及上述部门相关负责人的移动电话等。各班班主任应当建立“学生家长通讯录”,并报年级组长及教务部门备案。
3.德育处在教师中建立“防震减灾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进行地震科普、医疗救助等基本知识培训,提高志愿者参与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
4.学校经常举行地震应急演练。平时,学校每周应组织一次全校的地震应急演练。
5.后勤部门对学校的通讯设施、车辆及其他应用于应急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学校医务室应贮备部分急救用(药)品。
6.后勤部门根据学校建筑布局、空地情况,利用操场和其他空地设立“应急避难场所”。
七、预案管理:
1.预案由安管办制定,经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公布实施,并报教育、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预案的学习培训、修订更新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安管办承担。
3.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应急疏散秩序表、学校应急通讯录应当作为附件与预案一并存放。
4.上述文件除印发学校地震应急指挥部成员及下设各组组长、副组长外,应在学校相关科室分别存放,保证应急需要。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