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教育战线要以奋进之笔、得意之作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对照新思想找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契合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用新奋斗、新措施、新成效书写教育新篇章,向党和人民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发展的精神,沿着正确办学方向拼搏进取,君山路小学以“谦和文化”为切入点,围绕“润谦和美德、修儒雅风范、践崇高责任、育家国情怀”的办学理念,深入探索和实践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全面、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驶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创造君山路小学教育事业美好的明天。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君山路小学2022-2025年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现状及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状况:君山路小学始建于1992年9月,位于市中区君山中路区委、区政府东临,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47人,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较高,52个教学班,2600余名学生。建校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少先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随班就读示范校、枣庄市家长最满意学校、枣庄市德育示范化学校等称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社会上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二)现状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分析学校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谦和”文化的体系不够完善,没能形成深厚的、成熟的理念。学校的安全工作抓得较实,德育管理上以活动促育人开展得较为丰富,但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上还缺少抓实抓细的精神和毅力,还需要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支撑。教学常规工作虽然比较完备,但落实力度不够到位,真抓上还欠功夫,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教师的精神状态不够高涨。教师的教研活动不够扎实,没有形成真正探讨和研究之风,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使得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乏力,教研形同虚设。在课题研究上,教师也没有抓住要领,反思没有成为教师日常的习惯。
二、学校发展目标、任务、愿景
(一)学校发展总体奋斗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省、市、区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进行校园布局的近远期整体规划,逐步形成合理的校园布局和完善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校的“一训三风”真正独具匠心,内涵丰富,系统完整,成为君山路小学校园文化一道靓丽的名片,并持续影响和促进君山路小学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施、谦和文化传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党建引领,着眼于领导干部素质、教师专业化水平及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建成理念先进、质量上乘、管理高效、科学民主、课程完整、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社会、家长和学生“三满意”的学校,让君山路小学综合竞争力跻身于区直学校前列,建设新时代美丽、和谐、谦和之君山,成为枣庄市特色品牌学校,在全省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具体目标、任务
1.办学条件改善
(1)合理规划校园格局。进一步完善校园整体格局,对北教学楼实施改造,逐步让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2)提升硬件设施层次。努力打造智慧化校园,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完成校园无线网络及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达到网络畅通和监控高清全覆盖;教室的多媒体全部更换成86寸希沃触摸一体机。
(3)凸显特色品牌文化。学校将会结合实际,深入打造校园文化及班级特色文化,以艺术特色教育为切入点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社团建设,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及张扬个性、培养特长提供更多的机会。
2.文化体系完善
2022年,进一步挖掘、深化和完善一训三风的内涵,确立核心理念,并最终形成一训三风并充分进行解读,形成校园文化体系,并适时围绕文化理念打造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推进文化理念的成熟,让学校的各项工作围绕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文化理念进行有特色的开展。举办学校特色文化的现场会,以核心办学理念的深入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并结集出版。
3.提升管理水平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谦和谐校园,提高师生校园生活幸福感。
(2)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办学方向融入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使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对校园文化及发展观念的认同感,建立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主人翁意识。
(3)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的责任心、执行力、主动性及担当精神、合作态度、创新意识,倡导敬业爱岗奉献精神。健全和完善学校中层干部、后备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考核评价制度。实施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评优挂钩。
(4)重视对干部的校本和外出培训。为干部创设多层面的培训机会,实行挂职、轮岗锻炼,注重干部梯队的建构,建立校内中层干部资源库。
(5)继续完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政策引领和保证监督作用,支持校长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学校组织机构,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管理格局,做到行政管理规范化、决策程序民主化、工作进程有序化。
(6)稳定师资队伍工作,合理配置学科教师,协调好各学科教学,力争各学科教学质量平衡发展、稳步提高。
(7)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全体班主任修师德、铸教魂、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建设谦和博雅的班主任团队,助推班主任专业成长。
(8)重视学校宣传工作,展示学校特色亮点。做到数量上有增加,层次上有提升,内容上有拓展,质量上有特色。
三、改革的路径、措施及任务分解
(一)促进领导干部内涵发展(责任部门:党支部、校长室、办公室)领导干部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1.提高领导干部管理素质。
2.完善教育干部内涵发展机制。
3.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教职工大会,修订和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分配等规章制度,创建学校制度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4.建立对教师重实绩、重贡献、向班主任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采用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班主任专业化不断发展。
5.拓宽宣传渠道和途径,提升学校社会影响。
(二)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责任部门:德育处、教导处)
教师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教师的内涵发展首先是职业理想的提高,其次是专业素养的发展。
1.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
2.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要把教学基本功、教学常规落实当作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条件,要在提高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上下苦功夫,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4.建立教师内涵发展新模式。
5.完善发展性教师评价。
6.强化校本培训。
(三)加强常规教学工作(责任部门:教导处)
1.规范教学秩序,创造性地使用好校本教材。
2.加强教研组建设,形成学校学科发展特色,以点带面,进行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提高整体教研水平。
3.成立“名师导师团”及“名师工作室”,聘请教研专家、知名教师来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指导教学工作。
4.落实教学调研,强化领导巡课和帮级部制、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制,完善校内随堂调研达优方案。力争整体教学质量达到区上游水平。
5.关注教师个体发展,总结优秀教师教学风格,加强特殊教师督促、指导管理工作;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做实“提优、促中、补差”工作。
6.加强教学策略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筑理想课堂。将学生评价方式落实在教学每一个环节,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注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师生在相互赏识过程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7.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抓好教学基本功,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提供条件调动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技能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资源,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
(四)促进学生的内涵发展(责任部门:德育处、少先队)
学生的内涵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润谦和美德,修君子风范”为文化切入,培养学生“君子”品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的核心培养作为落脚点。
1.坚持德育为先。
2.确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3.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开展学生文明形体、文明礼仪、文明语言、文明交际等系列文明教育专题活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领学生以书籍为友,以思考为乐,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创造精彩的人生、塑造美好的心灵。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聘请艺术、学术专家当顾问和导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着力建设学校德育宣传阵地,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红领巾广播站作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逐步形成校本化的文化氛围。通过完善班级文化缔造“完美教室”。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办好家长学校,完善家访制度、家长开放日制度。
5.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坚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发展性、多元化德育评价,形成良好的学生群体与德育团队,完善班主任考核量化评优机制。
(五)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责任部门:校长室、总务处)
1.科学规划内部设施配置及使用,合理布置现有场地格局,做到有效使用。
2.积极推进校园书屋建设,打造成学校读书育人特色工作的靓点项目。
3.不断推进“花园式学校”建设,对现有的校园景观进一步精心设计、全面改造。
4.配合党支部、德育处、办公室精心设计布置各楼走廊、楼大厅等,营造富有君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5.改造装修教师办公室、装修专用教室、改造厕所、名师工作室,外聘专家工作室、家委会工作室、德育展室、校史陈列室等。
6.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平台、数字图书馆平台,建成适应信息时代的数字校园。
7.积极开展校园网络、中心机房整改工作,推进各种应用系统的使用,切实发挥作用。依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校园。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