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包括:学校楼堂馆舍等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校园重大安全交通事故,校园水面、冰面溺水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热、油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灾难事故等。
2.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
主要职责为:指导学校建立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监测预警机制;组织指导学校开展防范火灾、交通、建筑物垮塌等事故的应急模拟演练;收集学校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信息,适时通报,并提出有关对策和措施;指导学校对突发的安全事故,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研究决定是否停课、通知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事宜;对特大灾难事故,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赴现场参与和指导处置,参加安抚慰问和事故调查工作;对师生伤亡情况进行年度分类统计。
3.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事故分级
(1)特别重大事件(I级):聚集事件失控,并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以及实施打、砸、抢等,引发地区、行业性的连锁反应,已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以及视情需要作为I级对待的事件。
(2)重大事件(Ⅱ级):聚集事件失控,教育网、校园网上出现大面积的串联、煽动和蛊惑信息,校内聚集规模膨胀并出现多校串联聚集趋势;校内出现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等行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Ⅱ级对待的事件。
(3)较大事件(Ⅲ级):单个突发事件引发连锁反应,校园内出现各种横幅、标语、大小字报,有关事件的讨论已攀升为教育网、微信群等热点问题之一,引发在校内局部聚集,一次或累计聚集人数不足100人,但已形成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的群体性事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Ⅲ级对待的事件。
(4)一般事件(Ⅳ级):事件处于单个事件状态,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并引起聚集,群体性事端呈萌芽状态。单个性突发事件已引起师生广泛关注,师生中出现少数过激的言论和行为,校园内或教育网、校园网上出现大小字报,呈现可能会影响教育系统、校园稳定的苗头性信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Ⅳ级对待的事件。
根据事件的发展动态调整事件级别,以不断调整应急措施和方案,加大应急处置力度,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
4.应急响应
(1)火灾事故处理办法
迅速向公安消防119指挥中心报警。
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抢救伤病员,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2)房屋、围墙、厕所倒塌等建筑物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迅速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迅速采取诸如切断煤气等有效措施,并密切关注连带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消除继发性危险。
解救受困人员,抢救伤病员。
(3)校园水面冰面溺水事故处理办法
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并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
组织人员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和进行落水人员防冻伤等应急抢救处置。避免因冰面大面积塌陷造成继发性伤亡。
(4)楼梯门拥挤踩踏和坠落事故处理办法
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医疗急救部门报告求援。启动应急预案,控制局势,制止拥挤,做好人员疏导疏散工作。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
(5)校园爆炸事故处理办法
迅速组织抢救,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公安部门报告。迅速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疏散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发现肇事者或直接责任者,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报告公安机关。
(6)突发危险品污染事故的处理办法
立即向当地教育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同时设置污染区。
配合政府有关专业部门进行调查检测,查明危险品类型和危害程度。
查明情况后,迅速制定消除或减轻危害的方案,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组织师生撤离。
(7)校园恶性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迅速向医疗急救部门求助,向上级和公安部门报告。
保护好事故现场,有效控制肇事人,寻找证人。
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及时查明事故情况。
(8)大型群体活动的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学校必须制订专项安全保卫方案,落实安全保卫措施。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立即求助医院进行伤病员抢救工作。
稳定现场秩序,组织师生有序疏散逃生。
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当地公安机关和当地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9)外出组织实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迅速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积极开展必要的救助和自救工作。学校领导要统一指挥,做好学校和事故发生地两部分工作。积极争取事故发生地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援帮助。
(10)突发后勤安全保障事件的处理办法
发生跑水、断电、燃气泄漏等重大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学校要迅速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措施或请求有关部门进行抢修和抢救,控制事态发展。
食堂、餐厅、蓄水池、供水塔等一旦发生污染事件要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现场保护。并请求卫生防疫部门的支持,及时进行检疫、化验和排污处理。
(11)校园周边突发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积极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演化和扩大。
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有关情况,引导师生情绪,稳定校园秩序,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12)暴力事件的处理办法
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同时迅速组织学校有关人员制止非法侵害行为,保护好现场。
迅速向公安、消防、救护、社区有关部门、单位求援。
组织抢救受害师生,尽量减少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
立即向公安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13)校园内群体性斗殴事件的处理办法
立即向公安和110报警。
学校领导应迅速集结优势力量(必要时携带防卫器械)赶到现场制止斗殴,并在斗殴现场设置警戒线,防止事态扩大。迅速救治受伤师生,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将斗殴事件有关情况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5.善后与恢复
(1)做好事故中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工作,对在事故中死亡人员进行人道主义抚恤和补偿或赔偿,对受害者家属进行慰问,对有各种保险的伤亡人员要帮助联系保险公司赔付。
(2)及时查明事故原因,严格信息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稳定校园秩序,疏导师生情绪,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动荡。
(3)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内安全保卫和各项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到位。高度重视师生应急避难教育与演练工作,增强师生公共安全意识和遇险自救互救与逃生能力。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对因玩忽职守、渎职等原因而导致事故发生,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