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区教育教学工作文件精神,以“党建融合”为统领,按照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谋划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学校贯彻落实《市中区普通中小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市中教体发〔2023〕6 号)、《建设路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全面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不同层面的发展。
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各年级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小组,班主任(含副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为组员,负责本年级学生导师匹配调整、定期工作研商导师的日常管理等工作。各班级建立由班主任和本班学生导师组成的导师团,负责定期进行育人情况会商,沟通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研讨解决共性问题和突出难题。
2.科学建立导育关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基础上,结合任教班级、学生兴趣特长、师生双向选择原则,按照不超过1:19比例,为学生配备导师。重视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倾向学生以及单亲、离异、隔代抚养等家庭学生的指导工作。
3.认真实施导育工作。导师通过课堂观察、谈心谈话、共同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深入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指导、成长导向等,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困难等。导师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沟通学生表现,推进家校合育与相互配合。按照“一生一档”的原则,建立导育工作档案。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落实“严、细、实、恒”的管理方针,实行常规巡查制度,实行抽查制度,各项任务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简报。
1.对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成绩监测等提出明确、具体要求。
2.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明确示范课、把关课、达标课、推门听课等要求。规范课堂教学纪律,教师上课不迟到,课堂过程中规范,加大巡查力度,运用通报手段加强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量化挂钩。
3.抓好学科竞赛、晒课、赛课、公开课、新课堂系列达标课等各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4.抓好业务检查,抓好检查反馈、整改落实。通过业务检查促进教师业务提升。
三、深化新课堂达标,推进强课提质行动
1.科学规划学校课程。全面贯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科学规划学校课程蓝图,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2.深度推进课程实施。继续开展新课程、新课标培训与研修活动,推动跨学科、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实施。加强安全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开发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资源。
3.全面建设“达标课堂”。聚焦“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研究,以编制学历案为载体,探索大单元教学,构建达标课堂实施系统。结合新课堂达标推进任务,健全、完善教学管理规程。
四、加强校本研训,提升教学质量
1.抓好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教师分享等校本培训形式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2.抓好校本教研,谋划学科教研、教研组教研、个人教研。丰富教研内容,加大评课、教材研究、质量监测分析、经验交流等内容研究力度。学科主任抓好听课、教研签到。抓好听课前后教研磨课、评课工作,落到实处。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
3.抓好教育科研。以课题为依托,抓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转化为成果推广。
五、持续开展读书活动,加强书香校园建设
围绕“书香校园”建设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
1.举办第14届“校园读书节”暨“小跳蚤书市”活动。开学初,制定《建设路小学第14届“校园读书节”暨“小跳蚤书市”活动实施方案》,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举办第14届“校园读书节”表彰大会暨“小跳蚤书市”活动。
2.抓好学生读书指导。通过晨诵、午读,“百日读”,阅读课等形式,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逐步养成阅读习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进而提高学生素质,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3.抓好教师读书指导。通过“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等形式,引领教师读书,形成师生热爱读书的良好校园风尚。
4.抓好“亲子阅读”活动。通过评选“书香家庭”等形式,引领家庭读书。
六、多措并举,加强教师培养
1.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市、区兼职教研员中心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培养名优教师。
2.实施“成长工程”。根据《建设路小学青年教师成长三年发展规划》(2023年~2025年),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新秀教师。
3.实施“青蓝工程”。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骨干教师以师徒形式和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促进年轻教师快速适应当前教学工作需要。
4.搭建平台舞台。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舞台,促进教师成长。
七、构建担当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担当教育
1.构建担当教育课程体系。学校以省级立项课题《新时代小学生担当教育实践研究》为依托,构建担当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担当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有三种: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指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劳动实践等。在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渗透担当教育,培养担当意识、具备担当精神。
校本课程。学校构建的担当教育校本课程,分为五类:常规教育课程、书香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科技创新课程、节日课程。
常规教育课程。主要有:日课程、周课程、月课程、年课程。日课程通过一日常规实施;周课程通过班级自主管理实施;月课程通过规范月实施;年课程主要通过入学课程、毕业课程等实施。
书香课程。主要通过主题阅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社区阅读等课程来实施。
实践活动课程。主要通过研学活动、劳动实践、军训活动、志愿服务等课程来实施。
科技创新课程。主要通过开设的编程、无人机、网络技术、3D打印等社团课程来实施。
节日课程。主要通过清明节、端午节、春节等节日课程来实施。
社团课程。学校利用每周一、三课后服务时间,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课程。
在以上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担当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担当意识、具备担当精神,形成担当品质。
2.形成担当教育育人体系。学校构建了“全员参与,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线联动,五大举措”的担当教育育人模式。
一个中心指:担当育人,知行合一。
两条主线:科内+渗透、课外+实践。学科课程渗透担当教育,课外实践实施落实责任担当。
三线联动:师生联动、家校联动、社区联动。
五大举措:主题阅读、主题实践、跨学科学习、校本课程、社团活动。
八、规划信息科创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以科学、信息课程为总抓手,以社团为依托,规划学校的信息科创课程体系。
依托学校“科技创新及人工智能实验室”、“无土栽培劳动实践教室”、为学生的科创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
继续办好科创社团。开好科技小制作、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编程、船模、魔方等科技社团,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办好校园科技节等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引领学生站在科技的最前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
九、抓好课后服务,办好精品社团
学校认真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好课后服务,及时化解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开好社团课,依托第三方机构,办好人工智能、书法、绘画、扎染、衍纸、无人机等精品社团。
新的学期,学校引领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学校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