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积极走“以科研促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相长”的道路,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精神,深化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的本领,让教研工作有特色、有实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开展“成长互助组”教师业务能力展示活动。
实行新教师导师制度和成长互助制度。以“教师业务能力展示”为主题,让教硏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开展成长互助组的师傅、徒弟课堂教学展示,并进行相应的评课、议课活动,取长补短,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尽快形成让学生喜欢、对教育教学有益的教学风格。
2.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基本功展示大赛,以赛促交流,促提高。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基本功实际,对基本功训练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排,每月底检查训练作业。以全员参与为目标,以中青年教师为重点,以自主开展为基础,坚持扎实有效地开展训练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基本功素质。通过基本功大赛活动,把教科研推向课堂这一主阵地,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舞台。
3.开展大教研活动,加强“三研、三学、三练”的专题教研,推动全校“新课堂达标”全面开展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纲要的编写、学历案的设计及作业的设计、课程方案的研究,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向纵深发展。
4.充分发作教科研的先导、服务功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学科案例、优质课、论文、作业设计等教科研活动,使教师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得到提高。
5.让课题研究走进课堂。立足课堂,强化校本研究,加强已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指导、管理工作,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善于发现课改中的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反思质量,促进课题组研出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建立好教师的教科研档案。
6.强化教师综合素质,扎实推进学校规范管理,狠抓常规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夯实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7.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绝不能忽视有独特能力的特长生的培养,要继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鼓励学生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独特能力。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永远
副组长:赵向 刘连永 程顺 项宜鹏
组员:李倩 梁华 梁静 董业红 章婷婷 陈方及各教研组长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改理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研磨课例。新教师要有详细学历案。
2.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
3.教师必须认真参加本校和本教硏组的教研活动。
(三)积极推进新课堂达标
1.抓立标促达标。先举行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紧紧抓住“立标、析标、评标”三个环节,扎实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开展。第一环节“立标”,是立标课展示。从低、中、高不同学段精心选取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树立学习的标杆,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学习,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2.学为中心促落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突破难点,达成目标。老师们根据学习任务,采用即时性评价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点拨引领,要联系学生实际,深入浅出,要让学生在每个45分钟里有所得。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重视基础,强调基础,已经是近年的发展趋势,只有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了,教师不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和课堂容量,善于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谈得上提升能力,才能发展和创新,使学生的能力提升出现质的飞跃。
3.展示交流,反馈指导。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要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要尝试进行常态编班下的分层教学,多与学生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要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反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修正教学方法,按新课标要求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四)规范教科研活动
1.加强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2.完善多级教研体系。借助领导帮包教研,搭建支架、提供支撑等方式,把教研基础建立在学校,建立在学科,建立在教师心里,推进教研从被动到主动发展。
3.落实多样教研安排。推进“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推门听课、预约听课”,促进教研活动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让教师的每一次参与都是困惑中解惑,迷思中引发深思,实现从外在到自在跨越。创新思路,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异课异构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不同教学公开活动的类型与选择。
4.举办多层次教研活动。落实教研优先、备课辅助、课堂引领,开展“年长领航,年轻续航”不同层次展示汇报活动。推进教研组活动主题化和备课组活动问题化,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推动校本教研专业发展。
5.建立帮扶机制。借助“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效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教研水平提升。利用“名校网络课堂”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覆盖面,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6.加强课题检查指导。指导、督促教师将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统一起来,做好各级立项研究课题的统筹协调、有效管理,做好学校课题在各级教研部门立项申报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推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
7.组织好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教育教研比赛及教学案例、教研成果评选活动。
8.聚焦课堂示范,建设深度学习课堂。把课堂建设为高效率课堂,确保每一节课呈现魅力课堂、活力课堂不同样态,让学习看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让社会进入、让生命灵动,达成有序、有趣、有效的课堂。实施教学高品质设计,落实好课多磨,规范集体备课设计规程,推进教学设计高质量提升。
9.重视作业设计,扎实好分层作业设计的校本化研究与实践。坚持目标导向,落实多样分层。引导教师加强学情研究,以单元备课、模块整合的理令统领作业设计,让学生在作业体验中感受体面,在被动中渐变主动。推进作业设计评价,推动校内校外作业体系的全面重构,实现作业与学业协调发展和提升。
10.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晒课”质量,做好优课评选,择优推荐参加上级评选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四、活动安排表
时间 |
主要内容 |
二月份 |
1.组织教师研读《新课标》,撰写学期课程纲要、编写学历案,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计划。 3.完成各学科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 4.新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续对。 5.制定领导帮包计划,实行领导班子推门听课,不定时查课,及时反馈。 6.骨干教师开展新课堂达标示范课活动。 7.完成上学期期末检测及教师量化工作。 |
三月份 |
1.聚焦新课标,全面建设达标课堂,开展一校两区“同课异构”活动、学科大教研活动。 2.组织新教师展示课活动。 3.进行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 4.开展全员晒课活动。 5.进行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月检测)。 6.参加市社科联组织的教育专项课题。 7.各科开展新课堂达标---同课异构活动。 8. 进行“目标确定与续写”专题培训。 9.举办小学 “目标确定与续写”基本功比赛。 10. 与齐村小学举行联研活动。 11.参加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技能展评活动。 12.参加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共同体成长课堂-一同课异构。 13.教师粉笔字大练兵。 |
四月份 |
1.进行新课堂达标教学基本功比赛。 2.进行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3.各教研组制定阶段性检测复习计划。 4.期中检测相关事宜。 5.各学科教研活动——期中检测反馈与经验交流(查缺补漏)。 6.各级部开展“读书节”系列读书活动。 7.艺体学科教师基本功联赛。 8.全区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骨干教师学历案编写专题培训会。 9.全区第四届国画比赛(现场绘画)。 10.做好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11.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
五月份 |
1.山东特级教师工作坊小学语文学科(枣庄群)的读书交流活动。 2.区小学语文学科单元整体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3.评选“六一,少儿作品。 4.小学数学区域教研共同体成长课堂-同课异构。 5.各学科教师技能大赛。 6.“数学文化”融入学本课堂的优质课展评。 7.第二次教学业务检测。 8.单元检测及质量反馈。 9.开展复习研讨课。 |
六月份 |
1.参加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座谈。 2.期末教学常规业务检查。 3.各备课组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4.精心组织期末检测。 5.教科研工作总结。 6.撰写教育叙事汇总。 7.各备课组制定暑假作业清单。 8.加强教师暑期教科研新课程培训工作。 9.“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 省远程研修。 10.小学优秀单元学历案评选活动。 |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