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区两级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如何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实现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推动新课堂达标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中的特殊作用,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二、总体目标:
以新课改为导向,促使教师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校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研效率低、年轻教师提升慢的现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向纵深发展,凸显个性价值,倡导团体合作,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致力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校本教研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校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1.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教师的崇高师德,使教师敬业、勤业、精业,从而形成一支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精选学习内容,理论学习的内容要贴近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实际。可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习活动:
(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2)有关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研究相关理论。
理论学习应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读书汇报会、交流学习心得,发挥群体优势,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建设“书香型”教研团队。
2.集体备课(研磨学历案)。以学历案为抓手,通过集中讨论交流,本着“备、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案,认真做好课后反思。通过不断地研磨调整,让学历案成为精品,并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
3.反思交流。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和手段。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自我完善,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设计更合理。写好教学反思,相互交流,集中切磋。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同伴互助,相互提高,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主题教研(公开课研讨)。教师按照学期初的计划,做好单元课的备课,并确保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单元展示课,组内教师参与随堂听课活动,之后及时评课议课,明确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以便改进,让老师们在每次教学实践中都能有所受益。
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主备单元中的重点内容上一节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反思、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5.校本论坛。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评先树优,让活动开展较好的学科组作经验介绍。选择好主题,选好主讲人,可以全校教师参与,也可以是教研组开展活动。这种校内的教育教学对话,让大家通过校本论坛这个平台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6.校际联研。开展学校、学科组结合片区联研活动,跨年级、跨学科、跨校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力争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四、主要工作措施:
1.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开展学课标、研课标活动,推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聚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以编制学历案为载体,探索大单元教学,构建达标课堂实施系统。开展达标课堂专项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做好新课堂达标培训,开展系列教学基本功比赛。举办“目标确定与叙写”、“评价量规与评价任务设计”等基本功比赛,推动新课堂达标专项测试。组织教师参加山东省教科院“大单元教学”系列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大单元教学优秀案例设计、作业设计和优质课评选。
3.各学科、教研组要围绕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校本论坛、校际联研等活动,做到每周安排一个固定活动时间,在活动时把集体备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学科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进步。教师要树立主人意识,勇于展示自己,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4.通过教学观摩、专家讲座、名师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参与教研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5.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6.由于校内资源有限,仅凭校内力量不可能完全解决学校、教师在教研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为此我们将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联研活动来培植一支过硬的队伍。
7.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室举行的培训、听课活动,积极参加省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小学教师通用基本功大赛、达标课堂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8.开展网络教研,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线上研讨、学习活动,开创教研新天地。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