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期,教导处认真贯彻局教学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和合致新”的办学理念,立足教学工作实际,着力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管理和教师发展为基本点),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将常规细节落到实处。
2.规范教研组活动流程,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3.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监控,加大随堂听课力度。
4.严把教学质量关,抓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做好培优补差,争取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进一步开展校际联研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6.各学校依据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
(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教学常规落实。
1.抓备课,在提高备课实效上做文章。组织教师认真制定学期课程纲要,打造优质学历案,不断积累和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符合教学实际的优质教学资源。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学情、备目标、备过程、备作业(检测)、备反思,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克服形式主义和照抄照搬教案等现象。
2.抓课堂,扎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体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堂达标的要求,以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向课堂要质量。
3.抓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做到“精、实、细”:“精”指作业布置要适量,要有质量,提倡布置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实”指作业布置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细”指批改仔细、规范,有鼓励性、个性化的批语,对错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订正。
4.抓检测,强化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以单元达标为抓手,统一检测、统一分析反馈,提高教学效能。教导处要组织好各学科的单元检测工作,并认真组织和落实阶段性调研、学科类竞赛和期末检测工作。要用好检测资源,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教导处要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进行跟踪指导。
5.抓辅导,强化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坚持个别辅导与小组帮扶的原则,充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有效补缺补差。结合学生实际,辅导内容要有目的、有效果,在解题能力上,要特别重视差异性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具备高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选择和构建适合其本人的学习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本学期,每月一次备课、作业大检查,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注重教师对学生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的批改、反馈和评价。加强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力度,引导每一位教师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多形式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理论学习应坚持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读书汇报会、交流学习心得,发挥群体优势,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2.完善集体备课,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以学历案为抓手,通过集中讨论交流,本着“备、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案,认真做好课后反思。通过不断地研磨调整,让学历案成为精品,并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
3.公开课研讨,助力教师共同提高。教师按照学期初的计划,做好单元课的备课,并确保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单元展示课,组内教师参与随堂听课活动,之后及时评课议课,明确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以便改进,让老师们在每次教学实践中都能有所受益。
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同课异构”,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内容上一节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4.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我完善。教学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和手段。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自我完善,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设计更合理。写好教学反思,相互交流,集中切磋。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同伴互助,相互提高,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5.校本论坛,分享交流、资源共享。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评先树优,让活动开展较好的学科组作经验介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选择好主题,选好主讲人,可以全校教师参与,也可以是教研组开展活动。这种校内的教育教学对话,让大家通过校本论坛这个平台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6.校际联研,以活动促发展。开展学校、学科组结合片区联研活动,跨年级、跨学科、跨校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力争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多措并举,强化教师队伍提升。
1.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抓好新上岗教师的培养工作,结对教师跟踪听课,每月精心备一节展示课。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利用各级各类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竞赛活动,不断锤炼教学技能,促使他们更快地脱颖而出。
2.提升教师队伍,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坚持全面覆盖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回来后上好汇报课,并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
3.突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梯队,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架梯子,压担子,搭台子”,在外出学习、取经的机会上向优秀教师倾斜。使更多人尽快成长为校、区、市的课改带头人。
4、以比赛促教师发展。以敢于争先的勇气与决心参加各项各类的业务竞赛,其中包括学科基本功比赛、信息技术整合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学历案及作业设计比赛等。每次比赛,学校将由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组成竞赛团队,群策群力,精心辅导参赛教师,不断提高能力与水平。
(四)抓习惯养成,以活动促学生素质的提升。
1.重点抓好读书、写字。开好写字课,利用好写字教材和写字软件,加强教师书写指导,所有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氛围合力;举办书写比赛,构建班级书写展示平台;搭建级部、学科作业展示平台促进书写质量的提升。充分利用好晨读、阅读课、读书节开展好读好书,读成本的活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搭建班级读书推荐平台,展示读书收获,开展读书征文,提高读书质量。构建读书考级体系,推动读书爱好养成,为学生一生奠基。
2.推进“读写算”能力的强化训练,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英语的小剧场展示、口语大赛,语文学科的书写比赛、征文大赛,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大赛等竞赛活动,以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养成学生基本习惯。
3.依托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学校实际并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有针对性地开设戏剧,演讲,小制作,小发明等社团,开设并打造跆拳道、篮球、拉丁舞、绘画、京剧、合唱等精品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各月份活动
二月份:
1.制定教导处学期工作计划。
2.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
3.规范教师的业务常规,明确备课、作业、听课、理论学习的具体要求。
4.骨干教师展示课。
5.汇总单元过关课,正常开展活动。
6.启动教师基本功训练。
7.师徒结对启动仪式。
8.第一单元调研检测。
9.备课抽查。
三月份:
1.作业抽查。
2.第二、三单元调研检测。
3.青年教师展示研讨活动。
4.学生书写比赛。
5.英语口语大赛。
四月份:
1.青年教师技能大赛。
2.学生诗词朗诵比赛。
3.第四单元调研检测。
4.常规检查。
5.数学计算能力检测。
6.第一次阶段检测。
五月份:
1.师徒结对展示。
2.英语书写比赛。
3.数学解题能力检测。
4.作业抽查。
5.教师基本功比赛。
6.“庆六一”系列活动。
六月份:
1.非统考科理论和技能检测。
2.第二次业务检查。
3.社团展示。
4.各学科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启动期末复习工作。
5.期末复习研讨活动。
6.组织期末考试及分析。
7.收缴整理各类档案资料。
8.教师千分制考核。
9.教导处工作总结。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