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规划计划执行情况】立新小学东校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作者: 更新时间:2025-05-30 15:42

本学期,在区教育工委、区教体局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育人质量,圆满完成了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抓党建,促学习,领航铸魂育人

(一)铸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集中学习2次,组织主题党日活动6次,聆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1次,专题学习6次。

(二)加强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完善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明确议事规则;加强党组织与行政班子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学校根据实际增补党支部委员1名,设置专职党支部副书记1名,发展1名预备党员,确定2名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第一议题”要求,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三)实施多措并举,抓实作风建设。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突破“效率低、成绩弱”的瓶颈,制定《立新小学东校区支部委员帮包年级常规工作职责》,党支部委员协助教导处、德育处、安管办完成帮包年级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切实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

(四)提高质量意识,夯实基层党建。抓实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7位党员教师在区市教学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组织党员教师到税郭中心校送课下乡2次;加大在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发展1名优秀教师入党。

二、树形象,铸师德,建设高素质队伍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领航学校发展。一是利用办公会议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全体干部做相关辅导,加强干部管理能力建设,有效提升了干部管理能力。二是抓实责任帮包,校级干部包处室、支部成员包年级进班级,明确责任区,落实帮包任务。三是抓实干部值班,要求所有干部参与安全执勤,做好学生上放学安全管理,增强了干部的奉献意识。

(二)强化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育人水平。为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质量,开展“新心相遇 携手同行”工作经验交流会,分享会依托全区“1551”名班主任工作室,邀请工作室成员张芳、高红霞,分别以“班级卫生”和“路队训练”为切入点,做经验分享,通过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效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

(三)加强师德建设,锻造良好形象。根据区教体局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彰显教书育人担当”专题学习讨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校长开讲“开学师德第一课”、师德宣讲、集体宣誓等活动,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本学期共进行以“大道师者”、“违反中小学教师十项准则典型案例”等为主题的师德专题教育4次。

三、抓德育,促规范,培育美德少年

(一)狠抓规范养成教育,稳扎稳打

1.开展“文明在我心 礼貌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文明礼仪知识讲座、主题班会、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2.举办“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以中秋节、教师节、腊八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感恩的意义。

3.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代少年说礼赞新中国”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我与国旗合个影、“我为祖国绘盛世”手抄报展、打卡家乡美食美景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4.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主题升旗仪式、“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形式,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9月份,学校承办了市政协“有事枣商量·发挥学校教育培养优势,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口协商活动。

5.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邀请法治副校长任衍华、张伟走进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且意义深远的法制讲座。

6.开展宪法周系列活动。通过主题升旗仪式、班队会、宪法晨读、宪法小卫士宣讲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宪法精神,增强了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争做法治小卫士。

7.“运动有我阳光跑操”活动。积极响应“每天让学生活动一小时”的号召,德育处在开学初安排布置,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最后通过比赛的形式呈现,展示了立新小学东校区的新形象。

8.开展心理健康和自护教育。邀请社区和枣庄市精神卫生医院的专家为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学生健康成长筑牢保障。

(二)打造德育阵地,锤炼学生品格

1.加强仪式教育。开学初,学校举行了“梦想扬帆、风好启航”新生入学仪式、秋季开学典礼、建队日主题活动、每周的升旗仪式,仪式教育贯穿在德育活动中,引领学生积极向上。

2.精心布置宣传阵地。组织各班级办好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宣传板报、手抄报,确保各项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到位。

3.重视“每周之星”表彰。每周结合德育处的中心工作和教育重点,升旗仪式表彰“每周之星”,树立优秀榜样,激励学生自我成长。

4.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学生开展秋季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暨“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庆祝“教师节”感恩实践活动、“中秋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法制进校园”宣讲活动;举行“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少先队建队日”主题活动、“宪法进校园”主题活动、国家公祭日主题活动、“腊八”主题实践活动等。

5.班队会活动。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成长路上感恩有你”“爱眼护眼明亮未来”“好习惯早养成”“勤俭传家宝”“以德润心阳光成长”等共17次班队会课,引导学生发展,塑造学生品格。

(三)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形成育人合力

1.召开家长会。11月份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了2024年冬季家长会,邀请立新校本部的田蕙老师,以“有效沟通浅谈”为题,与家长们交流沟通,苗慧老师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2.开展家访活动。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引领,全体干部、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实地走访、微信电话联系等形式,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了家校携手育人水平,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四、抓教学,重管理,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管理规范提质,再上新台阶

1.强化教学管理过程,提质增效成效明显。本学期教导处制定了全面详实可执行的教导处、教研组、教师教学计划,按照计划稳步推进。教学干部包帮的实施,强化了教学过程管控,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提升。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制定了《枣庄市立新小学东校区学情会商制度》,进行了2次基于学科教学的校级学情会商会议,进行了5次年级学情会商会议。制定了《立新小学东校区学困生帮扶实施方案》等方案,开展培优补差工作。各学科开展学科教研活动16次,举行了“新课堂达标骨干教师展示课”、“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目标的叙写”、“教学评价任务的设计”、“读书分享”“大单元教学设计”等主题教研活动。

3.教科研管理科学有序,持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依照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加大“草根式”校级课题申报,目前共有校级课题11个。李娜老师主持的《小学科学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已获区科学教育专项课题立项。

(二)学生全面发展,再创新佳绩

1.落实课程设置方案,学生素养全面提升。9月第三周举行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开展推普周书写比赛,12月24日举行“计算大比拼”活动,1月7日,组织开展“趣味游枣庄智趣伴成长”为主题的一、二年级无纸笔趣味闯关活动,助力低年级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设音乐、美术、舞蹈、体育四大类26个艺术社团课程。校篮球队在区篮球比赛中荣获“道德风尚奖”。12月31日举行社团展演活动,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

2.丰富劳动、科技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10月份,开展“劳动促成长,实践强本领”劳动技能实践系列活动,一年级学生整理书包,二年级学生叠衣服,三年级学生叠雨衣,四年级除草,五年级学生收获大蒜。六年级开展“躬耕实践,以劳育德”劳动基地劳动实践活动。9月份,开展“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学生动手绘制科幻画,评选优秀作品42幅,评选优秀科普手抄报57幅,优秀科普征文91幅。邀请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邀请市中区实验中学张德秀老师进行心理健康科普宣讲,消防宣传车进校园,无人机表演,机器人表演等,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9月23日“全国科普日”市中区科普日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五、抓安全,保平安,建设和谐校园

(一)多举措教育,构建防护网,让学生“懂安全”

1.常规活动,夯实教育。从防溺水的重要警示,到防交通事故的出行守则;从防触电、防火、防盗的安全要点,到防食物中毒、防病的健康常识;从防体育运动伤害的科学方法,到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的应对策略,形成完备的安全教育体系,筑牢安全意识的坚固堡垒。

2.数字赋能,拓展教育。充分利用校园电子屏、学校和班级微信群、公众号、美篇等多样化宣传渠道,传播安全知识。本学期通过数字平台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达到五千余人次。

3.“1530安全教育课程化”。“1530安全教育”内容系统全面,教育制度执行规范有序,全年落实“1530安全教育”近50节次,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1530安全教育”已经成为我校安全教育的靓丽名片。

(二)强三防建设,提升防护网,为学生“保安全”

1.人防建设。41位班主任老师,课间驻班管理,履职尽责,50位非班主任全年课间巡查值勤达8800余人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30余起,制止打架事件10余次;安全委员课间文明值勤达到9000余人次。安保人员6名,尽职尽责。

2.物防建设。学校维修了各类消防设备,升级改造了地下消防控制室;围墙增设防攀爬网700米,增加对接机12台;规划南校门和西门前的消防禁停线两处,规划校园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位四处。

3.技防建设。学校监控摄像头188处,基本做到了全覆盖,重点区域的监控视频保存达到90天以上。24小时不间断运行,保存视频资料不少于30天。音频视频一键报警装置,实现快速联动,本年度测试报警15次。

(三)家校社协同,巩固防护网,为学生“护安全”

1.落实家庭安全教育责任。召开了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家长会2次,印发安全提醒、安全责任书、《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6000余份;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推送安全提醒和温馨提示等70余次。

2.警校共建,保障安全。聘请了市中区解放北路派出所副所长任衍华、市中区检察院项楠、市中区交警大队张伟中队长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邀请任衍华、郁翠等六位警官开展普法宣传4场,组织重点学生帮扶座谈会3次,协助学校化解矛盾纠纷6起。

3.家校社联动,为“四位一体”护学岗赋能。成立“民警+教师+保安+家长志愿者”的护学岗,有力的维护了校门口和周边的安全,让学校省心家长放心。

六、优条件,强服务,办好满意学校

1.做好后勤服务,保障教育教学。一是启动图书室建设。启动了图书室内部建设的询价和招标流程,细化空间布局,图书室的内部建设已于本学期末顺利完成,改变了学校近几年无图书室的局面。二是消防改造稳步推进。更换损坏的消防设备、安装施工方建设中未完成的消防设施、修复消防控制室进水问题,确保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做好校园环境的整治。荷花池凉亭的粉刷和校园设施的维修维护,美化了校园景观,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四是做好学校设备及设施维修。坚持“以人为本、修旧利费、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原则,发挥维修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维修成本。

2.做好人事和宣传,服务广大教师。一是做好教职工的考勤登记管理工作。每天及时统计教师出勤情况,遇到问题与老师沟通,对于忘记打卡的老师,及时处理。病假、事假每周按时公示。学期末对全体教师的出勤情况汇总统计,进行量化、扣款。二是做好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及时有序地处理上级各种文件和网上文件的收发、传阅,完成学校各种请示与报告的分类呈送。做好办公室部分档案的规整,完成了师德考核、实绩考核、年度考核表的整理。三是做好职称聘任和评审工作。2024年度有一位教师聘任高级职称;与教导处、德育处一起完成2024年度教师多元化评价工作,高红霞老师参评中级职称。四是做好学校宣传工作。本学期制作美篇82份,在《枣庄晚报》《枣庄日报》、鲁网、大众网、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学校教育教学信息34条,提升学校美誉度。

桃李果香溢满园,喜讯捷报频纷传。辛勤的付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4年6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3年12月,在枣庄市市中区“奔跑吧少年”校园篮球比赛中获得第6名;2024年3月,学校党支部被市中区委组织部表彰为“五星级党支部”;2024年5月,在枣庄市市中区田径比赛中获得区直小学组第八名;2024年7月,市中区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联赛获得“道德风尚奖”;2024年11月,获得“奔跑吧·少年”枣庄市市中区校园篮球赛暨枣庄市市中区中小学生体育节道德风尚奖。在全区优质课评比中刘青、庄珊珊老师荣获一等奖,李维、纪宏乐、金媛媛老师荣获二等奖。王永秀老师在市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并代表枣庄市参加全省比赛。在全区举行的“教育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评比中,李娜老师和庄珊珊老师分别荣获微课组一等奖;王振华老师荣获课件制作组一等奖;李环老师荣获课例组二等奖。在区市大单元案例评选活动中程言言、庄珊珊等5人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案例荣获2024年枣庄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一等奖。高红霞、庄珊珊等15人次的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王亚萍老师参加区班主任基本功技能大赛,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区中小学“枣·悦读”校园主题读书及征文活动中,王亚萍、武红刚荣获教师组一等奖,孟林、齐媛媛、董娜、高鑫、高红霞、王亚萍、武红刚、褚宏翔老师分别荣获辅导一、二等奖。张芳、王晓娟、王亚萍、黄芳、宋浩等5名教师被评为市、区级突出贡献教师等。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评比活动中,王悦琪同学的创意编程《中华瑰宝二十四节气》荣获一等奖。在全区中小学“枣·悦读”校园主题读书及征文活动中,马一笑、唐依凡、魏子峻、张欣佳荣获一等奖,刘雨汐、卢布、刘飞雨、刘弈含荣获二等奖。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