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教导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从抓常规管理、抓教研教改入手,力求实效、狠抓落实。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一、工作思路
“一个中心”:以课程为中心,积极探索课改新思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两个重点”:一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二是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控与指导。
“三项加强”:一是加强新课程理念行为化研究;二是加强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倡导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三是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四个提高”: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骨干教师的知名度;三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和理论水平;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 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过程监督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各类课程,不任意增删课时。加大课程管理巡查力度,对各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按课表上课等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本学期,各位任课教师将继续做细做实“备、教、辅、改、考、评”各环节的工作,教导处将对每位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例行检查与随机督查相结合。对重点学科、重点班级的教学常规情况蹲点检查,逐项细查,逐步分析,逐个交流。
3.加强听评课指导
本着“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大胆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路子,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学期加强随堂听课力度,学校管理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协同教研组长对全体教师进行“调研课”研讨活动,通过交流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质量监控
以单元达标为抓手,统一检测、统一分析反馈,提高教学效能。教导处要组织好各学科的单元检测工作,并认真组织和落实阶段性调研、学科类竞赛和期末检测工作。要用好检测资源,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教导处要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进行跟踪指导。
(二) 加强校本教研运行机制,提高教研实效
1.校本教研走主题
本学期,各学科要从学情和教师最困惑的问题入手,从教学中的小现象入手,寻找并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结合具体课例开展主题校本教研活动,认真制定确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2.年级活动求精细
高效的年级组教研活动是减负增效的途径,本学期各年级组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落实管理责任。通过活动明确几个“定”(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定活动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和几个“统一”(教学内容的统一、单元知识点的统一梳理、各知识点练习题的统一、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的统一)。教导处每周将对各年级组活动情况随机督查,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3.课例研讨常规化
本学期,各学科精心安排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师徒同上一节课等活动,通过同题异构、同课异教等形式,扎实做好课例研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网上实名“晒课”。
4.校际联研促发展
本学期,继续开展学校、学科组结合片区联研活动,跨年级、跨学科、跨校定期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力争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成长
1.自身独立成长
本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和新课标,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读书计划。教导处通过开展 “读书交流汇报会”、“青年教师素养比赛”等形式检查教师读书情况。
2.同盟互助成长
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建立以年级为单位的互助同盟,让每位年轻教师先听课再上课,先学习再教学,让教师们在互助中成长。
3.青蓝共同成长
为培养一支教学生力军,本学期将对青蓝结对的师徒进行考核,通过检查师徒听课、师徒同上一节课等形式督促师徒共同成长。
4.专家引领成长
有了专家的智慧引领,老师们才会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本学期学校将一如既往地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教师们聆听专家的专业引领。
5.比赛促进成长
以敢于争先的勇气与决心参加各项各类的业务竞赛,其中包括学科基本功比赛、信息技术整合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学历案及作业设计比赛等。每次比赛,学校将由学科骨干教师为核心,组成竞赛团队,群策群力,精心辅导参赛教师,不断提高能力与水平。
6.打造名师队伍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梯队,积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区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评选。“架梯子,压担子,搭台子”,在外出学习、取经的机会上向优秀教师倾斜。使更多人尽快成长为校、区、市的课改带头人,提高骨干教师知名度。
(四)抓习惯养成,以活动促学生素质的提升
1.重点抓好读书、写字
开好写字课,利用好写字教材和写字软件,加强教师书写指导,所有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氛围合力;举办书写比赛,构建班级书写展示平台;搭建级部、学科作业展示平台促进书写质量的提升。充分利用好晨读、阅读课、读书节开展好读好书,读成本的活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搭建班级读书推荐平台,展示读书收获,开展读书征文,提高读书质量。构建读书考级体系,推动读书爱好养成,为学生一生奠基。
2.推进“读写算”能力的强化训练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英语的小剧场展示、口语大赛,语文学科的书写比赛、征文大赛,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大赛等竞赛活动,以活动扎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依托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学校实际并结合学科特点,学校开设跆拳道、篮球、拉丁舞、绘画、京剧、合唱等精品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期末将结合“庆六一”系列活动开展各社团的成果汇报会,以活动促普及,以普及促提高,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接受艺术熏陶,实现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各月份活动
二月份:
1.制定教导处学期工作计划。
2.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进度。
3.规范教师的业务常规,明确备课、作业、听课、理论学习的具体要求。
三月份:
1.寒假实践作业评比、展示。
2.骨干教师展示课。
3.汇总单元过关课,正常开展活动。
4.启动教师基本功训练。
5.师徒结对启动仪式。
6.第一、二单元调研检测。
7.备课抽查。
四月份:
1.作业抽查。
2.第三、四单元调研检测。
3.青年教师展示研讨活动。
4.学生书写比赛。
5.英语口语大赛。
6.学生读书交流活动。
7.常规检查。
8.第一次阶段检测。
五月份:
1.青年教师技能大赛。
2.学生诗词诵读比赛。
3.数学计算能力检测。
4.第五、六单元调研检测。
5.作业抽查。
6.师徒结对展示。
7.英语书写比赛。
8.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和”阅读之星”评选活动。
六月份:
1.数学解题能力检测。
2.教师基本功比赛。
3.第七、八单元调研检测。
4.“庆六一”系列活动。
5.非统考科理论和技能检测。
6.第二次业务检查。
7.社团展示。
8.各学科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启动期末复习工作。
9.期末复习研讨活动。
10.组织期末考试及分析。
11.收缴整理各类档案资料。
12.教师千分制考核。
13.教导处工作总结。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