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劳动教育】光明路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作者: 更新时间:2023-09-15 10:45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光明路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劳动技术课”,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

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具体知识目标如下:

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

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5.学会木工、金工、电工、农具等常用工具的使用;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6.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小发明。

(三)德育目标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主要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技术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教师要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2.技术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基础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在劳动技术课上,无论是生活劳动或生产劳动,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都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劳动技术素质这一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发展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基础性原则

劳动技术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技术处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技术课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创新性原则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劳动技术课教学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5.适应性原则

教师在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地融入新科学、新技术,使劳动技术课教学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技术教育还须注意适应学生年龄、性别、个性差异等生理、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水平,把握好劳动技术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6.开放性原则

劳动技术教育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主体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活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来理解、认识、探索和创造。又要使学生在独立与合作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交流和精神体验。劳动技术课的综合性、实践性决定了它开放的性质。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这对于改变学校劳技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有积极的意义。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把实施劳技教育与各项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7.安全性原则

劳动技术课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劳动技术课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过程涉及到材料、工具、设备等都带有不安全因素。因此,要规定各个项目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并制定必要的安全检查制度与措施。劳动技术课应切实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树立劳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使用工具、设备,自觉穿戴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从小养成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

四、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按课程要求设计)

(一)主要要求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二)日常劳动教育活动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1.基础性劳动

(1)提升思想认识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实施要求:教育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推送系统、网站、校刊、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2)教室清洁与规范化评比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高质量完成教室清洁维护,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室规范化各项要求,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做好教室日常清洁与保洁工作,由学生会每日进行两次检查工作,作为班级量化考评的基础数据之一;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室规范化评比活动,由德育处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3)校园公益服务劳动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段执勤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中小学 晨扫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晨扫,完成《要求》指定区域的清洁卫生;医务室需提前对值周班晨扫工作进行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各班晨扫的督促与考评。

(4)节假日孝亲劳动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5)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

实施要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填写综合实践报告。

2.创造性劳动

(1)科学创造性劳动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会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2)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

活动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创新意识。

(3)德育活动创造性劳动

活动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内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教育处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完成如“我为教师画张像”、班旗班徽设计、运动会会徽会歌创作等内容。

五、展示评价

充分发挥劳动技术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承认、鼓励和鞭策。评价虽然不能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它会促进创新品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展评劳动技术成果(作品),可在实践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可用现场实例促进操作的成功;在实践结束后进行,主要是师生共同衡量和评价教与学双方的成败,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强调“过程”和“结果”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展评小结,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幼稚的设想和失误的探索如果得不到宽容,学生就会逐渐地失去自我,泯灭最可贵的创新意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还应特别提倡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它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想像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投入到新的创新中去。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