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4-03081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工作推进
  • 发布机构: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时间:2024年10月11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10月11日
  • 标  题:【新闻发布会】市中区“心系群众‘急难愁盼’,全力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新闻发布会】市中区“心系群众‘急难愁盼’,全力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10月10日,市中区“心系群众‘急难愁盼’,全力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新闻发布会在区融媒体中心召开。市中区自然资源、枣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中分中心、文化路街道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市、区多家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中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邦绍了市中区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和营商环境优化有关工作情况

市中区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办好民生实事、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优服务,解难题,促发展,打造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不动产登记服务。针对困扰市中区多年的部分小区不能办证问题,市中区自然资源局想方设法打通堵点,解决了一批长年没有解决的办证难题,破除了制约不动产办证便利度的障碍,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便利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全力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切实解决历史“旧账”

(一)实行专班推进,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根据省、市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市中区严格落实上级要求的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制发实施方案,明确16个区直部门和镇街的职责分工,并督促各单位细分责任到岗到人。二是建立联席协商机制。每周四定期对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每月形成两次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做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问题共解,对历史遗留问题及时梳理沟通,现场交单、现场明确措施,逐个问题细化、逐个困难击破。三是构建政策研讨机制。聚焦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指导政策,不定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形式、多场次交流研讨,互提问题、互通经验,为房屋产权疑难杂症的化解提供政策指导、路径指引。

(二)推行清单承诺,拧紧责任链条。一是突出有解思维,统一原则清单。坚持尊重历史事实原则,做到既用足用活存量政策,又吸收借鉴历史经验,充分还原、利用原始资料。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可办证原则,督促各单位运用有解思维攻坚,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简化工作流程,开通绿色通道,既依法依规守住底线,又灵活运用策略,保障“能办成”。二是明确责任清单,构建责任体系。明确镇街督促企业房产测绘、竣工图测绘、房屋质量消防安全鉴定、作为代办主体等工作责任,市中区自然资源局按照现状进行规划验收、先行出具土地意见、规划验收意见等责任,市中区住建局根据房屋质量消防安全鉴定出具办理意见、出具质量和消防意见等责任,市中区税务局督促开具税票责任,市中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登记发证责任,形成左右协同、上下互通、相互衔接的责任链条。三是跟踪督导落实。针对土地、规划、质量、消防、登记、税费等具体任务及完成时限等,督促各责任部门按时完成任务,步步跟进督促、层层打通堵点。

(三)坚持典型引路,系统破解难题。一是调研摸底找准症结。比如针对枣庄市电机厂宿舍因开发主体缺失20余年未能办证问题,市中区摸清开发建设主体缺失、企业改制更名的历史脉络,摸清群众诉求和意愿,摸清国有划拨土地登记办证的流程和政策,科学制定化解流程。二是集中攻坚率先破题。协调位于滕州的原开发建设主体的母公司作为代办主体补签合同手续;指定属地文化路街道作为协助办税主体,代收税费、土地出让金,出具等效文件;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评估土地价款,引导居民自愿补缴土地出让金;不动产开通绿色通道,集中一天时间为该小区46户居民登记发证,破解了20余年未解决的历史问题,自纳入历史遗留问题到登记发证仅用时48天,在全市率先破解“主体缺失、无法办证”难题,为快速化解“主体缺失”类问题提供了市中经验。三是归类处置压茬快办。将破解主体缺失问题的做法推广到其他项目,聚焦历史遗留问题,根据办理要件、责任主体、办理流程等因素,每个类型都明确主体、具体任务,定期调度、压茬推进,实现工作流程化、规范化、模式化,推动各类问题快速有序化解。近年来,累计已化解各类项目62个,全部具备了分户登记的条件。

呼吁广大群众,无论是已经化解的历史遗留项目小区还是新交付的商品房,只要具备登记条件,要在第一时间联系开发建设单位协助办理不动产权登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跑出服务“加速度”

(一)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办理时间。积极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实现了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查询等功能;在服务大厅设立“企业服务专用窗口”,安排专项工作人员负责接待,目前,可以及时高效为民营企业提供房屋土地方面的档案查阅、无偿复印等各项业务,出具证明即可以现场办理不动产登记。同时通过简化申请材料、合并审查环节、实行限时办结等措施,加快实现“立等领证”,在已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基础上,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再压减:一是企业专窗登记业务实现30分钟内办结;二是非涉税业务实现30分钟内办结。

(二)主动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派出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不动产登记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向企业普及不动产登记相关政策和法规,帮助企业更好利用不动产资源。实施非关键性材料“容缺受理”,在确认关键材料齐全且企业申请人已签署容缺受理承诺书后,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启动登记流程,先行办理相关手续。

(三)搭建全程网办服务平台,实现不动产“线上办”。依托不动产登记 “一网通办”或“爱山东”APP、 “爱枣庄”APP线上平台,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全程网办,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程网办服务涵盖了不动产登记的各个环节,包括申请、审核、缴税和领取证书等。企业代表可以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调取电子证照作为申请材料,在线完成身份信息核验、意愿表达、签署申请材料等步骤,实现了真正的“零跑动”办理,减少了纸质材料的提交和人工审核的时间,简化办理流程,让企业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不断深化农村不动产登记工作,按下农村不动产登记“快进键”

根据上级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门全面履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市中区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制度建设,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努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林权登记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依法合理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原农业农村(农经)部门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原林业局颁发的林权证,在土地承包期内的继续有效,可以不换发新的不动产证书,原证书继续有效。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将依法依规贯穿整个登记过程。 

(二)推进不动产登记数据档案化。基于同一底图、同一平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成果和林权登记成果数据资料实现整体移交。开展权籍调查,最大化利用原登记数据,依托枣庄市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将整合的电子数据转换导入至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三)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一站式服务。对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申请人进行信息核实、地籍数据整合,材料齐全、符合登记条件的予以收件,第一时间予以受理,登簿缮证,立等取证或免费邮递到家。


答记者问

市中区是老城区,老旧小区多、情况复杂,请问市中区如何着手开展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

市中区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邦:一是拉网摸排建初始台账。市中区利用卫星影像和权籍系统比对筛查,收集土地、规划、验收、相关票据等资料,对全区房屋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总台账。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数据,由镇街和居委会逐个小区实地排查,并建立镇街台账上报数据。

二是集体研判定整治台账。召开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业务研判会,将总台账与镇街台账逐项比对、综合分析、逐个敲定,排除集体土地、小产权、拟拆迁区等不符合政策情形,确定纳入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项目,并同步建立纳入和不纳入“双台账”,确保应纳尽纳、应排除全部排除。将符合条件的小区录入省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受理监督系统,确保应录尽录。

三是明确流程建节点台账。将土地手续、规划核验、房屋质量、消防验收、房屋性质认定、限售合同办理、未批先建处罚、首次登记办理、税费缴纳等11项具体流程和节点任务细化到每个项目,依据台账督促职能单位明确“时间表”、签订“任务书”、倒排“施工图”,实现挂图作战、有序衔接、节点推动。




对于新开发建设的小区,如何杜绝出现新的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

枣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中分中心主任张建锋针对化解历史遗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市中区各职能部门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无缝监管,推动新开发建设企业全面推进验收即办证,坚决防止新增“问题楼盘”和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强化交地管理。按照交地程序,现场勘测定界,明确宗地四至界线,设置界址标志,避免超界建设确保供地、用地、不动产登记“三个范围”保持一致。

二是强化批后监管由区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日常巡查,及时查处未批先建行为。在小区建设过程中强化项目工程验线、验基槽、验正负零、验主体、验配套全流程监管,采取“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等形式,确保严格按照规划审批内容实施。

三是强化一体监管。全面启用电子合同办理网签备案业务,实现电子合同在市电子证照库共享;加快楼盘表与不动产单元数据共享应用,实现全区一套楼盘表;推动建设单位通过工改系统实现对新建商品房规划土地核实、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供水、供电、燃气、热力等专项竣工验收,以及配套设施验收,统一出具验收意见,并将消防工程纳入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不动产登记系统与工改系统对接,不动产登记通过工改系统共享竣工验收和规划核实等电子材料,保障首次登记信息一致。




文化路街道是市中区涉及小区最多的街道,小区不动产证的办理任务量大、情况复杂,请问文化路街道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中具体工作举措有哪些?

市中区文化路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许才俊:自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开展以来,文化路街道立足辖区实际,强化责任担当,排查化解一体推进,工作开展有序有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拧紧责任链条。街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科级干部靠上抓,帮包科级干部和社区书记协同联动,制定《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全面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全面摸底排查,确保底清数明。组织城建办、自然资源所等部门对辖区12个社区的170个小区进行全面摸排,结合社区掌握情况、群众反馈及对照纳入历史遗留问题办理条件等,摸排出符合办理条件小区3个,涉及居民322户(电机厂宿舍小区46户、防疫站宿舍小区56户、枣园小区220户)。

三是推动工作落实,切实为民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明确电机厂宿舍小区为首个专项整治任务,探索解决路径;同步压茬推进防疫站宿舍小区、枣园小区专项整治工作,建立问题项目清单和专项整治工作台账,召开专题会议,逐户研判分析,全力破解“堵点”。   

三个小区不动产权证办理情况如下:电机厂宿舍小区2号楼在2012年办理不动产权证大证时未进行分户登记,46户业主未能办理不动产权证书。防疫站宿舍小区共有3栋楼,2022年办理不动产权证大证,56户业主未进行分户登记,导致不动产权证书一直无法办理。枣园小区共有8栋楼,于2006年底竣工,因建设手续未完善,也未缴纳相关税费,导致小区220户业主尚未办理分户登记。街道积极对接区历史遗留工作专班及相关单位,结合业主诉求,以攻坚克难的劲头,严真细实快的作风,解决小区居民办证问题。截至目前,电机厂宿舍小区46户业主已成功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办结率100%;防疫站宿舍小区54户业主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办结率96.4%;枣园小区已有188户业主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办结率85.5%。

文化路街道将把专项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继续推进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工作,紧盯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从瞄准民生痛点到明晰解题思路,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更大突破,以工作实效回应群众期待。



相关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