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5-01551
- 主题分类:文字解读
- 发布机构:自然资源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5月3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5月30日
- 标 题:解读:市中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效力状态:有效
解读:市中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制定背景
地质灾害威胁市中区群众生命财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如滑坡、泥石流等,需提前规划防治。依据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规(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及地方工作要求,结合市中区地质环境、历年灾害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出台依据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以及上级部门相关要求和枣庄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制定本方案,结合市中区实际,旨在强化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三、出台目的和意义
该方案是市中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行动指南”,通过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强化协同,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线,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完善市中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及危害,为区域生态安全、群众生活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 。通过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提升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能力,为市中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助力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协同推进。
四、重要举措
1.责任主体与分工。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是辖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需统筹组织排查、监测、应急等工作;区直有关部门依职能协同,如自然资源局牵头统筹、住建部门监管建设工程引发灾害风险等,形成“属地为主、部门协同”格局。
2.主要防治任务。(1)隐患排查与监测:开展全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更新风险点数据库,对高风险区域加密监测、群测群防等手段,及时捕捉灾害前兆。(2)预警与应急:预警后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组织避险转移、应急处置,降低灾害影响。(3)工程治理与防范:对威胁较大的隐患点,推进工程治理(如滑坡体加固、泥石流沟疏导 );同时,加强人类工程活动监管,禁止在危险区域违规建设、采矿等,从源头减少灾害诱因。
3.保障措施。(1)资金与物资:明确资金筹措渠道(财政专项、社会参与等 ),储备应急物资(如救生设备、抢险机械 ),保障防治工作开展。(2)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采取对应行动等 。(3)应急处置:组建专家组提供技术支持,储备抢险物资、组建抢险队伍,确保灾害发生时快速响应、有效处置 。(4)宣传与培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进社区、进学校 ),提升群众防灾意识;组织基层干部、监测人员培训,增强应急处置技能,夯实防治工作群众基础与专业力量。简言之,该通知通过印发方案,构建市中区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防、避、治”结合,守护区域安全,推动防灾减灾工作落地见效 。
五、与上级政策差异
对比上级政策,市中区的方案构建了更贴合辖区实际的防治体系。一是强化岩溶塌陷防治。将光明路十里泉、西王庄丁庄-东王庄等岩溶水源地列为重点监测区,明确"地下水开采形成漏斗区"的致灾机制,提出"汛期塌陷率略高于常年"的本地化预判。二是细化隐患点位。明确7处隐患点的具体位置(如龟山风景区、柏山滑坡点),并关联景区、水源地等民生区域,比市级"低山丘陵地带"的笼统描述更具可操作性。三是责任下沉至镇街。明确各镇街负责隐患点人员排查、台账建立、宣传培训等具体职责。
政策解读机构:市中区自然资源局
政策咨询电话:0632-750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