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5-00437
  • 主题分类:法治政府建设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5年02月14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5年02月14日
  • 标  题:市中区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 效力状态:有效

市中区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24年,市中区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不断凝聚法治工作合力,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市中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被评为“山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我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

一、工作进展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汇聚依法治区磅礴力量。一是以“学”为先,着力提升法治素养。继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严格落实政府常务会议、部门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2024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区政府常务会议共开展相关学法活动5次、法治讲座2次。二是以“述”为要,倾力夯实法治责任。坚持书面述法“普遍述”+会议述法“重点述”的工作机制,落实会议现场述法评议制度,共组织全区11个镇街及61个区直部门(单位)87名党政主要负责人、348名领导班子成员、977名区管干部和中层干部参与述法工作。在“枣庄法治市中”公众号开设述法专栏,刊登部门(单位)、镇街有关信息22篇。三是以“督”为基,全力增强法治质效。采用“区级领导+业务骨干”督察模式,针对全区11个镇街、10个区直有关部门开展法治建设督察“回头看”工作,敦促各镇街查漏补缺、狠抓整改,持续推进法治建设向基层着力、从基层落实、在基层见效。四是以“报”为措,奋力凝聚法治力量。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双报告”制度,11个镇街、30个区直有关责任部门出台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11个镇街党(工)委出台年度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实现责任镇街、部门(单位)全覆盖,扎实推进法治市中、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二)持续厉行法治,护航全面深化法治改革。一是出台年度工作计划。印发《市中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明确8个方面、46项重点工作,统筹谋划全区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督促26个区直部门(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并落实年度工作计划,确保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压实。二是推动赋权下放试点。以“三高两易”(高频率、高综合、高需求、易发现、易处置)为标准,编撰《市中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文书范本(试行)》,确定赋予5个镇及光明路街道事项92项,其他街道事项74项,221名执法人员下沉到镇街执法一线。三是完善依法决策体系。选聘16名律师组建第八届区委、区政府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团,2024年,共审查各类文件、协议90件,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建言献策,促进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四是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出台印发《市中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创建21家商标品牌指导站,鼓励和指导市场主体加强商标申请注册,2024年1月,我区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全区累计有效发明专利630件,申请PCT国际专利4件,注册商标拥有量达13921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3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

(三)践行法治为民,彰显法治惠民利民成效。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会议,逐步实现高频“一件事”服务场景全覆盖。连续两年召开企业家大会,表彰优秀企业家61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城市名义向企业家致敬。二是深化府院联动“增效”。召开全区府院联动2024年度第一次协调会议,研究制定市中区“年部署、季会商、月调度”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实现行政与司法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三是入企法律服务“进位”。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组建律师服务团队,向企业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普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监督进企业座谈会”“行政复议进企业”等活动5场次,服务企业50余家。四是落实柔性执法“升级”。出台《市中区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市中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促进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全面落实“不罚轻罚”清单制度,2024年全年不予处罚案件数为414件,不予处罚金额为115.86万元,减轻处罚案件为58件,减轻处罚金额为168.786万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为8908件。

(四)强化队伍建设,着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一是紧抓干部作风建设。开展“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落地见效年”活动,推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不断锤炼“八项本领”、铸就“七种能力”,集中精力抓工作效率提高、抓服务效能提升、抓发展效益提增,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得到有力提振。二是提升执法队伍素质。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市中区2024年度“行政执法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加强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全面提升辖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和专业素质。三是培育基层法治人才。印发《2024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培养村(社区)“法治带头人”340名,“法律明白人”510名,认定“学法用法示范户”81户,齐村司法所所长王玲工作事迹被《法治日报》刊发,并在第二期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上代表山东作经验介绍。四是深入开展“双百评议”。深化巩固干部作风建设成效,深入开展“百名局长大家评”“百名科长大家评”活动,分别选取全区125名副局长和121名科长做“考生”,激励全区干部作风转变、服务提质、工作提效,推进工作落实、项目落地。

(五)立足守正创新,构建依法治理全新格局。一是建设法治文化新阵地。把“‘中兴法韵’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建设”作为全区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重点项目,全面构建“十分钟法治文化圈”,成功承办枣庄市2024年“美好生活·法典相伴”主题普法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现场观摩活动,省司法厅厅长杨增胜出席并予以充分肯定。二是开辟矛盾调处新路径。推动构建一个中心、三大体系、五项机制“135”工作模式,诉前调解案件3366件,调解成功1627件,相关工作经验获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等主要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并被省委改革办刊发推广,在全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上被重点推介。三是创新复议调解新方法。全面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审判协调联动,深化推行政复议案件调解“五步问诊法”(一听二审三商四调五定),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从“以裁为主”向“裁调并重”转变,2024年,经调解和解后申请人撤回行政申请68件,同比增长47.8%。四是打造法律服务新品牌。积极探索“法律服务+”新模式,成立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精心打造“法护桑榆 情暖市中”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品牌,获评山东省“法律服务助老护老”十佳工作案例,切实以法治“力度”切实提升民生“温度”。

二、困难问题

(一)法治能力运用还需进一步深化提升。部分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法用法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不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能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没有把法治理念内化为行使权力、接受监督的信念和准则。比如,部分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履职能力参差不齐,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依然存在,因程序缺失、不当以致具体行政行为被复议、诉讼的问题时有发生。

(二)法治创新品牌还需进一步打造擦亮。虽然2024年推出了“‘中兴法韵’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等创新项目,但全区法治创新品牌建设依旧存在工作开展不平衡、开拓精神欠缺、工作平推平庸等问题。比如,征集的“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实事”,案例多集中于政法、重点执法部门,其他部门缺少亮眼举措、特色成果,在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典型法治经验做法上尚未破题。

(三)法治建设人才还需进一步储备培养。目前市中区法治建设专职人员配备尚有不小缺口,法治工作人员法治素养与日益繁杂的法治建设工作高水平、高标准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比如,根据法治人才摸底调研信息,区直部门(单位)法治工作人员中,仅有55人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镇街层面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已被撤销,现有法治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一定程度上掣肘了法治建设工作开展。

三、下步措施

(一)深耕法治理念,持续深化法治素养能力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以普法宣传为抓手,常态化、精细化、清单化开展法治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切实增强学习成效。着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坚定法治信仰,培育法治理念,聚焦重点项目突破攻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等关键任务,切实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坚持创新赋能,加快打造法治建设特色品牌。锚定执法司法学法普法全链条贯通发力,创新推出“普法+”新模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权向镇街延伸机制,全面构建“综合执法+部门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行政执法协调“一盘棋”格局,真正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以“法护桑榆 情暖市中”等典型工作案例为抓手,探索建立初创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完善个性化、便捷化、长效化法律服务,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市中法治品牌。

(三)蓄能强基提质,夯实筑牢法治人才队伍根基。加快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吸纳具有法学背景和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充实工作队伍,通过法治素养培训、法治实践活动,提升现有法治建设人才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能力。积极探索“学、评、考、报”全流程机制,定期组织各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参加“行政审判讲堂培训”、旁听庭审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案卷评查、法律知识考试、典型案例通报活动,推动执法人员法治素质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