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4-03234
- 主题分类:市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4年10月2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10月21日
- 标 题:2024年度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8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动枣庄经典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8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动枣庄经典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议)
杨华文、王明成、孙鹏委员:
您们提出的提案《关于推动枣庄经典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市中区教育与体育工作的支持。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提出建议(问题)4条,其中涉及我单位4条,已采纳落实(解决)4条,落实率100%。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枣庄经典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不仅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爱家情怀。对此,我区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校园做了一些工作。
一、针对“让枣庄经典传统文化进校园展演”的建议
加强中小学生经典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让枣庄本地的经典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意义重大。对此,我区一直高度重视,深入贯彻枣庄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活动实施方案》《枣庄市中国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枣庄市中小学校园仪式标准》《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各学校在课程设置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课后服务中增加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制订了翔实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挖掘春节、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清明节期间,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组织广大中小学生为革命先烈扫墓,向先烈敬献鲜花及开展“网上祭先烈”等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从而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学校还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节日的气氛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文化路小学东校组织开展了“学做月饼,喜迎中秋----中秋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同时,我区要求各学校每年的3月和9月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月,各学校以“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展示中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个别组织力量编印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校本教材,以满足和适应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需要,形成学校特色文化。针对礼仪教育内容,各学校还通过课堂教育、学校日常管理、教育活动等形式,大力开展礼仪教育,重点落实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努力把文明礼仪规范落实到师生的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营造学礼、知礼、重礼、守礼的良好社会氛围。
鼓励学生成立和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组织,如柳琴戏、汉服社、书法社、国画社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例如:东湖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倡导,注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教育,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琴戏”纳入学校“特色课程”,聘请国家一级演员、我市著名柳琴戏表演艺术家邵小环老师定期指导教学,规范课程开设。让学生接受正规的、系统的、专业的地方戏曲学习。孩子们经常参加各级演出、比赛,受到社会各界领导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二、针对“采取市民大讲堂或者家长进课堂的方式进行”的建议
各学校充分利用各种例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学体系。督促各学校根据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在教学中进一步宣传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地方乡风民俗、岁时节令等内容,加强对青少年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枣庄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凉亭、墙壁等开辟节日文化特色园地,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努力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针对“学校内部制定组织学生排练经典话剧、课本剧制度”的建议
各中小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注重采取各种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诵读活动:一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诵读。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多数学校规定每班每周安排不少于20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作为教师了解学生诵读情况、进行诵读指导的固定时间,并规定,诵读活动重在课外进行,教师重在培养学生诵读兴趣,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得硬性规定。二是开展全区经典诵读比赛。我区每年都开展一次教育系统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三是营造浓厚氛围推进诵读。大多数学校在教室、楼道中悬挂有许多中华传统经典格言、故事展板以及同学们关于中华传统经典词句的书法、绘画作品,同学们每时每刻都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美文、品味经典,与圣贤对话。在2023年枣庄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我区推荐的建设路小学《小雅·鹿鸣》、东湖小学《满江红》两个节目荣获一等奖。
四、针对“以政府名义组织全市以学校为单位的经典剧目的学生展演评比活动”的建议
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增强民族意识,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高文明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文化路小学东校联合文化路街道,市中区文化馆,开展“2023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活动中,糖画传承志愿者刘慎帅老师带领同学们与糖画来了个“零距离”甜蜜接触,领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中兴小学在2023年“建校百年”“中兴八极拳落户中兴公司百年”之际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武术”引入体育课堂,特聘请八极拳传人韩振德先生为总教头,通过体育课及大课间进行集体练习展示,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向高质量发展,提升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水平。
感谢您对市中区教育与体育工作的关注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的教体事业发展。
市中区人民政府
2024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