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4-00586
  • 主题分类:专家解读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4年07月18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7月18日
  • 标  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安同解读《关于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效力状态:有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安同解读《关于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7月17日,市中区正式出台《关于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快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业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实施意见》的发布,是市中区响应国家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一套具体行动计划。该计划不仅涵盖了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包括了市场监管、品牌建设、服务提升等多个方面,显示出市中区政府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

在文旅资源开发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了深入挖掘和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市中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是推动文旅融合的关键。为此,《实施意见》鼓励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如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非遗保护传承”的硬性要求,并从多个维度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筑起了坚实的屏障。其一,建立健全非遗名录体系,为非遗资源的系统梳理、科学记录与有效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一举措如同为非遗资源搭建起一座座档案馆,让每一项非遗都有其名、有其位、有其传。

其二,加强非遗项目的申报与评定工作,旨在提升非遗项目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通过积极申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非遗不仅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更能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关注非遗、热爱非遗的热潮。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对非遗资源深度挖掘与再认识的过程,有助于不断丰富非遗项目的类型与数量。

其三,实施“非遗+”工程,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非遗资源被巧妙地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寻非遗的奥秘与魅力。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聆听非遗传承人的生动讲述,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此外,“非遗+教育”的模式也将非遗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世界的大门,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比如,我所在的枣庄创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到了非遗研学旅游的项目中。与学校、旅行社等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工作室,参与非遗技艺体验活动。看着孩子们在体验中露出的惊奇与喜悦,我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对于年轻一代的吸引力。这种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也在文旅融合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实施意见》的指引下,我们正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非遗展示方式,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让非遗文化在现代市场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总体来看,《实施意见》为市中区文旅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与支持。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市中区的文旅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地方经济的增长贡献新的动力。


解读人:胡安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刻瓷技艺传承人,国家二级技师,枣庄市工艺美术大师)

政策咨询电话:0632-3318217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