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2-00867
- 主题分类:市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2年12月2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2年12月20日
- 标 题:2022年度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129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枣庄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2年度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129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枣庄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建议)
王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枣庄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市中区聚焦“先把经济搞上去”,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工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向好态势。1—6月份,全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4个,新纳统项目15个,新竣工项目31个,过10亿元补链延链强链项目5个。新增“四上”企业71家、净增64家,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8%、81%。预计“6+3”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5%,占全区总额的比重达到39.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32.3亿元,同比增长40.9%。“6+3”产业营业收入完成237.94亿元,增长8.56%。特色产业链营业收入完成187.56亿元,占“6+3”产业营业收入的78.8%。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先机,立足我区实际,找准定位、因地制宜,不断更新理念、颠覆思维,谋求“变道超车”。常态化开展线上招商,通过建立高效顺畅的网络沟通机制,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档、不掉线。运用市场化招商手段,委托企业、商会、行业协会、招商中介等开展“第三方招商”,充分发挥其产业资源、人脉、资金优势。突出运用“基金+项目”模式,紧盯重点产业,以基金投资的形式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
二是紧盯项目建设。坚定“项目为王”理念,当好项目建设的“助推器”。紧盯未来易购跨境电商总部基地项目、三维海容医用多元智慧物流系统及装备生产项目、淮海数字智谷项等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服务,用情、用心、用力靠上帮办,全力以赴促开工、抓推进、保进度,全面提升开工竣工率、投产达效率,以项目建设大突破推动经济高质量大发展。
三是强化营商服务。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树牢“亲商、爱商、育商、安商”高标准服务理念,突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按照“首谈负责制”原则,落实责任到人、闭环管理,打造企业健康成长生态。增强要素保障“激活力”,抢抓国土空间规划调整的契机,加快实施“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做好对优秀民营企业宣传报道,主动讲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故事,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一是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攻坚突破。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培育行动,着力打造中建材科创院、泰和科技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今年以来,成功创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扶持,高标准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和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我区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创新平台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在国内行业中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在产业链集群发展上攻坚突破。落实6+3产业“链长制”,推动精准串点成链、建链成群,在细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基础上,培育链条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重点推动链主企业上规模、延链条、补短板,积极推进中建材光子材料产业园、中建材特种玻璃产业园、瑞福新型节能环保装饰材料生产等重点项目。围绕产业发展,全力收集招商线索,健全产业招商项目线索库,对重要招商线索及时跟进、主动靠上、抓住不放,带领企业走出去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围绕重点招商方向和目标企业,组织开展多方位、多角度、宽领域招商。
三是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攻坚突破。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大力引进市中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充分发挥启迪之星孵化器、中建材科创院等平台的吸附功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力争未来5年内实现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8人,自主申报并入选省级人才工程4人,市级人才工程15人,推荐国家级人才工程申报7人,实现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扩产业,带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驱动发展的新机制。
四是在科技金融创新上攻坚突破。加强与银行合作,定期向银行推荐重点科技型企业和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引导银行优先评审,简化信贷程序,优先发放贷款,对银行予以接受并发放贷款的市场前景好、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贴息,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增强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今年以来,累计推荐18家科技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2亿元。
五是在智能制造战略实施上攻坚突破。加快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培育行动,组织枣庄市三维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创建枣庄市智能物流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智能装备企业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推进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泰和水处理的数字化改造、正凯新材料智能化数字工厂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智能化控制程度和管理信息化程度,实现全厂数据互联互通,扩大智能化生产规模。
三、加强融资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一是做好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奖补工作。为引导和推动我区企业加快股改、上市步伐,今年3月份,我区已向嘉泰服装等12家股改挂牌企业发放市级挂牌奖励资金120万元。同时,向嘉泰服装等15家企业发放190万元区级股改和奖励资金,现已发放95万元;向雅博股份发放150万元区级上市奖励资金,现已发放50万元;向泰和科技发放277.56万元员工转让限售股个人所得税奖励、64.03万元高管个税补助,现64.03万元高管个税补助已发放到位。
二是做好企业和项目融资服务工作。为做好企业和项目融资服务,区金融监管局对我区22个省、市重点项目和151家规上企业全部进行了实地摸排走访,印制了《市中区企业融资需求情况汇总册》,下发辖区各金融机构。深入推进“百行千人进万企金融大调研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调研摸排工作,引导未注册的制造业企业通过枣庄市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枣贷码”通道进行注册,目前已注册621家。印发《市中金融简报》,不定期推送金融统计分析报告及金融运作先进案例及创新型金融产品,并结合市中实际提出意见建议。
三是深化银企对接合作。举办2022年度“百行千人进万企”金融大调研启动仪式暨金融大集(永安专场)、“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政金企对接会、市中区人民政府与枣庄银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普惠金融户户通”工作推进会议等多层次、全方位银企对接活动,推动“普惠金融户户通”镇街全覆盖。通过活动现场授信185笔、金额达29.74亿元。截至7月底,全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1.21亿元,较年初增加55.48亿元,增长12.17%。
四、推进“双十镇”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推进“双十镇”建设,争创农业产业强镇。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确立发展定位、做实发展规划,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镇域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西王庄蔬菜、税郭畜禽养殖、永安食用菌等重点产业。西王庄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税郭镇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齐村镇成功创建市级产业强镇。积极联系江苏畅行文旅集团整合市中区农业、文旅资源,将蔬菜、食用菌、樱桃、草莓、葡萄、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品牌包装,挖掘文化内涵,提升特色品牌的附加值。
二是推进链式招商,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区高质高效产业链在谈项目16个,山东兽用生物制品监测实验室(枣庄)项目、思克奇食品生产基地项目、康那生物猪血清生物制品生产基地项目等11个项目已完成签约,拟投资30亿元。年产900吨浓香型白酒生产线、海木动物生物制品GMP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年产8千万支超高温灭菌奶酪棒生产线项目等8个过亿元已开工。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9.35亿元,增长6.8%,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产值达到10.1亿元,增长9.1%,全区农业企业总数达到78家。上半年,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链内企业35家。
三是补链延链强链,打造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围绕链主企业进行强链。重点围绕现有的中海生物、久旭生物、思克奇食品等链主,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全面落实《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打好“组合拳”、用好“政策牌”,精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银企对接和信贷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高质高效农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围绕产业链短板进行补链。聚焦补齐产业短板,着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围绕旺达农业、登海德泰、龙盛畜禽、宁康饮片等项目拉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素,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用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式带动传统农业产业发展,持续提升枣庄皱皮辣椒、孙枝鸡、特色林果等优质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大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创建。通过以商招商进行延链。开展全产业链招商,不断扩充链上企业数量。重点围绕链上企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主动对接君乐宝、江苏畅行、鲁担冷链等行业头部企业加大招引和对外推介,努力形成“三个一批”的局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市中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