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2-00412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工作推进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2年06月0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2年06月01日
- 标 题: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市中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激发国企改革发展动力”新闻发布会
- 效力状态:有效
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市中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激发国企改革发展动力”新闻发布会
5月31日,市中区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激发国企改革发展动力新闻发布会在区档案馆第三会议室召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省、市、区多家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武福勤介绍了市中区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激发国企改革发展动力的有关情况。省、市相继印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区委、区政府正式印发《市中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区国资国企迅速行动,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从组织保障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国企改革的指导督促。自市中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纳入区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区政府工作报告、区委深改委工作要点进行高位推进。区国资局与各国有企业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台账,强化督查考核,将落实情况纳入经营业绩考核,确保改革任务落实见效。
从改革目标看,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到2022年,全区国有企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国有资产突破300亿,营业收入突破30亿,股权投资基金实现零的突破,规模达到18亿元。
从改革任务看,重点聚焦6项内容:
一是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市中区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市中区区属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全面深化区属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专项行动方案》、《市中区国资局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市中区国资局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章程管理办法》等15项制度文件,加快构建国企制度化体系建设。
二是深化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推进立改废释工作,对《市中区区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对核准和备案事项进行重新梳理,适应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以生产经营分析会为抓手,将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分解到季、落实到月。全面了解国企生产经营、财务状况、项目进展等情况,压实监管职责。
三是推动国企信用评价提升。划转枣庄惠众新农村有限公司、兽药谷(枣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民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权,优化国有资本整体布局,加大企业重整组合力度,实现集团化管理,压减国资监管一级企业数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中汇集团开展AA级信用等级提升,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四是盘活用好国企资源。对中泰集团、中汇集团、中安集团等国有企业的低效土地资产进行盘活,实施低效用地清理行动,指导国有企业用好存量土地,提升低效资产价值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是发挥国有经济引领。成立5只股权投资基金,突出“项目+基金”模式,契合我区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实施工业厂房代建,提高项目招引效率。投资约8亿元施工鲁南大健康产业园,代建厂房10余个,约30万平方米。助力海斯凯尔、中科智造、中海生物等产业项目落地生产。
六是加强国企党建引领。夯实第一议题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企业党委主体责任。实行建立党建联系点制度,主动深入基层支部督导检查80余次,切实扛牢“一岗双责”责任。组织开展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提高国企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站位。大力开展“最强支部”创建,以典型引路,促规范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就记者提出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请问市中区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这一问题,武福勤回答说,一是在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上持续用力。全面推行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全面实现国企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章程全覆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进一步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二是在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上持续用力。制定印发《关于规范区属企业董事会管理的意见》《区国资局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2021)》《区国资局授权放权清单(2021)》,同步推进国资监管机构对一级企业加大放权,以及集团公司对子企业规范授权。三是在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上持续用力。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落实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工作监督。四是在夯实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基础上持续用力。梳理了制度中的短板弱项,出台了《市中区区属企业公司章程制定管理办法》等十多项制度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制度建设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就记者提出的请介绍一下在提升国有企业信用提升方面所做的工作这一问题,武福勤回答说,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改革思想的不断深入,各国有企业也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将企业信用评级列入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进行全力推进。一是加强与高水平团队合作,实地调研考察,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座谈交流会等形式,与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制定工作方案,画出路线图和时间表。二是全面开展尽职调查,企业通过选择实力雄厚的资信公司、审计公司,对自身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三是整合盘活资源资产要素,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力争完成AA评级,得到业内认可。
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海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我们持续强化党建引领,着眼解决淡化、虚化的问题,实施了加强党建的若干措施:一是准确把握国企定位抓党建,把完善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发挥国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具体工作上,就是抓好企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的落实,推进国企党建工作规范化,健全完善国企党委议事制度、党委会研究前置程序、党内重大决策程序等系列制度。二是聚焦组织力提升强党建,深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做好党支部“评星定级”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提升标准档次、增强服务功能,切实把国企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吴昊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市中区国资局充分研究上级政策,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中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锐意创新,自主搭建了“信息化应用平台”。平台投入使用后,通过电子数据代替了纸质文件,实现了社会化管理移交数据的实时更新,同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信息化应用平台”在线处理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业务运行流程效能,有效解决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过程中的慢、等、繁、错、漏等问题,让信息化技术服务于所有单位和人员。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办事体验。2020年系统启动至今,已完成移交人员15971名,涉及11个镇街、81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