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索 引 号:370402/2021-00777
  • 主题分类:市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政府办
  • 成文时间:2021年10月25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1年10月25日
  • 标  题:2021年度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534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关于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群众工作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1年度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534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关于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群众工作的建议)

2021)字第51                              B

关于市政协十届次会议第15340号委员提案的

       

朱瑞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群众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1年,市中区计划投资1.61亿元,实施48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涉及378栋楼、10421户、93.62万平方米。目前,老旧小区改造立项、征求意见、项目设计、拆违拆临等工作已全面完成,48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建设,鑫昌花苑、华南东花园、朝阳花园、开元花园等12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工,预计10月底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汇聚民意,科学设计改造方案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确保老旧小区改造符合实际、贴近民需。

一是汇民情。把群众满不满意,需不需要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出发点、落脚点,对改造的48个老旧小区的建筑面积、基础环境、改造条件、违建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档案台账。

二是聚民智。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组织“一区多案”比选,通过入户走访、集中座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600余条,汇总意见要素,变“政府送餐”为“居民点菜”。

三是听民意。按照“一区一策”的方法,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精准把脉,确定方案。用“再规划”理念,优化设计方案,将群众最迫切的水电气路等市政管网设施改造、小区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升以及养老、托育等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等,精准落实到改造方案中,绘就老旧小区改造的最大“同心圆”。

二、多措并举,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实效

一是做好四个结合,让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惠民。一是拆改相结合。乱搭乱建、乱栽乱植、乱扯乱挂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难点,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发扬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的精神,攻坚克难,用耐心和恒心进行政策宣传、发动鼓励、真情感化,通过摸排调查、违建认证、整改通知,共拆除违章建筑21处,其中居民配合自拆8处,共拆除违建面积约1600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旧小区乱搭乱建的“顽疾”。二是地下地上相结合。为避免二次施工,我们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先期进行排水、供水、供热、强弱电等地下线路更新改造,所有线路入地,后期规划实施道路、停车位改建,有效避免了二次施工。三是面子里子相结合。为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对工商局宿舍等48个老旧小区的墙面、景观绿化、屋顶渗漏等附属设施进行了改造,多年的废旧广场重新整修,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拍手称赞。四是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消防社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打造优质小区。

二是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中,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格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择优选择经验丰富、实力强、信誉佳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实施,加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施工现场管理,对工程材料严把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无认证的建筑材料进场使用,并定期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确保改造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为做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在邀请群众参与事前设计的同时,也邀请居民参与事中质量安全监督、事后竣工验收,把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做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三是社会参与,拓宽投资渠道。一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充电桩、门禁、快递柜的设施建设。二是利用房地产开发,投资完善周围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引导电信、网通、移动等弱电部门对老旧小区进行线路改造。四是居民出资。利用水、电、气、暖一户一表改造契机,鼓励居民出资。五是利用公安、消防等部门打造平安市中建设,对老旧小区改造吸引多方投资。

三、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为强化老旧小区后期管护,有效解决“有人改、无人管”的问题,实现老旧小区软件、硬件的同步提升,对改造后条件较好的老旧小区,直接实行市场化物业管理,依法聘物业企业进驻;条件一般的由镇街直属的物业公司先行管理,建设物业用房,配套门禁、监控等基础设施,条件成熟后即实施市场化管理;对于条件较差的,采用街道主导、社区落实、政府补贴的物业管理模式,实施基础类物业管理。全力推进智慧物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聚力打造多元共治、多元共建、多元共享的精致社区。

市中区人民政府


相关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