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1-00708
- 主题分类:市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政府办
- 成文时间:2021年10月2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0年08月26日
- 标 题:2020年度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429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关于对传统农耕技艺实行非遗保护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0年度市中区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429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关于对传统农耕技艺实行非遗保护的建议)
(2020)字第49号 (B)
关于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4297号委员提案的
答 复
安广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传统农耕技艺实行非遗保护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成分之一,为保护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市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耕文化传承,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带动辖区乡村旅游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将农耕技艺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市中区目前共有非遗项目100个,涉及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曲艺等多个门类,其中农耕技艺《齐村桑杈制作技艺》(桑杈是农村利用桑树培育并通过加工的一种农具,用于翻动晾晒或碾压过的农作物,比如小麦收割以后翻晒,碾压,秸秆码垛就要用到桑杈。),在2012年4月被列入区级第三批非遗项目,2012年8月被列为市级第四批非遗项目,市中区非遗保护中心一直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今年4月份,我区组织开展了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专题调研工作,对我区优秀的农耕技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分类整理。下步,我们将把耕、耙、耩、锄、收割、扬场等这些“手工”农业技艺逐步分批纳入区级非遗项目,并收入市中区非遗展馆内宣传展示。
二是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挖掘传承厚重的农耕文化,广泛运用农旅结合,文旅融合的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根据各村区位、文化、历史、物产等资源禀赋,深挖文化元素,注重山水融合、文化传承和时代气息,围绕茶韵果香、农耕记忆等文化元素,打造了齐村镇乔屯村炻陶馆、李岭村奇石馆、柏山村文化大院,孟庄镇孟庄村乡村记忆馆、大郭庄村使馆,西王庄镇横沟村耕读馆,税郭镇东郝湖古村落等乡村旅游点,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市中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村庄77个,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个,A级美丽乡村39个。
三是加强农耕文化宣传,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农耕技艺进校园”、“农耕技艺进社区”展览和农耕技艺培训等系列活动,提高农耕文化保护意识,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扬;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头条、直播等平台做好农耕技艺宣传推广,普及农耕技艺文化知识,让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农耕技艺文化。利用农民丰收节日,传承发展特色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有序推进齐村镇环夹谷山非遗文化示范区、税郭镇乡土印记示范区两个区级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市中区人民政府
2020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