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1-00176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工作推进
- 发布机构:政府办
- 成文时间:2021年05月1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5月15日
- 标 题:市中区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粮食生产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
- 效力状态:有效
市中区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粮食生产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
5月14日,市中区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粮食生产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区档案馆第三会议室召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市中区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省、市、区多家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森介绍了市中区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粮食生产安全工作主要进展情况。2021年,市中区农业农村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业强区、产业兴区”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双十镇”、“山水林田大作战”等重点任务分工,进一步明确责任,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党政同责要求,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面积稳定在21.3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7.6万吨以上。落实生猪规模化养殖奖补政策,确保生猪产能恢复。推进税郭镇玉法养殖场,齐村镇谷源牧业等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确保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壮大盈硕生猪、鹏生源蛋鸡、今日奶牛等大型规模养殖场的规模中,确保畜产品充足供应。打造以西王庄为重点的两河流域片区、齐村非遗文化、孟庄茶韵果香片区、永安南部绿道康养片区。抢抓机遇储备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领域,全力抓好西王庄浙鲁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孟庄镇润大健康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项目、齐村谷源农业科技园等7个农业重点项目。抓实构建社会化托管服务联盟、打造数字智慧农业、全面启用益农信息社、强力推动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种业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推进产业强镇建设、实施园区创建工程。通过抓点带面,全面推动全区“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季度夏粮生产基础较好。小麦播种后虽然前期干旱,但中期降水较多,墒情普遍较好,预计单产426.5千克,比去年增加14.46千克,增产3.5%。一季度,设施蔬菜产量5993吨,较去年增长21.2%,设施瓜果产量740吨,较去年增长4.2%,花卉种值面积达到164亩,较去年增长155.6%,食用菌产量3387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2%。1季度末生猪存栏7.12万头,出栏2.83万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4.5%、51.3%。生猪产业发展持续了良好发展形势。一季度,拟审定市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数量22家,新增创新平台2家。农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2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4.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近年来,由于城市向外不断扩张、项目征占和土地流转等,给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带来一定压力。面对现实情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聚焦重点发力,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落实党政同责,确保种粮面积、产量只增不减。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对各阶段的粮食生产工作作出及时的安排部署。坚持政策引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保障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耕地质量提升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2020年全区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672万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00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183.03万元,投资15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强化科技支撑。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育等为抓手,大力推广绿色先进生产技术,推动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动粮食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藏粮于技”。2020年培训指导农民20余万人次,培育高素质职业农民2000余人。疫情防控期间,为克服疫情影响,我们组织区镇两级农技人员通过微信、电话、网站和“直播课”等多种形式为农户答疑解惑,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和春耕备播工作,确保实现全年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双增长”。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茂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区持续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严格执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全程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忠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市中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去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区生猪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制定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责任,通过严格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等精细、精准、精到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生猪产能得到了快速恢复。2020年末生猪存栏7.56万头,出栏4.72万头,肉产量0.38万吨,全面完成市定生产目标任务。今年一季度末生猪存栏7.12万头,出栏2.83万头,肉产量0.23万吨,生猪产业发展继续了良好发展态势。
区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中心主任王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由于今年降雨频次较多,田间湿度大,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害发生,大范围扩散流行的风险较往年异常严峻。区农业农村局先后制定了《枣庄市市中区小麦玉米保丰收行动方案》,印发《市中区2021年春季苗情及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关于加强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持续开展“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地。按照“早发现、早预防”防控策略,抽派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向镇街派驻技术指导组,以行政村为单位,加设条锈病监测点32个,实行定点、定人、定田、定责机制,分片包干开展小麦条锈病大普查行动。3月份举办全区种植大户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通过《幸福微市中》微信公众号、市中新报、市中电视台及时发布《关于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的通告》,充分利用各村庄喇叭、微信群、宣传明白纸,广泛宣传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特征、危害特点、防控方法等,引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坚持“关口前移、治早治小”,严控发病中心,适时组织应急防治、主动入位,采取专业化植保组织引领,带动大面积群防群治,进行“见点打片、打点保面”,加大统防统治等措施,确保病害不大面积流行成灾,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玉米是市中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常发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草地贪夜蛾、大小斑病等主要病虫害,其中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市中区充分利用草地贪夜蛾智能监测设备,通过远程监控和现场查看,时刻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同时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的部署,将草地贪夜蛾诱捕器安置到全区各村,每村固定一人负责,充分做好监测,发现虫情,立即上报。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田间调查力度,开展田间拉网式踏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行动”,把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物资储备,有备无患。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资金购买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药剂,确保玉米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防治处置率达到100%。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普及虫害虫情。在虫害防治关键时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同时利用微信、网络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向群众普及虫体识别特征、危害特征、防治方法,该虫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