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5-00280
- 主题分类:政务信息
- 发布机构:医疗保障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1月26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1月26日
- 标 题:区医疗保障局高效办成一件事 集成提速惠民生
- 效力状态:有效
区医疗保障局高效办成一件事 集成提速惠民生
区医保局坚持将“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融入到医保工作全过程,以标准体系构建、集成联办、数智赋能为抓手,持续探索便民医保、高效医保、智慧医保服务措施,以“小切口”推动医保服务效能“大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一、以标准体系构建为抓手,提升服务质效
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全力建设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医保服务全覆盖便民化,大力推动服务下沉,积极延伸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医保经办能力和水平。一是构建医保服务网络。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制定、统一管理,区、镇(街)、村(社区)同步发力,构建全域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区214个基层医保服务站点标准化运行、同质化管理、无差异服务,协助开通医保专网,明确职责,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下放异地就医备案、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等23项高频事项,全力打造15分钟医疗保障便民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办理医保业务成为新常态。组建5家企业医保工作点,实现多项医保服务事项“企业直办”,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米”。组建2家门诊慢特病中心,实现“慢病”不慢办,“特病”特事办,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优化定点医药机构服务。持续提升定点协议管理标准化,辖区内270家定点药店、99家定点诊所、40家定点医院全部纳入两定机构管理。落实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保服务水平的政策措施,辖区内符合条件的113家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标准化提升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定点药店落实药品医保编码贯标、药师贯标、“进销存”系统对接和配备医保专网等条件,全面做实电子处方流转,实现双通道用药、慢特病药、大病用药等场景的医院开方、药店配药全流程线上流转结算“一站式”标准化服务。大力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全区102家药店、78家村卫生室、2家民营诊所、1家民营医院纳入进基层活动范围,切实提高群众就医购药便利度。三是精简医保业务流程。制定医保经办窗口服务制度、窗口人员行为标准规范、经办窗口服务标准规范等多项服务标准,规范接受咨询、受理申请、审查、办理、资料归档等环节服务标准。推行医保经办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实施承办机构、事项名称、申办材料、办理时限、经办流程、办理方式、窗口电话等公开办理制度。镇(街)医保服务站点均实现医保服务事项100%“网上办”,23项高频医保业务“零跑腿办”,16项医保业务“马上办”,办理时限整体压缩60%,办理材料精简35%,实现从“材料齐全再受理”到“容缺预审、限时补正”的转变,极大缩短群众办事时间。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实现一单制、一站式联网结算,群众无需来回跑腿报销。“一老一小一孕”特殊人群、退休职工、新生儿、生育女职工、医疗救助对象等群体,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减跑动次数,以优化办理流程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
二、以集成联办为导向,深化主业主责
坚持以民生服务为导向,全力构建“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模式,着力为群众、用人单位、定点医药机构、企业提供方便便捷的服务,切实提升医保工作集成化、高效化水平。一是医保“一件事”通办。为参保群众提供参保缴费状态、待遇享受、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年度报销情况等业务一窗通查;省内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职工在职转退休医保待遇等事项实现“免申即享”;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实现“一窗通办”和“电话即办”;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申请实现网上办理。全面实现“只进一门”“一网通办”“一线应答”。二是生育“一件事”联办。持续优化提升领取生育保险待遇“一件事”工作成效,全面整合生育保险服务事项,实现参保职工领取生育保险待遇“一件事”即:产前检查费支付、生育医疗费支付、计划生育医疗费支付、生育津贴支付四个事项,一次受理、合并办理,全程“零材料”“零跑动”,有效解决参保职工报销难、跑动多的问题。不断优化新生儿参保流程,落实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户口登记、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的联合办理,最大限度减少新生儿父母的办事时间和办事成本。截至目前,全区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997笔,拨付资金39.92万元。拨付生育医疗费6203笔,生育津贴796人,拨付资金1854.07万元。三是企业“一件事”集成办。通过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与流程优化,打破层级、地域、部门、系统之间的屏障,实现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企业职工参保缴费、企业注销登记、企业破产核查、医药产品挂网、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等业务的多端获取、集成办理。医保部门同步提供医保参保登记、信息变更、注销登记等服务,实现省内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的“即申即享”,大幅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形成高效运转的政务服务体系,助力营商环境再升级。
三、以数字赋能为切口,推动信息建设
以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为抓手,大力提升医保码开通范围、深化药品全过程信息化追溯链条、医保基金智能监控系统运行,推动医保服务再优化再提速。一是就医服务一码通办。探索打造一平台共享、一码通办、适用N个就医服务场景的“1+1+N”就医服务新模式,实现了群众使用医保码即可办理看病、就医全流程事项。以“市中医保”微信公众号平台为载体,优化医保公共服务场景,全力推进医保信息查询、医保服务办理、医保在线缴费、医保报销待遇全流程应用和移动支付一码通办,持续提升“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亲情账户”工作质效,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全区医保码激活率97%以上,医保码证使用率68%,大幅缩短群众就医购药时间。二是药品信息一码追溯。依托“进销存”管理系统,加快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应扫尽扫”工作,创新药品监管方式,打通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的信息壁垒,实现“一物一码、物码同追”,对药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精准跟踪管理,有效提升药品使用的透明度与安全性。截至目前,全区已推进40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70家定点零售药店完成追溯码接口改造,累计上传追溯码信息332815条。三是基金运行一体监控。充分运用国家医保智能监管子系统,将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全区一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全覆盖,让所有数据“有迹可循、有据可查”。充分发挥智能监管系统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作用,督促全区32家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做好HIS系统接口改造工作,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定期动态分析智能审核运行情况,对审核违规费用总体情况、违规费用结构、违规费用主体、分类规则拒付趋势图等维度分析研判,为开展针对性监管和规则动态更新提供数据支撑。2024年,拒付金额82.36万元,追回金额147.34万元,行政罚款到位79.08万元,有力维护了医保基金安全运行,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