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5-02055
- 主题分类:健康科普与医保知识
- 发布机构: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8月22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8月22日
- 标 题:【健康科普】“它”是唯一“传播中介”!!
- 效力状态:有效
【健康科普】“它”是唯一“传播中介”!!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通过伊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蚊子是唯一“传播中介”,患者通常关节剧痛无法直立行走,因此得名“弯腰病”。目前,山东已被列入基孔肯雅热Ⅱ类风险区。就有关防控问题,我们请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的专家来支招。

市中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冯君彪:基孔肯雅热不会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播,如飞沫、共用餐具等,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患者在发病后1-5天内血液中含有病毒,若此时被蚊子叮咬,蚊子会携带病毒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形成“患者—蚊子—健康人”的传播链。

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潜伏期通常为3-7天,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关节痛,特别是小关节痛为主。多数患者症状持续数周后可自行恢复,少数可能遗留长期关节痛,严重病例(如并发脑炎)较少见。

市中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冯君彪: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由于当前没有预防基孔肯雅热的疫苗,预防核心主要是切断蚊子传播链。

市中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冯君彪:切断蚊子传播链,一要防蚊叮咬:使用蚊帐、驱蚊液(含避蚊胺等成分),穿长袖衣裤,尤其在蚊子活跃的清晨和傍晚。二要灭蚊环境:清理积水(花盆、水桶等),消除蚊子孳生地,使用杀虫剂处理居住环境。基孔肯雅热虽症状明显,但多数预后良好,做好防蚊措施是远离它的最佳方式。若出现突发高热、剧烈关节痛等症状,尤其近期去过流行地区,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以便早期诊断。
来源:幸福微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