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3-00189
- 主题分类:健康科普与医保知识
- 发布机构: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7月13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7月13日
- 标 题:【健康科普】暴雨后,这些防疫事项要注意
- 效力状态:有效
【健康科普】暴雨后,这些防疫事项要注意





肠道传染病:洪涝灾害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再加上灾后苍蝇蚊虫密度增加,易导致消化道传染病流行。



灾害后应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瓶装水、开水。对出汗较多的,应饮用淡盐开水。不提倡喝生水,因为生水可能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饮用后容易导致腹泻等疾病。饮用开水是灾害期间最简便易行的卫生用水,应该大力提倡。
盛水容器应进行定期清洗、消毒处理,以清除盛水容器中的沉淀物,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杀灭微生物。
对于浑浊水,取水装入缸中,可选用明矾、硫酸铝、三氯化铁、碱式氯化铝等混凝剂,按要求比例加入水中,充分搅匀,将水中的泥沙或有机物混凝,静置沉淀约1小时取出上面澄清液倒入另外缸进行消毒才能饮用。
重新启用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掏、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抽干,清除污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加氯消毒。



加强环境消毒:对受淹的室内地面、墙壁及物品应进行及时消毒,对临时灾民安置点应随时进行消毒,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确保重点场所及时消毒:暴露的粪便、排泄物要及时处理、消毒,防止污染扩散。
及时处理动物尸体: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尽早处理。
关注餐具及手部卫生:水灾过后,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加大,应严格进行餐厨具消毒,正确洗手,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1. 地面、墙壁、门窗、桌面等物体表面
受污水污染的环境及物品可用有效氯为500毫克/升~7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0.5% 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喷洒剂量100毫升/平方米-300毫升 /平方米,以喷湿为度。不耐腐蚀的表面消毒后用清水擦拭。
2. 衣物
用有效氯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含氯消毒剂对衣物有漂白的作用,消毒后用清水清洗。
3. 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0分钟~15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10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5分钟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4. 排泄物、呕吐物
每1升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为20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升,搅匀放置2小时。
5. 污水
可能受到粪便污染的小型污水,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5mg/L-10mg/L。
6. 动物尸体处理
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处理首选焚烧方法。在无法焚烧情况下,可以深埋,深埋时坑深不低于2米,动物尸体底部垫漂白粉干粉上部用漂白粉覆盖,漂白粉干粉厚度应3厘米-5厘米。
7. 手的消毒
接触污染物后,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涂擦双手,消毒作用时间应不低于1分钟。
根据消毒不同处理对象
合理选用消毒方法
实施现场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对不耐腐蚀的物品进行消毒时
应严格掌握消毒时间
消毒后及时将残余消毒剂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