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5-02565
- 主题分类: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区统计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0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01日
- 标 题:市中区2024年统计公报
- 效力状态:有效
市中区2024年统计公报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枣庄重要指示要求,以“登高望远、实干争先”凝聚奋进力量,早谋快干、精准施策,深入推进“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稳健向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82.8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0.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5:34.0:62.5。
年末常住人口60.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7.4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41%,比上年末提高0.32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23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209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3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57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1344人次。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其中,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
|
表1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 |
|
指标 |
全市 |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0.2 |
|
#食品烟酒 |
100.4 |
|
粮食 |
100.7 |
|
鲜菜 |
108.1 |
|
衣着 |
98.7 |
|
居住 |
100.0 |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9 |
|
交通通信 |
98.8 |
|
教育文化娱乐 |
101.4 |
|
医疗保健 |
100.1 |
|
其他用品及服务 |
106.3 |
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7.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深入实施“技改焕新四个提升”行动,全年办理技改备案78个,新入库项目4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30个,过亿元项目15个。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12个项目列入2024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9家企业入选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DCMM贯标试点企业。年末实有市场主体11.93万户,下降0.5%。设立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7万户,其中企业0.31万户;个体工商户0.7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85家,净增158家,总数达到929家。
绿色低碳转型纵深推进。深入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全年植树造林300亩,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5天,1处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连续3年保持Ⅲ类标准。围绕“双碳”目标,加快减排降耗,淘汰国三非营运柴油货车646辆,更新新能源机械300余台,均居全市前列。空气环境质量综合质量指数同比改善6.3%,实现历史性突破,万元GDP能耗下降4.6%。
2024年,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全年新授权发明专利126件。累计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52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4家、80家。中建材科创院获批省重点实验室,淮海数字智谷产业园入选成长型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中建材光芯科技入选山东省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未来包装“未来数字孪生平台”成功申报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8.11万吨,增长1.10%,粮食单产376.75公斤/亩,增长0.8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7.99万吨,增长3.2%;园林水果产量2.17万吨,增长2.3%。猪牛羊禽肉产量2.05万吨,增长6.24%;禽蛋产量8.52万吨,增长14.93%;水产品产量0.4万吨,增长5.1%。
|
表2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 ||
|
指标 |
绝对量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26.50 |
4.4 |
|
农业 |
15.93 |
3.0 |
|
林业 |
0.23 |
-0.8 |
|
牧业 |
6.67 |
6.0 |
|
渔业 |
0.86 |
6.3 |
|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2.81 |
9.2 |
|
表3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
|
指标 |
产量 (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
|
粮食 |
8.11 |
1.1 |
|
夏粮 |
5.20 |
1.7 |
|
秋粮 |
2.91 |
0.1 |
|
油料 |
1.13 |
1.0 |
|
蔬菜及食用菌 |
17.99 |
3.2 |
|
瓜果 |
0.46 |
8.2 |
|
园林水果 |
2.17 |
2.3 |
现代高效农业不断深化,成功申报市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处、数字农业工厂1处,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4家。深挖优质农产品资源,新增市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区域公用品牌1个,枣庄孙枝鸡成功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加快14个省市级和美乡村建设,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及公共服务项目55个,全区省、市级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94.6%,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累计达到17个。积极参与石榴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成功举办全国兽药产业高端峰会、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会,新栽植石榴5.33万株。我区成功入选省级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建设名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轻工业增长5.0%,重工业增长18.5%。30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6.7%。重点行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43.7%、33.8%、31.6%和16.0%。主要工业产品中,纱、服装、商品混凝土、化学试剂、烧碱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4.4%、12.6%、26.9%、7.7%、18.6%。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0.2%,安装工程产值增长115.5%。我区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获得2024年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认定,未来易购跨境电商项目、万达广场项目获批山东省建筑工程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市政集团、枣建集团、红三叶钢结构等3家企业成功入选山东省建筑业全链条龙头骨干企业,德标建设、中汇城建、长城建筑等4家企业入选2023年度枣庄市综合百强企业。
四、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9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43.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0.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9.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6%。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92.7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675.02万元,同比下降29.58%。持续擦亮文旅品牌,策划2024“甘肃天水麻辣烫走进枣庄”暨枣庄市市中区第三届广场文化节、五一欢乐嘉年华等11大板块活动,打造农业采摘等体验感互动线路3条,推出“我爱枣庄”等热门网红打卡点10个。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羊泉文旅小镇项目、牛郎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项目、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项目共3个项目纳入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项目库。
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济枣高铁建设稳步推进。S103济枣线改建工程通过验收并通车运行,区域内S321枣梁线、S241临徐线、S322枣欢线合计13.02公里省道路面完成修复养护,国省干线公路通行水平不断提升。当年完成县道日常养护54.6公里,养护面积达18000平方米。纵深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完成通村道路26公里、通户道路180公里。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8%,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0.1:39.6:60.3。重点投资领域中,工业投资增长2.1%,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2%,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0.9%,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5.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20亿元,比上年下降38.7%,其中住宅投资20.56亿元,下降43.4%。房屋施工面积371.07万平方米,增长5.1%。商品房销售面积42.40万平方米,下降47.0%,商品房销售额28.77亿元,下降46.4%。
六、消费市场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0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84.08亿元,增长13.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2.39亿元,增长6.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68亿元,增长6.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额12.48亿元,增长6.8%;商品零售额216.59亿元,增长6.0%。
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1%,日用品类增长17.3%,烟酒类增长2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9.7%,饮料类增长16.4%,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55.9%,新能源汽车增长16.3%。
大力实施“消费促进年”,全年共举办消费品以旧换新主题活动15场,发放消费补贴1.06亿元。胖虎闲置品直播电商基地等1家基地入选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和供应链基地,豆制品、辣子鸡、石榴等1处产业带入选山东电商产业带。
七、开放型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65.7亿元,其中出口65.1亿元,进口0.6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187万美元。新增二手车出口资质企业4家。加快推进中国(枣庄)国际闲置品循环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园区当年落地闲置经济企业30余家,累计完成线上交易金额超10亿元。做大二手奢侈品出口,全年出口二手名牌箱包、腕表价值500万元。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家,累计到资40万美元。推动1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其中未来易购等1家外资企业实现增资到资2000万美元。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73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12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1个。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20亿元,下降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93亿元,下降3.5%,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9%,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9%。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9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9%,比年初增加70.6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86.85亿元,增长15.89%,增加107.9亿元。
实现保费收入4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5.62亿元,增长21.43%;人身险保费收入10.96亿元,减少5.36%。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20.7亿元,增长18.16%。其中,财险赔款与给付9.93亿元,增长6.74%;人身险赔款与给付10.77亿元,增长31.07%。
A股上市公司累计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0家;上市挂牌企业累计发行股票融资9.126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5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50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18元,增长6.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325元,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24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03元,增长7.3%。
|
表4 2024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
|
指标 |
单位 |
数量 |
|
家用汽车 |
辆 |
54 |
|
摩托车 |
辆 |
21 |
|
电冰箱(柜) |
台 |
100 |
|
洗衣机 |
台 |
101 |
|
热水器 |
台 |
96 |
|
空调 |
台 |
154 |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06 |
|
照相机 |
台 |
9 |
|
计算机 |
台 |
50 |
|
中高档乐器 |
架 |
5 |
|
固定电话 |
部 |
6 |
|
移动电话 |
部 |
233 |
全年开工建设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个,年度新开工项目4个,年度完成投资约5.03亿元。农村清洁取暖项目完成0.54万户,农房节能改造试点861户。新增海绵城市面积约2.6平方公里。完成新建改造燃气管网10公里、供热管网22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2.2万平方米。
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05万人、7.92万人、5.65万人和5.65万人。新增参保企业578户,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0.72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09万人。各项社保基金收入15.51亿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62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88元,惠及52153万参保群众。发放失业保险金2720万元,惠及2751名失业人员。连续5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标准,惠及城乡低保对象7151人、特困人员877人。
十、社会事业
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6420个。优化调整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2所。组建教育集团和联盟24个,覆盖成员学校36所;组建结对发展体15个,覆盖学校39所。学前普惠率达到86.90%,公办率56.63%,入园率86.08%,优质园占比达到62.86%。
|
表5 2024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 |||
|
指标 |
招生数(人) |
在校生数(人) |
毕业生数(人) |
|
中等职业学校 |
1182 |
1848 |
182 |
|
普通高中 |
4958 |
11492 |
2454 |
|
普通初中 |
8523 |
26569 |
10380 |
|
普通小学 |
6712 |
23329 |
9373 |
|
特殊教育学校 |
25 |
104 |
26 |
年末备案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馆1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
年末卫生机构数为379个,其中医院29个、卫生院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为8720人,其中执业医师2990人、执业助理医师523人、注册护士455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6433张,其中医院床位数5613张、妇幼卫生机构100张、乡镇卫生院325张。
全年举办市级以上大型体育赛事12场,品牌赛事3场,2个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组织开展“周六剧场”文化惠民演出、非遗展览展示、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活动221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326场次。组织“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222场次,行政村覆盖率200%。推行图书馆、文化馆延时服务,线下服务群众3万人次。开展山东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评选特级文化站3个、一级文化站5个、二级文化站3个。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市中区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和工业个体经营户。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