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索 引 号:370402/2018-01242
  • 主题分类: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统计局
  • 成文时间:2015年06月28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15年06月28日
  • 标  题:市中区2014年统计公报
  • 效力状态:有效

市中区2014年统计公报

市中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市中区统计局

2014年,市中区委、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团结拼搏,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稳步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上级统计部门核定,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09.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13.5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86.67亿元、增长9.0%,实现人均生产总值55197元、可比价增长6.8%,按年均汇率折算为8986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4.6:54.1:41.3,三产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一、二产占比分别比上年回落0.1和1.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民营经济总户数已发展到5.65万户、增长13.8%。其中:民营企业11460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5万户,分别增长39.03%和8.77%;从业人数19.14万人、增长18.7 %;注册资金166.61亿元、增长35.6%;实缴税金17.03亿元,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为62.42%、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社会用电平稳增长。辖区内全社会用电量25.45亿千瓦时、下降8.18%、增幅比上年下降13.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9.79亿千瓦时、下降9.87%、增幅比上年下降13.3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74亿千瓦时、下降4.1%。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区新增就业812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我区被确定为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示范县。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涨幅较上年高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依然较高,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转型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改革力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大,功能不够完善,建设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公共服务水平还不高,群众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民生保障能力还需加强;社会治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安全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作风建设成果还不够稳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营商环境还有待改善等。

1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2014年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9

1、食品

103.5

2、烟酒及用品

100.3

3、衣着

101.4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8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

6、交通和通信

100.3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9

8、居住

101.0

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1.7

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98.9

四、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

100.7

五、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00.4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完成农业产值18.70亿元、增长4.2%,结构比例为54.2:2.3:36.1:2.8:4.6;粮经播种面积比例为69.71:30.29;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4.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植面积23.95万亩,粮食总产量7.0万吨、同比下降1.4%。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60公顷,增加节水灌溉面积720公顷,除涝面积与上年持平;农业机械总动力26.6万千瓦、增长8.2%;拥有拖拉机515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97台、占拖拉机保有量的45%;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为617台和441台、分别增长4.0%和21.2%;化肥使用量(折纯)6967 吨、较上年增长0.2%。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发展管道灌溉面积2.7万亩,齐村支流(小屯村至汇泉路桥段)、西泇河(市中段)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2: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产 量

增长%

粮食

万吨

7

-1.4

油料

万吨

1.05

-1.4

蔬菜

万吨

15.05

2.1

瓜类

万吨

0.2

-1.2

水果

万吨

1.03

4.1

生猪出栏

万头

17.03

6.3

牛出栏

6670

-4.7

羊出栏

万只

3.22

3.1

家禽出栏

万只

1133

-3.4

肉类

万吨

2.81

0.4

禽蛋

万吨

1.61

-3.8

奶类

3839

-2.9

农业发展活力日益显现。现代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新增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7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绿色农产品品牌认证3个,创建省级粮食高产示范方3万亩,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基地400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5家、当年新增5家,增加值增长 6.5%,与全市相比降低3.9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85.9 亿元,增长9.2%、重工业完成300.2亿元,增长4.8%。轻工业较重工业加快4.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为 1 : 1.6 。

高新产业快速发展。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达到52家,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16.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69亿元、增长9.3%,利税42.45亿元、增长8.3%,利润24.98亿元、增长7.9%。

支柱行业不断壮大。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3.18 %,占规上工业比重12.31 %;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增长9.66%,占规上工业比重25.21%;机械机床工业增加值增长9.86%,占规上工业比重8.62%;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8.29%,占规上工业比重9.37 %;食品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1.69%,占规上工业比重 7.09%。煤炭、建材、纺织服装、机械机床、化工、食品医药六大行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2.6%。

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区有资质建筑企业52家,施工面积358.1 万平方米、增长2.5%,竣工房屋面积 143.6万平方米、下降16.6%,完成建筑业产值 42.64亿元、同比增长6.4%。

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水泥

万吨

527

0.2

服装

万件

73710

11.0

#针织服装

万件

68614

7.2

46533

-17.2

万米

11576

1.9

烧碱

万吨

4.3

-57.1

纸箱

万吨

3.6

-22.5

铁精矿粉

万吨

151.3

-18.5

水处理剂

万吨

13.4

57.0

焦炭

万吨

36.5

-15.2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66.1

4.3

金属切削机床

52231

22.2

液压、气动元件

万件

31.2

-3.2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2024

5.2

发电量

万千瓦时

58.79

9.1

注:根据统计方法制度规定,水泥产量中不含销售的熟料。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运行稳中趋缓。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快发展要有大项目、大发展要有好项目”的理念,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38亿元、增长13.3%;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达65个,比上年减少2个、下降3%,占全部项目的29.5%,共完成投资107.38亿元,增长1.6%,低于全区投资增幅11.7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9.2%、低于上年6.2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4亿元、75.83亿元和104.5亿元,一产下降75.9%,二、三产分别增长15.5%、14%,占规模以上投资总量比重分别为0.6:41.8 :57.6,占比重同上年相比二产、三产分别提高1.2和0.9个百分点、一产下降2.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减缓。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0.47亿元、下降0.7%,低于全区投资增幅1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万平方米、下降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2.72万平方米、下降8.8%,销售额21.45亿元、下降5.4%,住宅销售额20.1亿元、下降4.8%.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速度放缓。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78亿元、增长12.4%,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乡村市场相对活跃但占比偏低。2014年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71亿元、增长11.6%,增幅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增速提高幅度虽高于城镇市场1.5个百分点,但绝对量仅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1.8%,占比明显偏低。

二是批发零售业支撑明显,住宿餐饮业逐步回暖。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6.7%,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提高10.9个百分点,有力地支撑了全区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增长。全区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幅由降转增同比提高13.4个百分点,呈现逐步回暖态势。

三是基本生活类商品持续热销。2014年限额以上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和日用品类零售额可比增速同比分别提高11.2、10.9、24、13.7个百分点。

四是汽车及能源制品销售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14年,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13.71亿元、同比增长44.5%,受其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9.5%。

五是金银类商品需求增势减弱。全区限上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1.2%、同比回落13.9个百分点。六是教育文化类消费市场异常火爆,各种学习机、学习光盘等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产品零售额增速同比增长68.1%,潜力巨大。

六、外经外贸、开发区经济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37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51.4亿元、增26.6%;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3.81亿美元、增长14.9%,其中出口3.48亿美元、增长22.3%。

枣庄经济开发区稳步发展。围绕“招商引资、特色产业、破解瓶颈、培植现有重点优势企业和体制机制”五大课题做工作,努力推进产业集聚和链式项目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承载能力。全年实现税收2.42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9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27.3%和29.2%。

加快市南工业区建设发展。大运河国际艺术双年展会展中心、彩虹坊等6个项目落地建设。完成大运河国际艺术双年展的规划设计,彩虹坊创意产业园30余家商户已入驻;天鹅坊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市南记忆展览馆和福禄文化艺术馆建成开放,累计接待参观人员5000余人次;艺术大师总部4座主体楼即将竣工;聚艺谷中小学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前期各项拆迁、场地清理等工作,近期将开工建设。按照“两纵三横”的路网规划,完成了振兴南路和汇泉路人行道铺装、行道树种植、市政管线铺设等配套建设。启动了复兴路建设,已完成部分道路垫层、水稳施工。棚户区改造新完成化肥厂340户的征收任务,累计完成5个职工宿舍片区以及3个行政村1908户、25万平方米征收任务。

七、交通邮电、旅游服务

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加快。投资6.2亿元,启动33条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合理布局市中新区、老城区、枣庄经济开发区、市南工业区交通网络。投资2.9亿元,实施省道348线改建、税郭—营子段道路改造、公铁立交等16项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人民东路、建设南路、鑫昌西路等“断头路”全线打通,泰山路、汇泉路等道路建成通车。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603万元,增长1.84%,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5.29亿元、增长3.24%;固定电话用户13.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47万户,小灵通用户0.18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4.14万户,农村交换机容量7万门。

旅游经济快速壮大。围绕游在市中建设,完成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仙坛山温泉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龟山省级地质公园揭牌开园,铁道游击队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环城森林绿道胡山口和马场驿站试运营,130户农家乐通过省级“改厕改厨”验收。

服务业强区扎实推进。服务业稳步发展。中央广场、1878民国风情街等项目进展顺利,九洲快运物流扩建、贵诚物流二期等项目投入运营,全区新增商贸物流面积20万平方米,总量达到140万平方米。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区投资的57.6%,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10.58亿元、增长6.4%,占全区地税收入的64.3%。

八、财政税收、金融存贷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1.13亿元、增长0.5%;财政支出完成26.27亿元、下降9.5 %。财政收入质量平稳,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重达到82.0 %、同比提高4.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0.1%、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市反馈我区各项税收完成27.28亿元、增长8.3 %。其中:国税收入13.34亿元、增长17.4 %,地税收入 13.94亿元、增长0.9%。税收占GDP比重达13.0%、下降0.2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平稳运行。年末辖区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8.60亿元、比年初增加12.36亿元、增长3.7%,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5.66亿元、比年初增加13.99亿元、增长6.9%;各项贷款余额277.62亿元、比年初增加3.90亿元、增长1.4%。

九、科学技术

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承担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1项,其中:省级及以上14项,市级各类科技计划17项,获得上级无偿扶持资金1498万元;取得重要科研成果31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22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

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截至目前,我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6个,正在建设的科技孵化器1个。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撑。区政府与青岛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多次组织企业到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省科学院、天津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开展产学研交流活动,并获得了丰硕成果。

专利申请授权取得新突破。全区申请专利54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2件;获得授权专利16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4件。拥有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1家,省级无假冒专利商场2家,市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9家。

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中小学68 所,其中:小学53 所(农村 42 所),普通中学 15 所(农村 10 所),特教中心1所。全区小学招生 12329 人、毕业 5651人、年末在校学生 49256 人,教职工 2097人、专任教师 2081人;中学招生 6392 人(初中 4011 人、高中2381人)、毕业 6296 人(高中 2115人、初中4181人),年末在校学生 19355 人(初中 12189人、高中7166人),教职工 1602人、专任教师 1472人,特教中心招生15人,教师 36人。有省级规范化学校20 所、市级规范化学校37 所。农村教师平均月工资达到4706元,累计增资40.54元。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区有卫生机机构 12个,床位825张,卫生技术人员1085人,其中:执业医师338人、注册护士484人。镇街卫生院8个,床位275张;区级妇幼保健院1个,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58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卫生技术人员61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对“两馆”进行装修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免费开放。区图书馆新增图书2000册;公益电影放映覆盖城乡。开展“2131”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各类影片超过1400场。在城市社区、广场开展消夏电影放映月活动,放映公益电影90场。基层文艺培训逐步加强。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活动65次,培训各乡镇、街道基层文化工作者、业余文艺辅导员及文艺爱好者1700余人次,确保文化遗产保护“出实效”。成功申报格六洲、齐村古陶窑建造技艺、传统古琴制作技艺、厉家中药治疗烧伤术和青铜失蜡法铸造技艺为我市“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组织我区非遗项目枣庄砂陶烧制技艺和古琴制作技艺参加第三届中国非博会。实施“柳琴戏进校园”工程,利用各中小学、青少年艺术培训中心,培养柳琴戏后备人才,打造我区“柳琴”艺术教育品牌。

体育工作成效显著。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多形式多渠道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与区妇联、市中地税分局、枣庄四十六中学共同举办了庆祝“三八”妇女节暨市中区妇女干部职工“健身运动、快乐工作”活动,举办2014年市中区第十届乒乓球比赛、“全民健身日”群体活动展演、2014年“文化杯”市中区《四德歌》健身广场舞展演、市中区“太美杯”篮球比赛等。推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放街道、乡镇级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器材共计100余件。申报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和2014年枣庄市全民健身工程。集中精力抓好省二十三届运动会备战、迎战工作。市中区代表队在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共取得三个第三名、一个第四名、七个第五名、六个第六名、十七个第七名、二个第八名。

十一、城乡建设、节能环保

城市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围绕住在市中建设,启动实施71个城建项目,累计投资42.3亿元。东沙河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靓丽的景观河。214个自然村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新改建、修建城区旱厕228座,改造节能路灯660座,铺设燃气管网18.3公里、供水管网5.5公里。深入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管理,新建、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55条。加快薛庄、铁西、光明园、文化四村等29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新建改造,全区新增供热面积107万平方米。实施万泰职工宿舍、齐村粮所宿舍片区等14个棚改项目,在建回迁安置房10300套,累计回迁上房9308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万余亩。加强生态修复,25处露天开采矿山全部关闭,国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一期基本竣工。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抓好道路、城镇绿化以及湿地、山丘、平原森林建设,改造提升街头游园,绿化补植城区裸露土地,全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6万亩,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33平方米以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7万余亩。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强力推进。完成大气脱硫脱硝和畜禽养殖业治污设施规范化建设等减排项目47个,预计减排二氧化硫1200吨、氮氧化物2000吨、COD1500吨、氨氮150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完成城区内99台燃煤锅炉改造任务。据测算,年可减少煤炭用量2万吨,并分别减排二氧化硫320吨、氮氧化物60吨、烟尘25吨。对机动车实行严格的“绿标”管理,全年检测机动车7.8万辆,发放环保标志7.9万套;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完成惠营、汇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水回用等治污项目投入使用,顺利通过国家迎淮考核验收。关停直排河道的畜禽养殖16家,发展生态养殖12家,投资6000余万元,启动建设了郭里集支流、峄城大沙河永安段等4处人工湿地,规划水域面积99.6万平方米,实现“治污和净化”双重水保护模式,峄州桥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Ⅲ类标准要求

十二、人民生活、安全生产、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区公安口径居民户数16.13万户,户籍总人口55.96万人,其中:男性27.40万人,非农业人口31.96万人。计生口径全年出生人口5994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7 %,死亡人数2169人,人口出生率10.94‰、死亡率3.96‰、自然增长率6.98‰。

4:每百户城乡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名 称

城 市

农 村

名 称

城 市

农 村

彩 电

129

101

电冰箱

100

77

摩托车

30

65

家用汽车

31

12

家用电脑

96

45

空调器

192

49

洗衣机

117

92

淋浴热水器

101

86

照相机

68

7

移动电话

256

210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55元、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17295元,增长8.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32.8%。农民人均纯收入12828元、增长1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84元、增长9.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7%。

安全生产继续向好。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安全为天原则,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主线,全年安全培训1.8万人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专项整治28次,检查各类企业(单位)2960家次,排查并消除各类隐患2310余条。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均为零。按照“抓基层、打基础,严责任、强监管”的要求,切实做到“四个到位”,有效遏制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民政和基层民主事务稳步推进。全年登记结婚人数5829对、离婚登记1643对、补发结婚证1716对。办理收养登记12起,合格率100%。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6个,总数达到74个。西王庄、永安“撤乡设镇”顺利实现,第十一届村(社区)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加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每人每年245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孤儿抚育、城镇“三无”老人供养等补助标准,建立贫困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开展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全年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2亿元,惠及全区3.3万困难群众。新建养老服务机构3家,新改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5个、农村幸福院10个,新增养老床位758张,总数达到253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3.7张,位居全市第一。

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开展“情暖万家”慈善活动,对全区1000余户特困家庭实施救助,发放救助金53万元;救助14岁以下重症患儿15名,发放救助金4.5万元;救助困难残疾人家庭30户,发放救助金1.5万元;救助企业困难职工家庭357户,发放救助金23万元;开展“朝阳助学”活动,救助困难家庭大学生167人,发放助学金53万元;开展“爱心复明”活动,为低保户、五保户、军烈属等困难家庭免费做白内障46名,免除手术费27.6万元;与区工商联联合救助45名困难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13.5元。

注: 1、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

4、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为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为年营业额200万元及以上企业。

相关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

市中区2014年统计公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