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索 引 号:370402/2018-01241
  • 主题分类: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统计局
  • 成文时间:2014年06月07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14年06月07日
  • 标  题:市中区2013年统计公报
  • 效力状态:有效

市中区2013年统计公报

市中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市中区统计局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执政理念,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努力让科学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区人民。

一、综合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上级统计部门核定,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91.3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05.67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76.63亿元、增长11.8%,实现人均生产总值51361元、可比价增长8.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8485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4.7:55.3:40.0,一、三产占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2和1.7个百分点,二产占比回落1.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民营经济总户数已发展到4.97万户、增长15.9%。其中:民营企业    8243家、个体工商户达到4.14万户,分别增长55.9%和10.3%;从业人数16.13万人、增长8.4%;注册资金122.85亿元、增长35.1%;实缴税金16.74亿元,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为66.5%、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社会用电平稳增长。辖区内全社会用电量27.72亿千瓦时、增长4.8%、增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1.95亿千瓦时、增长3.4%、增幅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82亿千瓦时、增长13.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区新增就业613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9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9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4%,我区被确定为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建设示范县。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较上年低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

1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2013年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8 

1、食品

105.0 

2、烟酒及用品

99.6 

3、衣着

101.5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6.7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4 

6、交通和通信

97.2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0

8、居住

101.1 

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0.1 

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98.2 

四、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100.4 

五、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00.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依赖性较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加大;事关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优势产业、核心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还不明显,财政支持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历史欠账较大,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营商环境和服务环境还有待改善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完成农业产值17.66亿元、增长3.0%,结构比例为53.9:2.4:36.2:2.8:4.7;粮经播种面积比例为69.75:30.25;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4.3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95万亩、增长2.0%,粮食总产量7.12万吨、同比下降14.1%。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6.68公顷,增加节水灌溉面积66.68公顷,除涝面积与上年持平;农业机械总动力24.58万千瓦、增长2.4%;拥有拖拉机5100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43台、占拖拉机保有量的44%;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为593台和364台、分别增长14.7%12.36 %;化肥使用量(折纯)6951.2 吨、较上年增长0.9%。

农业发展活力日益显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面积新增1.03万亩、达到3.59万亩农村土地合作社新增108家、达到284家;税郭—西王庄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2: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产 量

增长%

粮食

万吨

7.12

-14.1

油料

万吨

1.06

-3.6

蔬菜

万吨

14.7

2.0

瓜类

万吨

0.2

-6.6

水果

万吨

9934

1.9

生猪出栏

万头

16.02

1.0 

牛出栏

6997

--   

羊出栏

万只

3.12

-2.4

家禽出栏

万只

1173

2.5

肉类

万吨

2.79

5.4

禽蛋

万吨

1.67

-6.3

奶类

3953

-2.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平稳。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工业振兴计划,培育壮大六大新型工业产业集群,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43家、当年新增7家,增加值增长 6.3 %,与全市相比降低5.9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5.5 %、重工业增长6.8 %。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92.4 亿元,重工业完成289.2亿元,轻、重工业比为 1 : 1.5 。

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水泥

万吨

526

0.5

服装

万件

70955

2.9

#针织服装

万件

68438

8.6

万吨

68257

18.5

万米

11365

37.7

家具

万件

30.29

-9.4

纸箱

万吨

4.66

6.5

铁精矿粉

万吨

186

1.9

焦炭

万吨

43.08

-6.1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67

-22.2

金属切削机床

42758

173.1

液压、气动元件

万件

32.2

5.0

发电量

万千瓦时

53.89

4.1

注:根据统计方法制度规定,水泥产量中不含销售的熟料。

高新产业快速发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08.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6%,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84.62亿元、增长7.5 %,利税45.80亿元、增长5.4 %,利润27.45 亿元、增长1.6%。

支柱行业不断壮大。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6 %,占规上工业比重12.94 %;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增长7.47%,占规上工业比重24.96 %;机械机床工业增加值下降2.6%,占规上工业比重8.91%;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8.5%,占规上工业比重9.8 %;食品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24.02%,占规上工业比重 2.38%。煤炭、建材、纺织服装、机械机床、化工、食品医药六大行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9%。

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区有资质建筑企业 49 家,施工面积349.3 万平方米、增长6.2 %,竣工房屋面积 172.3万平方米、增长70.2%,完成建筑业产值  40.08亿元、同比增长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快发展要有大项目、大发展要有好项目”的理念,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65亿元、增长19.5 %;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达67个,比上年增加22个、增长48.9%,占全部项目的35.3%,共完成投资105.74亿元,增长28.6%,高于全区投资增幅9.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5.4%、比上年高出9.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33亿元、 65.67亿元和91.66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50.3%、15.8%和3.6%,占规模以上投资总量比重分别为2.7:40.6 :56.7,占比重同上年相比一产、二产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三产下降3.5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0.92亿元、增长32.7%,高出全区投资增幅13.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59.49 万平方米、增长 3.8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7.81万平方米、增长22.3%,销售额22.67亿元、下降3.1 %,销售价格每平方米 3811元、下降 6.7 %。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速度放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16亿元、增长13.5%、比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按区域分:城镇市场实现81.77亿元、增长12.4%乡村市场实现11.39亿元、增长10.3%按行业分: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7.67亿元、增长13.5%、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1%;住宿餐饮业仍在低谷徘徊,实现零售额5.49亿元、下降6.5%、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

限额以上企业拉动明显。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16家、净增4家,总数达到115家,实现零售额64.91亿元、增长15.7%、限上企业及大个体零售额占全部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76.0%,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为89.9%,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个百分点。

六、外经外贸、开发区经济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46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2006万美元;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3.32亿美元、增长15.7%,其中出口2.85亿美元、增长5.0%。

枣庄经济开发区稳步发展。枣庄经济开发区入区项目累计达到186个,被核定为省级科学发展园区、低碳经济示范园区,荣获“山东最佳投资园区”称号。2013年,开发区单位实现税收1.9亿元,同比增长11.76%;实现外贸进出口1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开发区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2.9%。

加快市南工业区改革发展。按照“改制、棚改、发展”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实施市肉联厂破产,上半年完成职工补偿和分流任务。加快职工宿舍、十里泉二期棚改回迁安置区建设。推进总投资2.7亿元的青檀南路、清泉路、十里泉路、新规划南北路等5条道路建设,配套完善供排水等各类管线设施,打造“二纵三横”的交通路网。加强市南工业区发展战略研究,突出产业服务、旅游休闲、市民生活等功能定位,围绕文化创意、十里泉文化公园、公共基础设施、健康产业等项目,做好策划包装和产业招商,努力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创意集聚、文商繁荣的城市副中心,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和市民生活的新活力区。

七、交通邮电、旅游服务

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加快。投资6.2亿元,启动33条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合理布局市中新区、老城区、枣庄经济开发区、市南工业区交通网络。投资2.9亿元,实施省道348线改建、税郭—营子段道路改造、公铁立交等16项公路交通工程建设。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    2556万元,增长87.5%,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4.81亿元、增长7.3%;固定电话用户12.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0.78万户,小灵通用户3.35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9.39万户、增长36.2%,农村交换机容量12万门。

旅游经济快速壮大。全年接待游客达212.15 万人次、增长8.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4亿元、增长10.1%。仙坛山温泉小镇生态旅游集散地初具规模,中兴公司工业遗址被命名为“国家矿山公园”,鲁南水城·枣庄老街成为我区首个4A级旅游景区,龟山风景区、仙坛山温泉小镇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我区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服务业强区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盛北商贸城一期、大润发商务商贸中心、伦达·鲁南水城一期等项目投入运营;枣庄汽车文化贸易产业园、东城国际商贸中心、贵诚物流二期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区投资的56.7%,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9.95亿元、增长3.8 %,占全区地税收入的61.5%。

八、财政税税、金融存贷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1.20亿元、增长0.6%;财政支出完成29.02亿元、增长23.6%。财政收入质量平稳,财政收入中税收占比重达到77.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1.1%、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市反馈我区各项税收完成25.18亿元、下降1.9%。其中:国税收入11.36 亿元、下降6.5%,地税收入 13.82亿元、增长2.2%。税收占GDP比重达13.2%、下降1.1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平稳运行。年末辖区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8.69亿元、比年初增加12.76亿元、增长4.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4.74亿元、比年初增加15.66亿元、增长8.7%;各项贷款余额266.76亿元、比年初增加23.93亿元、增长9.9%。

九、科学技术

科技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0项;承担和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项,其中:省级及以上2项,市级各类科技计划13项,获得上级无偿扶持资金635万元;开发新产品、新技术82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8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21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

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新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8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6家。全区已有65家科技型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江南大学等42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科技合作关系,开展科技合作项目42项,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基地24个。

专利申请授权取得新突破。全区申请专利73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7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6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6件。拥有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2家,省级无假冒专利商场2家,市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9家。

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有中小学70 所,其中:小学56 所(农村45 所),普通中学14 所(农村10所),特教中心1所。全区小学招生9936    人、毕业5922人、年末在校学生42566人,教职工1986人、专任教师1972人;中学招生6717人(初中4136人、高中2581 人)、毕业 6465人(高中2086 人、初中 4379人),年末在校学生19433人(初中12412人、高中7021 人),教职工1610人、专任教师 1503人,特教中心招生8人,教师  36人。有省级规范化学校19所、市级规范化学校  36所。农村教师平均月工资达到4366元。累计增资439.63元。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区有卫生机机构137个,床位 814 张,卫生技术人员 1131人,其中:执业医师 422人、注册护士517 人。乡镇、街道卫生院 8个,床位   264张;区级妇幼保健院1 个,床位50张,卫生技术人员56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卫生技术人员65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拥有文化馆1座、图书馆1座;组织“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广场系列群众文化活动20余场。对5个“农家书屋”进行更新改造,补充图书6000余册。市中文广新局被省新闻出版局表彰为“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深入推进“2131”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在农村(社区)放映电影1176场,在社区放映电影140场,市中区电影公司被推荐为全省宣传系统服务基层先进单位。省级非遗项目“枣庄砂陶”被市推选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评选中;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1处(中兴文化生态园);齐村镇被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游艺之乡”。

体育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开展了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与教育局共同承办了“体育彩票杯”枣庄市中小学乒乓球、羽毛球比赛; 举行了2013年枣庄市区“伦达鲁南水城杯”全民健身秧歌、舞蹈邀请赛决赛;承办山东枣庄“百城武术段位制活动”;与区教育局密切配合,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继续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扎实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全区所有中小学生97%以上每人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在一小时。我区232名运动员参加了市八运会乒乓球、武术套路、排球、武术散打、柔道等14个项目的比赛,总分位列第三名。申报2013年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全民健身工程项目7处。申报我区矿区办事处东花园社区为国家级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资助项目。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共发放健身器材175余件,确保体育健身工程真正发挥作用。

十一、城乡建设、节能环保

城乡环境大为改观。完成抱犊崮旅游大道、解放南路等7条道路综合整治,实施建设路、文化路等24条主次干道增绿工程,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投资3.1亿元,新增造林面积2.9万亩,环城森林公园绿道市中段全线贯通。扎实开展城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验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总投资13.2亿元的西沙河治理工程基本完工,顺利通过世界银行验收。投资2.38亿元,完成光明园等45个老旧小区供热二次管网维修改造,南郊供热首站及18公里供热主管网建成投入使用,城区西部、北部实现集中供暖,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城区供热面积达910万平方米。人民东路、建设南路等“断头路”全线打通,振兴南路、青檀北路等13条道路建成通车,206国道老线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实施青檀路等3条道路路灯改造,新整治背街小巷12条。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坚持铁腕治污、刚性降耗,严格执行能耗前置审批和环评制度,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应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面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枣庄中联、南郊热电、沃丰水泥、泉头水泥等企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全区COD、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分别较上年削减16%、30%和13%。

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做靓城市水系景观,高标准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东沙河治理工程,完成河道清淤、绿化提升、污水管网改造。抓好总投资33亿元的枣鱼高速东延工程市中段建设,构建中心城区绕城高速。加快人民东路、建设南路、省道348线市中段等12条道路续建提升,启动振兴北路、君山西路等10条道路新建改造,推进胜利路、青檀路、振兴路等公铁立交建设进一步畅通城市交通路网。改造提升城区供排水、供热管网(站)等市政设施,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继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加强物业管理,推进物业管理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强化占道经营、交通秩序、集贸市场、户外广告、违法建设、超限超载等专项整治,全面清理“五马闹市”和“十乱”行为,努力营造洁净优美、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

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效显著。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抓好道路、城镇绿化以及湿地、山丘、平原森林建设,改造提升街头游园,绿化补植城区裸露土地,全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9万亩,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十二、人民生活、安全生产、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区公安口径居民户数15.85万户,户籍总人口53.65万人,其中:男性27.40万人,非农业人口30.90万人。计生口径全年出生人口4992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2.8 %,死亡人数35.84 人,人口出生率9.35‰、死亡率4.01‰、自然增长率5.34‰。

4:每百户城乡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名  称

城市

农村

名  称

城市

农村

彩 电

126

111

电冰箱

99

67

摩托车

30

52

家用汽车

27

7

家用电脑

93

26

空调器

137

40

洗衣机

115

1011

淋浴热水器

100

82

照相机

65

10

移动电话

248

21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0元、增长9.2%;人均消费性支出16201元,增长8.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32.8%。农民人均纯收入11527元、增长1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09.5元、增长8.9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继续向好。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安全为天原则,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全年安全培训2.5万人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专项整治27次,检查各类企业(单位)1872家次,排查并消除各类隐患2746余条。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均为零。2013年,市中区被省政府安委会表彰为“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单位。加强安全生产责任、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预防控制“四大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大检查活动,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民政和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年登记结婚人数5487对、离婚登记1812对,办理收养孤儿及儿童131人;全区拥有社区居委会52个,社区居委会成员218人,其中:中共党员169人、女性143人;拥有村民委员会111个,村委会成员421人,其中:中共党员365人、女性130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完成15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社会保障和双拥优抚工作稳妥推进。加大低保工作力度,积极打造阳光低保,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城市月标准、农村年标准分别达到360元,2200元,全年共保障困难群众12960户、27713人,发放低保金及各类补贴9600多万元;为1103名患病群众实施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293.57万元,减轻了患病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分散供养年标准分别提高4000元,2700元,发放供养经费317万元,保障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为62名2012年度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经济补助103.5万元,发放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随军家属生活补助12.6万元,共发放各类抚恤、定补、优待金24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城镇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

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有得新成效。利用善款开展朝阳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74万元 ,帮助260名困难学子圆大学梦;开展“爱心复明”活动,为全区121名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8明唇腭裂儿童实施唇腭裂康复手术;积极开展临时救助,对因天灾、人祸、大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849户家庭给予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107.5万元;先后建成15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处农村幸福院和12个邻里养老互助点,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29家,养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注: 1、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在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4、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为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为年营业额200万元及以上企业。

相关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

市中区2013年统计公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