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5-00411
- 主题分类:法治政府建设
- 发布机构:司法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2月14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2月14日
- 标 题:市中区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 效力状态:有效
市中区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报告
2024年,市中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立足“一个统抓、五大职能”,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多方发力,助推全面依法治区发展。一是多点聚焦,纵深推进依法治区。推动印发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及办公室年度工作要点,为全区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把脉定向。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双报告”制度,扎实推进法治市中、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二是多线对接,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召开涉及法治建设议题的区委常委会会议2次,筹备召开市中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会议1次,推动召开协调小组会议2次,稳步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召开“法治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司法行政谱写新时代篇章”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法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积极对接法院,组织召开市中区府院联动2024年度第一次协调会议。三是多面发力,深化法治督察工作。向全区44个部门(单位)印发《市中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推动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制定《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2024年度学法计划》,2024年以来,组织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次,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3次,召开法治专题讲座2次。
(二)规范执法业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严格把关,规范源头管理。强化合法性审查工作,累计审查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区政府协议共66份,提出法律意见300余条,参与处理其他涉法事项32件。二是规范执法,推进依法行政。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质量提升年活动,出台《市中区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和《市中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实施办法》,从制度层面促进规范涉企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累计培训行政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三是赋权下放,推动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镇街赋权试点工作,制定赋权清单,编纂《市中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文书范本(试行)》,制作《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指引》教学专题片,为镇街独立开展执法保驾护航。四是统筹职能,做好行政复议。探索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监督“五个一”工作流程体系,创推案件调解“五步问诊法”,打造“市中法治护航515”工作品牌。2024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54件,目前已审结案件242件,承办以区人民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30件,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
(三)坚持服务中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再改进。创新“一庭两所三快”联动新模式,坚持弘扬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常态化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2024年,全区各级调委会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269 次,专项矛盾纠纷排查21次,发现预防纠纷213件,未有因矛盾纠纷处置不当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调解案件892件,涉案金额约700余万元。二是社区矫正管控力度再加强。坚持“法德共育”,充分发挥属地服务保障作用,全力推动“枣庄市专门矫治学校”落地位于我区的枣庄市强制戒毒所院内。本年度累计接收矫正对象254人,解除246人,当前在矫人数436人。三是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再提高。持续深化法律顾问管理工作,170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工作全覆盖,充分调动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积极为党委政府、村(社区)各项社会事务提供全面法律支持,深入群众身边开展法律服务。2024年,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为基层群众解答法律咨询4500余人次,开展普法宣传330 余场次,举办法治讲座130场次,参与调解纠纷77余起,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10余条。四是普法依法治理再深入。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不断拓展法治教育覆盖面,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聚焦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和普法宣讲活动700余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万余份。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累计培养“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850名,认定“学法用法示范户”81户,齐村司法所所长王玲普法工作事迹被《法治日报》刊发,并在第二期全国“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训班代表山东作经验介绍。
二、存在问题
(一)法治思想学习还不系统。部分干警学法用法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运用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认识到法治思维对依法治国、依法治区的深远意义,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并没有自觉选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二)法治人才储备还不充实。村(社区)法律顾问职业素养不平衡,部分法律顾问对村(社区)群众的法律需求把握不准,对涉及农村法律法规及政策掌握不全面、不精准,专业化服务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队伍力量薄弱,现有人员多为兼职调解员,专职人员较少;调解员平均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调解效能较低。
(三)法治观念尚未普遍树立。当前法治建设推进还不平衡,部分同志对全面依法治区理解不深刻、不透彻,在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行政执法不规范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干部法治观念淡薄,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内涵认识不够、领会不透。
三、改进措施
(一)聚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区攻坚突破。坚持党对法治建设全面领导,持续推进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压实统抓全面依法治区责任,优化法治督察方式方法,开展第三批法治环境监督员选聘,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征集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暨法治为民实事案例,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市中法治品牌。
(二)聚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攻坚突破。编制区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举办全区合法性审查工作业务培训班,推动合法性审查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全面构建“综合执法+部门专业执法+联合执法”的行政执法协调“一盘棋”格局,组织开展2025年度专项监督检查、执法案卷评查等活动,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行政复议场所规范化建设和行政复议官试点工作,完善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等重点领域案件办理制度机制,提升行政复议工作质效。
(三)聚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攻坚突破。扎实做好“八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持续加强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法治宣传教育。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法律诊所进企业”等活动,为企业和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深化开展“法援惠民生”活动,创新实行服务承诺制、申请人经济困难诚信承诺等便民服务举措,持续擦亮“法护桑榆”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四)聚力推动社会治理攻坚突破。落实落细《司法所监测评估办法》,全面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全面加强“诉源治理”;加大“智慧矫正”平台应用力度,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脱漏管专项整治;加强刑释人员衔接安置和分类管理,用好远程视频会见系统,提升安置帮教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