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4-01281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市中经验
  • 发布机构:司法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4月19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4月19日
  • 标  题:市中区“法治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司法行政谱写新时代篇章”新闻发布会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市中区“法治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司法行政谱写新时代篇章”新闻发布会召开

    4月18日,市中区“法治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司法行政谱写新时代篇章新闻发布会在区融媒体中心召开。市中区司法局及相关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市、区多家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中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强介绍了2023年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及2024年工作计划。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中区司法局坚持全力服务“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服务大局,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继续将法治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市中区法治建设考核2023年上半年、第三季度位居小组第一、全市第一,年终考核位居小组第一、全市第二。坚持开展不同层次的专题学法活动和法治专题讲座。全面实施“一规划两纲要”,推动依法治区工作向纵深发展,2023年,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及各协调小组共召开相关工作会议13次,印发相关文件24份。组织开展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年度述职述法工作,将述法主体扩展至72个,覆盖全区11个镇(街)和47个区直部门(单位)、8个人民团体、6大企业,构建区、镇两级述法评议体系,实现“书面述法、专题会议述法双覆盖”。严格落实《枣庄市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工作实施办法》,区委依法治区办联合区人大等4部门组建督察组,由县级领导带队开展全区法治建设实地督察,覆盖11个镇街及10个重点领域行政执法部门,切实提升法治工作质效。创新打造全域法治文化阵地集群,高标准完成吉品街依法诚信经营一条街和檀光西民法典主题游园建设,让法治意识融入大众生活。

(二)围绕法治护航,促进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印发《市中区人民政府2023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率达100%。继续遴选16名律师组建区委、区政府党政一体法律顾问团,2023年共审查各类文件、协议125件,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推进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全覆盖,提升审查工作质效。出台《规范行政执法检查工作的六条措施》等文件,在全省率先录制《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指引》纪录片,创新开发“亲清e码”智慧监督平台。落实首次“不罚、轻罚”清单,2023年以来,不予处罚案件数为128件,免罚金额为111.7万元;减轻处罚案件数为61件,减罚金额为109.1万元。创新“司前律后”工作法,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推动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2023年,全区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36件,受理129件,审结111件;共办理行政应讼案件29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持续保持100%。印发《市中区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实施清单(第二版)》,公开涉及公安、民政、医疗保障等14个区直部门的242项证明事项,2023年办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1.7万余件次,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

(三)围绕惠企便民,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开展全区党政机关公职律师“单位备案”清零行动,持续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组建律师专业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2023年来,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基层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次,提供法律意见建议112条,解答群众咨询3600余人次。扎实推进法治惠民活动,2023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71件,其中刑事案件661件,民事案件510件。在区妇联等4处和各镇街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区170个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形成“半小时服务圈”,推行“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受理零推脱、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四零”行动和特殊群体的“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的“三优”服务,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以“八五”普法为抓手,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迎新春 法治护航过大年”“3.8”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72场次,被新华网、司法部、大众日报、枣庄日报等各级媒体平台点赞报道。持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累计培养法治带头人181名、法律明白人523名。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市中区司法局将以实现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严格按照“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落地见效年”和“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的安排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聚力法治市中建设,全面履行“一个统抓、五大职能”使命,为打好打赢十大跨越赶超攻坚战贡献司法行政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全面依法治区,强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梳理重点领域法治保障措施,提炼、总结法治政府建设特色亮点品牌,全力做好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20项重点工作,努力推动市中区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强化法治宣传工作质效,做好“八五”普法“后半程”相关工作。全力争取全市民法典宣传月启动仪式和全市第一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门学校”落地市中区。

(二)聚焦严格执法监督,强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深化省编办、省司法厅在市中区开展的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试点工作。根据行政执法监督计划,对全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多轮次专项监督检查。深入贯彻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配齐配强行政复议专职人员,加大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工作力度,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行政复议工作品牌。完善府院联动机制,确保涉企行政案件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

(三)聚焦服务中心大局,强力打造特色亮点品牌。持续深化“一庭两所三快”联动调解新模式、“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全省首批“司法协理员”试点、全域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建设等特色亮点工作,力争打造1—2个在全省叫得响、可推广的法治建设创新亮点工作;推进司法所品牌建设,全面完成11个司法所提档升级工程,持续打造司法行政特色品牌。

(四)聚焦服务保障民生,强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大力实施“法治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高标准推进“市中区法务综合产业园区”建设,通过招引一批金融机构、头部互联网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和信用管理等机构,升级传统法务产业,更快推进定分止争,更好提升营商环境。

(五)聚焦思想作风建设,强力锻造司法行政铁军。坚持以党建促队建,将党建和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深入落实全区“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落地见效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汇聚“市中发展我有责、市中进位我光荣”的强大思想合力。深入开展“市中司法•我爱我家一精英论坛”活动,以讲促学、以讲促干,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思想硬、纪律严、作风正、业务精的过硬司法行政铁军队伍。






























答记者问


01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请问区司法局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


市中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宗良:近年来,区司法局结合工作职能,围绕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大制度供给力度,持续做好法治审查工作,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打出司法行政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一)创新合法性审核监管。区司法局聚焦法治政府建设领域的重点难点,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创新推出“三点三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监管模式,全面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质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2023年以来,共审查各类文件、协议125件,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为区委、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法治路径。近年来,市中区共出台政府行政规范性及部门规范性文件10件,持续做好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先后5次对全区涉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开展了全面的“法治体检”,文件质效显著提升。

(二)推进多维监督模式。在全省率先制作《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指引》纪录片,形成“教科书式”执法模板。在全市首创社会监督制度,聘任1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设立10家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拓宽涉企执法检查社会监督渠道,打通行政执法监督“神经末梢”。通过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伴随式”执法监督等多种方式,推进全区各执法单位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三)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市中区积极探索将“不罚”“轻罚”事项清单化,完成《市中区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2021年版)梳理工作,《清单》共涵盖发展改革等25个行政执法领域361项违法行为事项,涉及不予行政处罚事项329项,减轻行政处罚事项32项,切实保护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细化工作标准和要求,聚焦免罚清单实施指导,采用典型案例汇编、点评等方式,推广工作经验,推动相关执法单位学习借鉴。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努力让市场主体在感受到“执法力度”的同时又能感受“执法温度”。2023年以来,市中区不予处罚案件为128件,减轻处罚案件为61件。

(四)持续推动减证便民。以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为抓手,印发《市中区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实施清单(第二版)》,公开涉及公安、民政等14个区直部门的242项证明事项,2023年以来办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1.7万余件次,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协查核验,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02

请问区司法局在发挥法律服务队伍作用,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市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张云娟:近年来,区司法局聚焦服务保障市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畅通企业及职工法律服务获取渠道,积极协助企业化解法律问题为目标,不断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搭建平台,强化保障。依托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立中小企业直通服务窗口,建立法律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答、案件代理、公证等一站式法律服务,实现法律服务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对企业困难职工、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申请的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一次性告知和“零等待”服务,优先受理、优先审查、快捷办理,实现应援尽援。

(二)融入“律团”,靠前服务。区司法局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组建律师服务团队,向企业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针对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权益保护、风险防控等常见法律问题,提供涉企政策咨询、决策论证等服务,为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和困难,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权。2023年来,共走访企业140家,为企业免费审查合同1900余份,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60件,办理涉企诉讼案件84件。

(三)法治宣传,送法入企。充分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优势资源,抽调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宣讲经验丰富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组建“送法入企”宣讲团,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知识产权保护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民法典》《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依法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经济产权保护、风险防控等专题的普法讲座,帮助企业和职工提高风险识别防范能力,助推企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03

区司法局在推动非诉讼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社会环境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市中区非诉讼纠纷化解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思思:近年来,市中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共建、共治、共享主题,以破解现实矛盾高效化解为出发点,以提升基层平安建设整体功能为目标,深入推进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积极构建“大调解”组织网络。始终坚持“夯实基层、打牢基础、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大调解”组织网络,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目前,共有村(社区)调委会170个。规范建立25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努力打造一批在人民群众心中“叫得响、做得好、信得过”的“品牌特色”调解室,持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深入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切实加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力量配备。梳理规范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6个,涉及医患纠纷、物业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金融纠纷等多行业多类型纠纷。加强专兼职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专题授课、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调解员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调解水平。目前,全区共有备案调解员477人,其中专职调解员84人,兼职调解员393人。2023年以来,全区各级调委会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269次,专项矛盾纠纷排查21次,发现预防纠纷213件,未有因矛盾纠纷处置不当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调解案件1715件,调解成功1709件,涉案金额约980余万元。积极引导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加强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在法治轨道内化解。

(二)创新实施“一庭两所三快”联动新模式。探索建立派出所“快警务”+司法所“快调解”+基层法庭“快处理”的“一庭两所”联动、联防、联调新机制,推动“司法蓝”“警务蓝”和“法院灰”深度融合,实现政法难题“快”解决。在城区集中设立3处“快调解”中心,在全市率先推动司法所在辖区派出所设立“快调工作室”,采取“司法驻所”模式,及时分流“快警”不能当场化解的矛盾纠纷,实现80%以上的矛盾纠纷当日结案、复杂疑难纠纷一周内结案。率先在全省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联合区法院建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推行“多元解纷+速裁”模式,努力在“调”上做加法、在“诉”上做减法,近年来,全区诉前化解案件1500余件并逐年递增,速裁、快审案件4000余件,“一庭两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桥头堡”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探索“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近年来,区司法局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聚焦搭平台、凝合力、建机制、畅流程,积极开展金融纠纷类型化、专业化化解,充分整合司法、法院、金融消费协会等力量,建立金融消费纠纷调解委员会,探索创新“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分层递进”的金融纠纷化解新路径,畅通企业发展的金融“血脉”。去年以来,调解成功金融纠纷案件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51.6%,促使更多金融“活水”注入实体经济,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该做法被新华社《高管信息》刊发,并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联合调研组莅临市中区调研时被给予充分肯定。

(四)提升复议应诉办案质效。坚持“司前律后”工作法,有序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部署,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践行复议为民理念,推行涉企复议案件“容缺受理”机制,开通企业申请绿色通道,压缩涉企复议案件办理周期。深化行政复议“一次申请、四步救济”模式,创新推出“能动复议”“能动应诉”工作理念,综合运用约谈、通报、行政复议意见书等形式,指导主管部门规范行政行为,积极推动工作触角向案前、案后延伸,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2023年共审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36件、行政应诉案件29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保持100%,推动行政争议及时有效化解。



相关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