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5-01270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工作推进
-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5月23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5月23日
- 标 题:【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中区“‘融通城乡促振兴 三产联动绘新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中区“‘融通城乡促振兴 三产联动绘新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5月22日,枣庄市市中区“‘融通城乡促振兴 三产联动绘新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永安镇“板泉山居”荀子学堂召开。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及相关中心、市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永安镇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市、区多家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钟杰介绍了市中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力提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中区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两持续、四着力”总体要求,聚力稳产保供夯基础、产业升级增动能、乡村建设提品质,交出了一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亮眼答卷。
一是稳中奋进,粮食生产夯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强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采取“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实现小麦病虫害防治全覆盖,全区12万亩小麦丰收在望。今年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9亿元,增长3.7%。蔬菜、食用菌种植、生猪出栏、肉蛋奶产量等各项指标稳定增长。持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5%,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龙头引领,产业融合释动能。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去年以来,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到81家;新增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17家,实现营收近15亿元,增幅16%;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营收28.2亿元,增幅12%,新增数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借助“枣味榴传”“好品山东”等平台,发展农村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5.1亿元。突出“链式”思维,围绕枣庄辣子鸡、高端饮品、农文旅3个重点方向,实施了枣庄孙枝鸡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晟达菲尔高端石榴饮品加工等一批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项目,石榴汁、辣子鸡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孙枝鸡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枣庄皱皮辣椒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中区入选全省首批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建设名单,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矩阵加速形成。
三是多点突破,乡村新貌显神韵。深入实施“双十百千”工程,高标准推进西王庄镇谭家河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齐村镇“樱韵古镇·水墨齐村”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2个省级片区,孟庄镇“凤翔果香·山水孟庄”乡村振兴示范区、永安镇“悠然南山·慢城永安”乡村振兴示范区、税郭镇“锦绣沙河·富美税郭”衔接推进区3个市级“双十片区”,以及2个在建的区级片区建设。深入挖掘薄板泉村闲置院落等资源,累计盘活宅基地和闲置资源55处,增加可利用地328亩。围绕丰富业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城乡融合产业,建设永安“板泉山居”、孟庄杜庄桃源里农文旅综合体、里筲花谷等42个片区重点项目。打造了薄板泉农旅融合精品村、下道沟基层善治样板村等省市级和美乡村75个、覆盖率达100%。推动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晟达菲尔大健康高端食品产业园项目、枣庄孙枝鸡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项目、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等3个项目入选全市“十佳项目”,“板泉山居”成为市民近郊游的热门打卡地,周末日接待游客量突破1.2万人。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国企担当、有效盘活社会资本,推动今年新建项目全面投产达效,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构建了全链条可持续运营体系,确保新建项目全周期稳定收益,形成了多点开花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下一步,市中区将按照“五小变五大”工作思路,紧扣“实干争先”工作主线,落实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以“五片五链五行动”为抓手,守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形成“振兴乡村、增收富农”新格局。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紧紧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着力从强基础、稳面积、提单产、增产能方面发力,开展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引领行动,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紧抓“三夏”生产黄金窗口期,进一步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强化农技指导服务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保障夏粮稳产丰收。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用好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应用,加大机收减损等农机技术推广,开展三夏生产“一条龙”作业服务和订单式、保姆式、全程托管等服务,提升三夏农机作业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接续完成3.5万株石榴种植任务,全年新建改建设施农业面积800亩,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力争达到5%以上,继续在全市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做强产业支撑,培育产业融合新动能。加大领航型企业培育力度,依托晟达菲尔、燊坤食品、登海德泰、富源农机等龙头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实施辣子鸡、休闲食品饮品、种业种苗、社会化服务、农文旅“五链共建”,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统筹发展孙枝鸡、石榴等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深度融入全市产业战略布局,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持续擦亮“中国辣子鸡之乡”金字招牌,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提升皱皮辣椒标准化种植规模,保障优质畜禽种源供给,研发辣子鸡爆款产品,实现“小美食”带动社会经济效益双提升。不断加强孟庄茶叶、齐村樱桃等特色资源品牌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农产品品牌,全力构建三产融合、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是推动片区联建,打造和美乡村新风貌。聚焦抓村连片,扩片成面,按照全区“一廊一带三环五区”总体规划,以“五片联建”为抓手,依托片区产业优势,紧抓“示范村”“精品村”建设,深度开发乡村振兴多元价值,不断探索富民增收新渠道。围绕齐村镇省级衔接推进区,重点推进千亩林果基地、甘泉农旅融合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林果产业带和农耕文化聚集区;围绕永安镇市级片区“农文旅”定位,持续提升“板泉山居”项目综合效益,加快建设马场雅境等项目,构建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农文旅休闲观光产业新体系;围绕税郭镇市级片区“特色养殖”定位,推进云栖渔谷、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畜牧渔业特色养殖区,为明年的全市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打好基础。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提升“五项行动”,聚焦镇域路域环境、村庄环境、水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攻坚整治。以环境提升促进风貌共美,推动省、市级示范片区与和美乡村示范村实现“双覆盖”。
永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利:去年以来,永安镇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跨村联建”强带动、“农文旅融合”促引领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悠然南山·慢城永安”示范片区建设,持续探索“城乡融合、一体发展”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的永安路径。
一、以“产业融+项目强”厚植振兴基础
抢抓济枣高铁枣庄南站建设机遇,以凤凰绿道为轴线,规划农文旅融合功能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个功能区,围绕健康养生、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等产业,实施板泉山居、马场雅境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提档升级悠然农场、永诚果蔬等10余家特色采摘园区,培育揽月居、板泉人家等20余家乡村民宿,构建了集精致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于一体的城郊型现代农业体系。
二、以“生态优+环境美”绘就宜居画卷
一是深化美丽乡村全域提升行动。聚焦“三线”整治、“三清一改”等重点,打好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省、市级和美乡村覆盖率达100%。二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高效完成5家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新改建农村通村通户道路26公里,污水治理率达100%。三是实施生态价值提升行动。打造凤凰绿道20公里精品环线,栽植“大青皮”“泰山红”等优质石榴品种2.3万棵,核桃、桃、枣树20余万株,片区林果覆盖率达到82.5%。实施水库综合利用项目,串联薄板泉水库、马场水库、天桥水库等6座水库,建设沿库景观节点6处,修建游客体验区3处。牛郎山康养基地获评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
三、以“机制活+再利用”赋能强村富民
一是推行联合共富机制。深入实施“跨村联建共富”行动,以“永汇享”共富公司为纽带,带动村集体增收220余万元,实现村庄资源融合、连片发展。二是强化党建引领机制。推行村居“书记工程1+1”制度,实施河道清淤、自来水改造等村级“书记工程”项目40余个。三是探索闲置资源盘活机制。通过“修缮保护、改造提升、业态再造”,盘活薄板泉村、马场村等传统村落闲置院落100余套,带动村民就业15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
市中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虎:今年的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强产业支撑,厚植振兴基础”。围绕会议要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将聚焦“辣子鸡、休闲食品饮品、种业种苗、社会化服务、农文旅”等五大产业链条,全力构建三产融合、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加快推动产业链培育
持之以恒打造高质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规模质量,全力推动产业全链条提档升级。围绕市中区农业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重点支持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新增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企业10家,企业总数发展到90家以上,营业收入突破15.5亿元,增速达到8%。
二、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全面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构建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的核心作用,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目标,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抓好重点骨干企业培育,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高效农业领域“领航型”企业。全年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企业总数发展到55家以上,力争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增速达到10%。
三、聚力招商引资攻坚突破
紧紧围绕设施农业、乳制品、辣子鸡、休闲食品等重点链条,建立健全“四图”“五清单”,详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招引一批延链补链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农交会”“进博会”“糖酒会”等重要展会活动,拓宽招商拜访活动、重点区域商协会、本地企业资源等招商途径,多渠道、快时效捕捉招商引资项目线索。全年新增签约开工项目10个。
四、强化农业产业项目支撑
严格落实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示范片区联系帮包机制,实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在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融资贷款等方面积极主动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持,全力推动年产10万吨石榴系列饮品、年产6万吨食用动物油脂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早建成快见效。同时建立“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
五、推动农业产业品牌建设
持续加强辣子鸡、皱皮辣椒、齐村樱桃、孟庄草莓等特色资源品牌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省、市级农产品品牌,全年新增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2个以上。支持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农业展会、产销对接等重要展示展销活动,依托“齐鲁农超”等农副产品展销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网络,提升农产品影响力。
六、加快农业产业数字赋能
围绕数字农业发展县创建,实施数字农业突破行动,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大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运用,积极打造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智慧化应用基地2个。
市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郭丹:2025年,市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市容市貌持续改善,为乡村振兴工作筑牢坚实根基。
一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主次干道大力推行机械化清(洗)扫作业,主次干道全面实施精细化保洁,做到“六净一洁一见本色”。合理规范布局分类果皮箱、分类垃圾桶等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及时排查处理各类乱堆乱倒垃圾,杜绝裸露垃圾。垃圾收集站、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干净,周围无垃圾污水污迹、无明显异味。
二是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全面开展“门前三包”整治行动,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健全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开展店外摆摊、店外加工、店外维修、流动摊点等专项整治行动,取缔城区主次干道等公共场所各种占道经营行为。规范设置户外广告,拆除无审批手续、不符合规划设置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的楼顶广告、墙体广告等。
三是加强违法建设管理。建立完善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机制和查处违法建设联动责任机制,对棚厦、板房瓦屋等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进行重点整治,强力拆除。加强巡查管控,制止各类违法抢建行为,依法查处违法建设,加大违法建设案件办理力度,确保城区违法建设“零增长”。
四是加强绿化园林管理。进一步加大绿化养护工作力度,针对不同绿化种类、不同养管需求,确保管辖范围内植物呈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和优美造型。开展治理公园绿地内绿篱缺株、草坪斑秃等现象,不断消除裸露地面,全力打造整洁、美观的城市绿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