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索 引 号:370402/2025-01222
  • 主题分类:省政府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5月19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5年05月19日
  • 标  题:部门解读|《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效力状态:有效

部门解读|《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25〕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就《实施意见》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起草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我省是乡村富民产业资源大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明确要求以做强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连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我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制约,有必要出台专门文件,指导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起草过程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农业农村厅成立起草组,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征集政策措施,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经征求省有关部门、单位意见并进行会签,履行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等程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于2025年5月5日由省政府印发实施。

三、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第一,总体要求。提出发展乡村富民产业要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片区推动,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集资源要素,培育发展动能,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到2027年,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第二,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等4个方面。围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优化产业布局,完善“13+N”培育体系,构建“一县一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格局;要培优培强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要提升种养水平,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提升和现代化养殖装备建设,加快发展数字农业;要延伸产业链条,开展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分级分类培育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要提升生态价值,深入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围绕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要推进多环节增值,鼓励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大型农业企业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要推进加工业集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产地下沉,打造农产品加工优势集聚区;要推进多元化开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围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要丰富休闲农业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传承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要加强乡村商贸流通,增强便民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电商产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优化农业生产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村生活服务,满足农村多元化服务消费需求。

第三,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统筹推进,形成部门各司其职、同频共振、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工作中,要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二是坚持片区集聚推动,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将片区打造成乡村富民产业发展集聚区。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财政、金融、人才、科技等支持力度。四是加大产业帮扶经济弱县引导力度,通过财政奖补、产业基金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帮扶经济弱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五是抓好引领带动,切实突出品牌引领,加强市场开拓,推广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http://www.shandong.gov.cn/jpaas-jpolicy-web-server/front/info/detail?iid=c35c2001676043d89c2caa2426f63c35


相关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