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4-03465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工作推进
- 发布机构:民政局
- 成文时间:2024年11月1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11月18日
- 标 题:【新闻发布会】市中区“‘暖邻里 益起来’党建引领社区基金品牌”新闻发布会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新闻发布会】市中区“‘暖邻里 益起来’党建引领社区基金品牌”新闻发布会召开
11月15日,枣庄市市中区“‘暖邻里 益起来’党建引领社区基金品牌”新闻发布会在区融媒体中心召开。市中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龙山路街道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市、区多家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温文杰介绍了市中区“暖邻里 益起来”党建引领社区基金品牌有关情况。
近年来,市中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基金,赋能基层治理的工作模式,通过搭平台、融资源、聚人气,着力破解社区“缺人、缺钱、缺资源”的深层次问题。截至目前,共成立党建引领社区基金39处,整合各类资金、物资380余万元,设立儿童托管、老年食堂、社区运动会等为民服务项目78个,辛庄社区、杨河社区两处社区基金入选全省“金种子”社区慈善基金。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基金在改善社区民生、整合公益资源、拓宽资金渠道、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作用,规范社区基金项目策划与实施,现发布市中区“暖邻里 益起来”党建引领社区基金品牌,以“党建引领、多元互动、邻里受益”为内涵,推出6种区级主题项目、10类社区订制项目,建立一套品牌化带动、规范化监管、项目化运作的社区基金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坚持“党建引领”,搭好社区基金运转骨架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等部门研究制定《市中区党建引领推动社区基金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围绕制度、资金、架构、流程4个方面,制定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明确社会资金、资源进入社区基金的合规渠道。
二是规范组建程序。建立社区党组织牵头抓,基金管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齐参与的工作机制,会同民政部门指导镇街、社区分别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基金管理委员会,规范项目设计、资金申请、审核审批、资金拨付、结项报告5项报批流程。目前全区59个城市社区已设立社区基金39个,基金覆盖率66%、项目覆盖率100%。
三是育强头雁人才。将社区基金后备人才建设纳入社区后备人才培育三年行动,围绕社区基金成立、资金募集、项目申报等,开设社区基金“头雁人才”培训课程,全面培养社区工作者策划项目、执行项目的专业能力。累计举办市区两级专项培训班8期,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项目负责人350余人次,优选五星级项目负责人5名,培育10家专业化社区社会组织。
二、引导“多元互动”,保障社区基金长效运行
一是招募幸福家园“追梦者”。成立社区爱心小分队60余个,结合社区邻里节、周六集中志愿服务活动等,开展“一元众筹”、爱心义卖、跳蚤集市等公益募捐活动240余场次,参与群众1.8万余人,爱心商户和企业2500余家。
二是引入社会运营“合伙人”。借助自有空间引入社会资源,以市场化运行的形式,探索实施社区食堂、城市健身房、共享自习室等项目25个,项目收入的10%~20%注入社区基金,保障社区基金项目持续化运作。
三是扩大共建共治“朋友圈”。依托社区基金为民服务项目,吸引热心群众、爱心商户、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等“红色合伙人”5700余人加盟,参与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助力志愿服务、就业指导、爱心义诊等4000余场次,签订“双报到”单位共驻共建项目278个。
三、突出“邻里受益”,实现家园服务持续提升
一是打造区级主题项目。以近年来最受市中人民欢迎的基层党建项目为蓝本,推出“暖邻里 益起来”幸福家园邻里节、“周六集中志愿服务”、“书记工程”惠民项目、社区共富工坊、“社区甄选”团购、社会组织孵化6大区级主题项目,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区镇两级邻里节活动7场,周六集中志愿服务活动259场次,精细化服务群众32.5万余人次。
二是订制社区特色项目。按照“居民点单、社区订制、社工实施、基金支持、多方受益”的原则,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订制文体娱乐、亲子互动、研学体验、公益课堂、空间置换、爱心纾困、环境营造、设施提升、政策宣传、便民生活等10类特色项目,固定专业社区工作者作为“项目经理”,项目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为民服务活动。
三是推广精品路演项目。定期开展社区基金项目路演、星级项目经理评选等活动,推广一批优质服务项目、表扬一批优秀社工团队。9月1日,市中区承办全市新质服务力赋能“红色合伙人”暨社区基金项目路演活动,集中展示“爱辛365”“花匠计划”、“雏鹰少年”儿童成长营等11个品牌化社区基金项目,特邀4位省内外专家学者现场点评,促进社区基金项目规范提升。
答记者问
请问市中区民政局是如何发挥慈善组织、社会组织力量,助推社区基金发展的?
市中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娜:今年以来,区民政局坚持党建引领,以规范化实施、项目化运作等方式,积极探索社区基金赋能社区治理模式。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激活社区基金发展“源动力”。加强制度建设,在全市率先出台《枣庄市市中区关于加快推进社区慈善基金工作实施方案》《枣庄市市中区社区慈善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对社区基金的设立程序、治理架构、使用范围、资金来源等作出详细规定。完善运作模式,建立居民需求为导向、社区基金为支撑、社会组织为抓手、慈善公益项目为着力点的运作模式,明确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社区基金的执行机构,目前已实现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
二是聚焦多元参与,壮大社区基金运行“资金池”。加大支持力度,发挥区慈善总会作为枢纽慈善组织的引领作用,搭建“线上+线下”多元化筹募平台,对先行试点的22家社区基金给予每家最高5000元的配捐资金。积极链接资源,引入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市慈善总会,支持设立社区基金17个、微基金4个,争取配套资金16万元。拓宽募捐渠道,推动社区不断挖掘盘活各类资源,在动员辖区内企业、爱心商户等捐钱捐物基础上,利用“久久公益节”“中华慈善日”等关键节点,开设网络筹款、开展社区慈善市集,常态化筹募社区基金,实现社区自我“造血”和“续血”。
三是引导社会力量,育强社区基金项目“主力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分类登记管理办法,对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对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施备案管理,全区共成立社区社会组织10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500余家。开展专业服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针对社区居民需求,特别是“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需求,开展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基金项目的实施者,请问在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中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樊晓波:今年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按照“素质过硬、能力过硬、纪律过硬”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
一是聚焦选优配强,扩充人才源头“蓄水池”。畅通公开招录和转任等准入渠道,面向社会公开招录200名社区工作者,把政治素质好、年龄结构优、学历层次高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以“总量监管、控超补缺、动态调整”为原则,分类完善社区工作者退出机制,树立能进能出、优进绌退的鲜明导向。储备“90后”“95后”优秀社区工作者,建立社区后备人才库,蓄足基层干部队伍“源头活水”。
二是聚焦培训赋能,打造素质提升“练兵场”。将社区工作者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开展社区基金培育、社会组织孵化专业类培训班8次,培训350余人次。区级层面开展社区工作者擂台比武5期,镇街层面开展擂台比武21场次,让190名社区工作者上台讲述成绩、展示自我、交流经验,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建立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帮带团”,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基金项目实施等基层“实战题”一对一帮带,助推社区工作者快速成长。
三是聚焦关爱激励,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学历和工作岗位,实施动态调整、逐级递增的“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提振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加大在社区工作者中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的力度,大力宣传表扬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龙山路街道作为全区首批成立社区基金的镇街,在培育社区基金、孵化社区社会组织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能否简单介绍下比较受群众欢迎的社区基金项目?
龙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李丙城:近年来,龙山路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度融合“组织+基金+项目”模式,创新打造了“南风向暖”“‘辛’益满满”等社区服务品牌,有效提升了社区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一是壮大社区基金,激活治理“源动力”。社区基金项目要长久,既要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相结合,还要让社区基金“活起来”。街道成立社区基金3家,通过项目自筹、群众募集、造血循环、上级配捐等渠道,借助捐款捐物、爱心义卖等形式,将各类资源汇聚至社区,策划开展了“公益集市”“跳蚤市场”“邻里节”等公益活动10余类,统筹链接资金、物资近20万元,实现社区基金从无到有、积少成多。
二是凝聚多方合力,扩大治理“朋友圈”。发挥社区大党委和社区基金的聚合作用,建立专业技能、矛盾调解等8大类人才库,通过场所支持、技能支持等,先后孵化“阳光雨露”等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自组织13个,动员“双报到”单位、爱心商超、党员群众等加盟社区“红色合伙人”,通过“服务换服务、服务换资源、资源换资金”等方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余件。
三是优化服务项目,打造治理“共同体”。社区基金作为社区社会资源再动员、再组织和再分配的平台,一头连着居民需求,一头连着社会力量。街道向前一步深化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爱‘辛’365”“雏鹰少年儿童成长营”等为民服务项目19个,融合打造共富工坊、社区食堂、城市书房等服务阵地,惠及居民群众1.7万余人,真正以社区基金“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
其中,以辛庄社区“爱‘辛’365”为代表的社区基金项目,围绕“老幼妇残”开展“春风”“盛夏”“金秋”“暖冬”特色服务千余场次,并让群众最需要的爱心理发、免费裁剪等志愿服务在社区常驻,真正实现了全年服务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