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3704020008/2023-00159
- 主题分类: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教育和体育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2月24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2月24日
- 标 题:枣庄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含市中区)
- 效力状态:有效
枣庄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含市中区)
枣庄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特殊教育水平,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8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鲁教基字〔2022〕12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坚持特教特办,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精准施策,满足不同类别、不同程度、不同年龄残疾儿童青少年的需要;坚持促进公平,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坚持尊重差异,深入推进多元融合,切实增强残疾儿童青少年家庭福祉,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党和国家有用之才。
到2025年,全面普及15年免费特殊教育,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进一步深度融合,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建立。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多元融合。
1.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2023年底,区(市)特殊教育学校全部纳入本地普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并与1所以上随班就读普通教育学校结成协作共建关系。加强校际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发挥不同学校的优势作用,保证残疾学生信息上报、教育评估、分类施教、转衔安置和个别化支持的规范及时、科学专业。
2.推动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适应残疾学生学习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专业,探索设置面向智力残疾、多重残疾和孤独症等残疾学生的专业,积极打造1-2个品牌特色专业。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融合办学,将特殊教育学校纳入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范畴,对面向残疾学生开放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在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残疾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支持残疾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按照国家部署开展面向残疾学生的“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加强残疾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做好残疾学生教育与就业的衔接工作。
3.促进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融合。健全康教融合服务体系,密切教育、民政、卫生健康、残联等多部门合作,统筹专业力量,完善信息化运行机制,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辅助器具进校园,优先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园保教)的残疾学生科学提供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
4.促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用好山东省特殊教育信息管理平台,推动残疾儿童相关数据的互通共享。开展服务残疾儿童智慧校园遴选活动,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开展特殊教育数字化优质课程资源遴选活动,实现特殊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
5.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指导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开发学校特色课程,加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发挥优质课例的引领作用,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深入开展随班就读教学模式研究,定期组织随班就读工作典型案例的遴选征集和展示活动,举办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大赛。实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十四五”期间组织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质量评估,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
6.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市、区(市)教研部门至少配备一名特殊教育专职教研员,遴选特殊教育优秀师资充实教研力量,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特殊教育教研队伍。建立市、区(市)、校三级联动教研工作机制,完善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实行教学视导、教学调研和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在各类教育规划课题和教改立项中设置特殊教育研究专项,培育一批优质教科研成果。加大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
7.强化专业支持。加强市、区(市)、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资源中心在区域特殊教育研究、指导、服务、培训、资源开发、质量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支持作用。到2023年底,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实现区(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到2024年,依托设在乡镇(街道)的小学和初中实现乡镇(街道)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在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逐步建立助教陪读制度。
(三)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
8.持续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健全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联动工作机制,适宜安置每一名具备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健全学校随班就读工作长效机制,压实普通学校主体责任。2023年,创建随班就读省级示范区1个、示范校6个。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医疗机构办好特殊教育部(班)。附设的特殊教育部(班)与特殊教育学校或承担特殊教育的中小学统一学籍管理。健全上门服务制度,由教育、残联、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开展或结合实际轮流开展送教、送康、送医学健康教育知识上门服务,每月不少于4次,将教育康复服务覆盖到所有重残儿童。
9.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大力发展学前特殊教育,2023年底,推动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均附设幼儿园或学前部(班),具备开展学前特殊教育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特殊教育幼儿园或附设学前部(班)。全面推进残疾儿童随园保教试点工作,提高随园保教质量。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到2025年,力争实现市、区(市)特殊教育学校全部设置中等职业教育部(班),推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
(四)夯实完善特殊教育保障。
10.改善办学条件。区(市)要根据需要合理规划布局, 切实增加学位供给,满足残疾儿童入学需求。到2024 年底,薛城区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任务。完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布局,到2025年,每个乡镇(街道)各建设1个初中、小学、幼儿园资源教室。鼓励特殊教育学校、设有特教部(班)的普通中小学按照定点康复机构的要求配备相应医疗、康复人员及设施设备,支持学校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达标工程”,到2025年,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省级办学条件标准。
1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区(市)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到2025年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提高至9000元,已高于该标准的不得降低,学前、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同步按照该标准执行。不足100人的特殊教育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超过100人不足200人的特殊教育学校,按200人拨付公用经费政策。随班就读(随园保教)、学前部(班)、特教部(班)和送教上门的中等及以下教育,按照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执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可用于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干预训练及送教上门教师交通费补助等,送教上门教师交通补助可参照市内跨区(市)出差补助标准执行。各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残疾学生交通费等补助政策,落实补助经费。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开展医教康教结合等项目,严格落实中等及以下学校残疾学生“三免一补”(免杂费、住宿费、书本费,补助生活费)和随园保教残疾幼儿免除保教费、伙食费政策,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树立良好导向。各区(市)要广泛宣传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宣传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和优秀残疾人典型事迹。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在特殊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