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5-01777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工作推进
- 发布机构:新闻发布会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1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18日
- 标 题:【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中区“聚焦民生关切,提升监管服务效能”新闻发布会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中区“聚焦民生关切,提升监管服务效能”新闻发布会召开
7月17日,枣庄市市中区“聚焦民生关切,提升监管服务效能”新闻发布会在区融媒体中心召开。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及相关中心、股室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市、区多家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发布人
孙晋涛 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任
付 刚 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
仲慧婷 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
付 健 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运输管理室主任

发布会上,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任孙晋涛介绍了2025年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管理服务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交通运输部门聚焦运输管理服务、农村公路提升、交通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管理服务,致力于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环境。
一、拓展公交运营广度,提升交通出行体验。
以全市开展新的公交规划设计为契机,积极与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协调对接,聚焦我区群众诉求,开展系统性调研,科学优化公交布局,提升公交出行和服务品质。根据交通有关法规,区交通运输局与市公交集团签订本区公交线路运营协议,明确了有关标准、职能、服务和监管要求,保障了公交规范化、标准化、有序化运营;协调推进15路、16路、19路等多条常规线路与BRT快速公交网络的衔接融合,实施“一次购票,免费换乘”,有效提升市民出行便利性;积极支持公交公司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响应型”、定制化公交服务,先后开通了5条“校车直达”专属线路,通勤定制班车30条、学校研学专线340班次等,较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公交出行需求;为更好满足吾悦广场周边三角花园商区公交服务,多方协调新建了枣庄街公交停车场并投入使用,2路、2路复线已经延伸至枣庄街,其余线路也在陆续更新调整;根据税郭镇群众的诉求,新开通了三角花园至狮山口12路公交班线,解决了税郭北部20余村庄出行不便的问题;经多次调研协调,东城公交公司于6月19日开通试运营枣庄街至龟山风景区公交专线,解决了景区不直通公交的问题。
下一步将进一步优化公交布局,做好枣庄应用职业学院、济枣高铁枣庄南站等公交配套服务,改进提升公交基础设施,开展公交智能化线路试点,构建智慧公交调度体系与智能候车站台系统,为乘客提供更智能、便捷、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和体验。
二、优化县道养护,推进乡村公路建设
强化县道日常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严格依照每周两次的巡查频次对辖区内县道实施全面巡检,针对道路病害及安全隐患建立“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的工作闭环。目前,2025年年度县道养护工程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已完成了周村至峨山口6.1公里;崖头至橡胶厂3公里路面挖补及罩面工程,下步将持续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年度250万元投资计划如期完成。
开展县道养护大修工程实施,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克服困难破解资金难题,全力推进县道破损路段大修改造工程实施。完成投资约580万元对半湖至渴口(X027)山亭市中界至后良段1.7公里、崖头至橡胶厂(X030)苗庄至兰陵段0.6公里两条县道进行修复养护工程。2025年又对税郭至田屯(X029)南安城至田屯段6.6公里道路开展大中修养护,项目于4月14日开工建设,主要实施路面、桥涵、排水、交安工程等建设内容,预计总投资约5700万元。
指导镇街推进乡村道路提升改造,织密农村路网。市中区共有农村公路583.527公里。其中县道6条53.3公里、乡道20条116.2公里、村道378条413.91公里。2025年,借助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永安镇、孟庄镇分别建设2条美丽农村路线路。积极指导各镇、光明路街道完成“四好农村路”通村道路改造14公里,占年度建设计划26公里的53%;实施路面状况改善23公里,占年度实施计划45公里的51%。
三、坚持全方位监管,织牢安全防护网
强化责任落实,筑牢安全根基。今年以来,根据交通运输工作特点,结合市中区实际,对重要领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了《全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全区交通运输202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等各类方案文件,组织召开党组会、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双月警示教育会议8次,系统总结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部署推进各类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决策部署在全区交通运输领域落地生根。
开展各类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确保取得实效。局安委会制发了《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处理工作流程》,制定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核实、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上报、约谈整改、行政处罚、取消许可、刑事处理”6个方面的工作程序,对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理更加明确和规范,实现全过程闭环监管;围绕《重大事故隐患重点事项责任清单》,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5),持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暑期汛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
发挥网格化监管效能,全面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建立“局安委会—行业管理机构(中心运管室、各分中心)—运输企业”三级网格化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网格责任,形成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针对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行“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排查、局安委会督查”的三级联动监管模式,做到监管无盲区、隐患排查无死角。制定《市中区安全生产信用等级企业红黄绿台账》,依据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和处罚记录,实现企业红黄绿分类分级监管。对绿牌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告知承诺”等简化办理、快速办理的便利服务;对红牌企业,增加检查频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市场退出。对守信者亮“绿灯”,让失信者有“痛感”,让监管者有“抓手”,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安全发展。
推进部门联合监管,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实施了“交通+交警”常态化安全监管模式,与交警部门建立联合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每月对事故隐患多发和违章率较高的运输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和常态化监管。今年以来,联合检查整治高危运输企业11家次,约谈运输企业16家次,联合开展安全双月警示教育2次。根据和交警部门联合印发的《市中区货车“百吨王”案件协作办理操作细则》,健全完善与交警部门的信息共享及处理反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改装、严重超限超载尤其是“百吨王”等交通违法行为。
请介绍下群众较为关心的老206道路修复养护工程及该道路路域环境提升工作情况。
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付刚:税郭至田屯道路,即原206国道,作为市中区重要的县级公路,肩负着连接区域交通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该道路的交通量逐年上升,特别是重型车辆数量显著增加。这一变化导致路面出现多种类型且程度不同的损害问题,具体表现为纵横交错的裂缝、网状裂纹、明显的车辙痕迹以及局部沉降等现象,严重损害了道路的通行安全和舒适性。
针对这一状况,交通运输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道路大修工程。经过前期周详的筹备和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该道路的大修工作于3月28日顺利完成公开招标环节。根据施工计划安排,自4月14日起至7月20日,对东街至田屯段长约3公里的路段实施全封闭施工,现已基本完成,即将全面通车;随后,自7月20日至10月10日,将对南安城至东街段长约3.8公里的路段进行全封闭施工,力求全面修复路面损害,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在推进道路大修工程的同时,积极协调各镇街参与行动,同步推进辖区路域环境的综合提升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对道路路缘石以外至沿线商铺间的裸露土地进行硬化、绿化和美化处理,彻底改变以往杂乱无序的状况;拆除沿线违规私搭乱建的“店外店、棚外棚”等建筑物,恢复道路整洁有序的面貌;加强沿线周边的污水处理工作,确保水环境不受污染;积极开展沿线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引导商户自觉维护门前环境秩序。
自国家、省、市启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政策以来,市中区交通运输部门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仲慧婷:“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开展以来,中心聚焦交通运输行业需求,积极推进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落地生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已成功为14家企业、157家个体提供“一件事”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效服务的承诺。
一是优化全链条审批流程。区交通运输局与区行政审批局携手合作,对办事流程进行优化。将原本分别处理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两项事务整合,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提交、跨部门线上流转、一站办结”的高效服务模式,办理环节减少了50%,办理时限缩短了80%以上,显著提升审批效率。
二是构建多点位服务体系。全面构建“1+11+10”多点位、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窗口”,在11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10个交通下属单位提供“一件事”服务,开展政策讲解、帮办代办;向企业发放“运输企业畅顺卡”,方便企业查看扫码咨询等;推出预约服务,业户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前预约,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全区范围内实现了“多点覆盖、全程协办”。
三是打造立体式政务服务。申请单位可以选择在“一件事”线下窗口递交纸质文件,或通过互联网登录指定网站或APP专区完成相关手续,以实现许可证和运输证的一次性发放,并生成相应的电子证件。通过使用枣庄车辆智能分析小程序,可查询相关政策、咨询办理流程,从而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替代传统的人工办理方式,有效促进企业发展。
据了解,市中区已经成功构建了全市首个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该平台具备哪些功能?
市中区交通运输服务中心运输管理室主任付健: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平台是枣庄市首个此类平台,自落成启用之日起,市中区交通运输部门持续对监控平台的功能进行优化与提升,旨在强化对企业和车辆的科学化、精准化监管。该平台拥有以下四项主要功能:
联网联控功能:将全区9000余辆营运车辆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对车辆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行业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可以实时查询调取车辆运行轨迹、联网动态等信息,极大提升了监管工作效能。
安全培训功能:平台开发了“交通安培”系统,采用“互联网+安全教育”、网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方式,落实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目前已有7000余名驾驶员下载手机APP参加学习,有效解决驾驶员学习教育难的问题,确保安全教育取得实效。
安全提示功能:平台开发了微信小程序,通过小程序向驾驶员及家属推送超速提醒、疲劳驾驶等安全提示,提供天气预警、车辆年审等服务信息,年累计发布各类信息100多万条。营运车辆违规预警信息由最初每天3000余条下降至每天500余条,车辆违规行为大幅下降,有效预防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信用评价功能:开发了市中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信息系统,科学精准实施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和靶向监管,推广“线上安全监管+线下现场抽查”的监管模式,探索道路运输信息化监管的新路径,实现精细化、信息化、差异化监管的新模式,目前该系统已开发完成,近期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