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2/2025-01778
- 主题分类:政务公开工作推进
- 发布机构:发展和改革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1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18日
- 标 题:【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中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争取资金惠及民生”新闻发布会召开
- 效力状态:有效
【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市中区“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争取资金惠及民生”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人
黄琳琳 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崔冲冲 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王传永 西王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许明月 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运行股股长、四级主任科员
苏祥祥 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项目储备股股长
发布会上,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琳琳介绍了“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争取资金惠及民生”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市中区发改系统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市委“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以工作实干争先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稳”是基础,“进”是方向。始终把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态势。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一季度,全区GDP增长6.9%、居全市第1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6.7%,GDP增速预计6%以上。全区经济运行延续“进中提速、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
服务业发展质效双升。服务业已成为市中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上半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9家,净增19家,实现“断层式”领先。行业平稳运行,服务业共计实现营收30.77亿元,同比增长15.0%;参与GDP核算的10个行业,营收达19.11亿元,同比增长33.4%;市中区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个数和规上服务业营收总量均居全市首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全区三次产业之比为2.2:35.2:62.6。第一产业增速3.5%,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第二产业占比较2024年提升1.2个百分点,工业发展总体向好;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正加速向以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三产协同发力,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内需动能持续释放。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抢抓“假日经济”“暑期经济”等消费节点,开展2025枣庄消费提振年暨惠民消费券活动启动仪式等各类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延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大力开展汽车、家电、家居建材博览会等各类专场活动,组织吾悦广场、贵诚集团等12家企业参与2025年枣庄市零售、餐饮消费券活动,优化消费体验,让群众敢消费、愿消费。
行业底盘全面夯实。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根基;聚焦化工、建材、纺织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延链强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精准施策,推动黑色金属矿采选、煤炭开采和洗选、农副食品加工等承压行业提质增效,全力扭转下行态势;持续繁荣批零住餐等消费支柱产业,打造特色商贸品牌,激发市场新活力。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牵头宣贯执行《加力稳经济促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政策,聚焦稳岗扩岗、援企助企、内需挖潜、要素供给等关键环节,加大政策供给力度,确保企业应享尽享。
二、“惠”是目标,“争”是关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抓争取资金、惠及民生、赋能发展。
资金争取硕果累累。牵头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17.67亿元,其中:成功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个,资金需求16.85亿元,已发行9.35亿元;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260万元、省预算内资金900万元,为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赢得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和重大战略机遇。
重大项目实现突破。紧盯国家、省重大战略布局,推动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项目取得关键进展。十电50万吨国家储煤基地项目成功纳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是全市唯一、全省仅10个的入选项目;十电液化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山东省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名单,填补市中区在大型独立储能电站领域的空白;鲁南超算中心顺利完成国家窗口指导,为枣庄市成功纳入全省三大算力枢纽节点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近期,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全区经济运行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部署下半年任务。从实现“开门红”到奋力冲刺“双过半”,即将进入“奋战三季度、决胜保全年”的关键阶段,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巩固经济持续向好。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当好区委、区政府参谋助手,推动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争先进位。全力推动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动态跟踪重点行业企业(如泰和科技、海之杰、光芯科技等)运行情况,“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强化对困难企业帮扶。高标准启动并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谋深谋实市中区未来发展蓝图。
二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充分发挥区级领导帮包、项目专员等工作机制,全力加快全区95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盯紧靠上9个未纳统省市重点项目,确保10月份全部入库纳统。加快推进纳统投资低的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抓住重点项目中期调整窗口期,力争中建材光纤玻璃、孙枝鸡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等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名单。
三是构筑服务业集聚高地。聚焦现代物流、互联网和软件技术、科学技术研究、检验检测等区域特色产业,以二手车市场、中国(枣庄)国际闲置品循环产业园为依托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华丽丽、美安新能源等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其产业引领与集聚示范作用,形成光伏产业生态闭环。加快推进中安二手车市场、未来易购、循环经济产业等总部平台经济体建设。布局新兴未来产业,在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生态环保、检验检测等前沿领域发力,全力推进鲁南超算中心算力服务、科大讯飞尽快建成投产达效,尽早升规纳统,培育新质生产力。
四是推动对上争取再创新高。充分发挥“四个重大”专班作用,聚焦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围绕支持比例较高的41个政策性资金支持方向进一步强化项目谋划储备,争取更多项目获得上级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资金支持,力争年内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超23亿元;同时,重点推进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及领军企业、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试点、平台创建,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服务全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能否介绍一下当前市中区发改局对于上级资金争取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崔冲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国家持续加强逆周期调节,梯次拿出系列举措,特别是国家政策性资金“增量、扩围、上新”,与往年相比,资金体量更大、投向领域更多、使用机制更灵活,对于今年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空间。
关于发改对上资金争取工作,主要涵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四个大方向。上半年,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邀请专家在全区范围内就各类上级政策性资金开展1次政策解读宣贯会议,对各个领域的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新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在各类申报通知下达后,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广泛征集、上报项目,截至目前共上报各类资金12个批次,上报项目共99个。
一是对上争取进展突出。市中区人民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市中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2个项目为全市唯一通过省发展改革委审核的项目;老旧小区供电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为全市唯一报至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的项目;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在已经报至国家审核的项目中,市中区项目数量占全市25%,资金需求额占全市42%;深海智能无人观探测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领域专家组为全市唯二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推荐;第三批节能降碳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市中区上报2个,在全市排序靠前。
二是资金争取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成功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9个,过审额度16.85亿元;城市更新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个,过审6000万元;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个,过审400万元;养老托育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个,过审750万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落地。
下一步,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将继续加强政策性资金项目申报,抓好“增量、扩围、上新”的机遇,为市中区项目建设落地提供资金支撑保障。
下一步,市中区发改局计划如何开展好资金争取工作?
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项目储备股股长苏祥祥:4月23日,市中区成立重大政策、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工作专班,统筹共抓“四个重大”工作,为对上资金争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对于下步的资金争取工作,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持续加强谋划储备。目前,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共储备资金项目153个,三类资金需求共174.05亿元,项目储备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在已储备项目中,储备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64个,资金需求17.64亿元;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53个,资金需求60.08亿元;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77个,资金需求96.33亿元。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项目,持续储备,形成动态式、清单化管理模式,扩大项目储备池。
二是切实提高项目质量。持续跟踪储备库中项目手续办理情况,在土地、规划、环评、能评等手续要件办理上加强协助,充分发挥“四个重大”工作专班作用,帮助解决项目手续办理阶段的困难问题,以提高储备项目质量和成熟度,以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
三是强化对上沟通争取。近年来,虽然在对上争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市中区重点项目促进中心将在下一步对上争取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市发改、能源等部门的汇报沟通,全力配合上级部门对上争取工作,主动出击、靠上服务,体现市中担当,力争取得市里认可,为市中区对上资金争取工作方面获得更多支持。
请问下一步市中区发改局将如何聚力发展?
市中区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运行股股长、四级主任科员许明月:下一步,市中区发改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重点在“精准监测、深度分析、靠前服务”上精准发力、靶向施策,全力推动“进中提速、量质双升”态势持续巩固、持续向好。
一是抓细监测预警,把准运行态势。紧盯GDP、工业增加值、固投、社零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构建高频次、多维度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强化对用电量、企业订单、市场主体活跃度等先行指标的实时跟踪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确保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是深化分析研判,服务科学决策。加强与统计、财政、工信、商务等部门联动,深化数据共享和形势研判。密切跟踪宏观政策、产业趋势和市场变化,结合市中区实际,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力求分析更透、问题更准、建议更实,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参考。
三是靠前服务企业,夯实发展根基。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协同发力。对产业链关键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暂时困难的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依托全区企业服务机制,主动下沉,点对点倾听诉求,确保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困难高效解决,确保市中经济高质量发展。
西王庄镇在抓牢抓实经济运行、资金争取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实效?
西王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传永:今年以来,西王庄镇认真贯彻“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部署要求,以“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为抓手,聚焦“1个聚力突破”和“5个实干争先”工作主线,锚定“区域工业强镇”目标加压奋进,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认真研判,抓经济稳运行强活力。抓好34家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助力企业做强做大,为工业经济总量、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突破打下坚实基础。1—6月份,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18.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26.3%;规上服务业营收实现1.24亿元,同比增长28.17%。财税收入连续3个月超额完成区定税源目标并实现增长14.2%。
二、精准谋划,抓机遇争政策促发展。认真研究上级激励政策,建立“一企一策”靶向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精准分析,积极宣传升规纳统政策,上半年已完成4家工业,4家贸易业,3家服务业企业升规纳统。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在发改部门指导下,推动医疗次中心项目成功进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库。泰和科技超高纯清洗用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替代项目成功争取940万元省级重大创新工程资金支持。
三、靠上服务,抓项目解难题快建设。积极推动中建材总院深紫外玻璃、泰和科技智能储存物流一体化技改等13个省市区实施类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建立做实“科级干部一对一”帮包项目机制,精准对接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需求和问题,第一时间靠上研判解决,增强企业信心,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力争年底工业总产值突破52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