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事关民心向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提升服务质效,是新时代民政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常态部门数据共享:通过加强与医保、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对接共享,能够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及时干预并核查救助。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摸底排查,通过网格摸排反馈信息和每月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及集中申办日活动等方式加强宣传,每月轮流在一个社区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及集中申办日活动,开展活动会通过提前在本社区及相邻社区的居民群里发通知告知居民,通过发放明白纸和现场解答等方式解决居民疑惑;每周结合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和日常走访,能够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并将其纳入低保范围。
简化优化经办流程:对于急难情形,实行24小时先行救助,事后补办手续,简化优化救助程序,为临时遇困群众救急解难;扩大救助范围,打破户籍地和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特困供养:一是依据政策及时调整提高供养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特困供养人员的保障标准,及时调整救助金额,保障救助人员基本生活。二是提供专业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促进、卫生清洁等专业服务。
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解民忧。街道新办理低保11户18人、低保边缘4户13人;新增经济困难老年人2人,发放温暖过冬救助物资60户;审核办理临时救助27户60人;新办残疾证47人,换领残疾证18人。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保障金293.1万元,发放优抚金、补助金221.4万元,惠及群众4575人次。按时足额发放老龄补贴。多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为生活困难、就业受限的残疾人的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截至目前已有145人成功就业。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推动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努力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推进无障碍改造,加快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抓好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鼓励企业增加残疾人就业岗位,我辖区曙光一线企业,积极为残疾人就业开展岗前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并鼓励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健全养老服务机构,让老人幸福生活有保障。今年街道联合客道快餐店新建一处爱心长者食堂,位于中兴社区辖区中心位置,北邻市中区实验小学,接孩子的老年人居多,老人买菜、做饭、接孩子很是麻烦,爱心长者食堂建立后,很多老人带孩子到这里就餐,既经济又实惠便利。目前街道共有2所这样的食堂,有效解决了辖区老人就餐难就餐成本高的问题。
街道共有3家养老服务机构,能为辖区800多名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其中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2家,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集护理、医疗、康复、餐饮、娱乐、休息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注重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确保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大力倡导文化养老,推出多样化的养老文化生活服务,在社区、养老院组织老年人参加粮食手工做画、猜灯谜和戏曲演出等活动30余场次。结合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趣味运动会、包粽子趣味赛等活动8场,极大地丰富了辖区老年人的生活,在老年人快乐的融入集体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街道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做好儿童救助工作,特别是困境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情况,做好他们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利用周末时间,在社区开展趣味运动儿童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文化生活,还能在多个维度上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民政工作人员与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
民政救助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基层救助体系、创新救助方式、提升服务质效,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温暖、便捷的救助服务。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