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2023年以来,齐村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双十百千”决策部署,举全镇之力实施“甘泉花香·人文齐村”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通过要素、规划和思想的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示范片区高质高效推进。
一、要素“三变”,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集中推进区建设过程中,土地、资金和人的要素保障是关键,为此齐村镇创新工作推进方式方法,集约、高效整合3个要素,合力推进片区建设。一是闲置土地变“宝地”,落地产业项目。示范片区建设伊始,镇党委、政府就将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去实施,土地资源就是最重要的基础,没有土地一切无从谈起。经对闲置土地排查,前良村南1块闲置了3年的101亩土地纳入了重点关注,经过2个月的考察,最终招引鑫垚农业科技落地建设了齐村镇百亩大樱桃产学研项目。二是协作资金变“杠杆”,助推片区建设。在示范片区建设过程,注重发挥政策资金的撬动作用,推进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资本项目落地建设。经统计,示范区已落实上级衔接资金1902万元,申请省、市级和美丽乡村资金200万元,部门行业资金62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大樱桃种植2760万元、蛋鸡养殖560万元、景区建设1.2亿元。三是村组干部变“主力”,加快项目进展。齐村镇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正面引导片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压责任、压担子,主动靠前、亲自带头。以实施的“凤凰人文环线”项目为例,凤凰村干部对占压土地苗木实行“零赔偿”,“一身正气、舍小家顾大家”的工作作风,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有力推动了项目的实施,累计开展集中整治活动8次,拆除私搭乱建6处,清理三堆五垛和乱石瓦块50多处。
二、规划“三变”,催生乡村新业态
始终结合山水资源禀赋、甘泉人文历史和种植产业特色,创新规划理念,明确“人文、果香、山水”三个创建核心,突出片区独有的山水、人文、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理念,实现产业多元化向集约化转变,与片区生态文化同频共振。一是村庄变景区,建设“人文齐村”环线。投入协作资金200万元,实施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1.5公里甘泉寺场里“人文环线”,对凤凰岭辣子鸡商业街区进行亮化、绿化和残垣断壁修复,开发甘泉寺场里路边摊位、停车位、游步道和景观小品,积极发展农家乐餐饮、佛教中国化和屏山红色教育研学体验等功能,甘泉寺和屏山景区国庆期间实现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万人次,门票收入150余万元,带动餐饮和农产品销售600多万元,凤凰村获评2023年枣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二是田园变庄园,建设“果香齐村”环线。用好前良村“中国樱桃之乡”金字招牌,规划建设2.5公里前良中良“果香环线”,投入协作资金380万,撬动社会资金2600多万元,建设农旅采摘体验园3个,占地300余亩,按时节梯次种植采摘大樱桃、猕猴桃、网纹瓜等有机果蔬10余种,实现一年四季业态常青。对1.5公里采摘带进行道路护坡、砌垒排水沟、绿化补植,整体提升前良中良“果香”环线26家采摘园基础设施。三是环境变资源,建设“山水齐村”环线。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规划建设7.5公里凤凰陆庄“山水环线”,铺设柏油道路12条2.4万平方,硬化水泥道路32条2.7万平方,整体提升片区8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贯通凤凰至陆庄7.5公里绿道环线,串联九龙山、云谷山、陆庄古村落、蛤蟆泉等山水资源,盘活蛤蟆泉,争取和美乡村资金150万元对老陆庄进行改造提升,招引开发“老家陆庄”精品民宿区。
三、思想“三变”,促进项目高质量发展
片区建设的质效取决于基层干部的思想转变,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镇村干部自身最大的潜质,片区建设就是赛马场、就是淘汰赛,练就过硬本领就能实现组织振兴和人才兴农,助推项目高质量发展。一是转变观念,提高产业项目质量。枣庄学院坐落于齐村镇境内,是枣庄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齐村镇充分利用枣庄学院科技人才优势,助推集中推进区建设。多次邀请枣庄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师生进行调研、考察、交流,促使枣庄学院在齐村镇选择建设研学基地达成共识,组建工作专班,抓住机遇,用了不到150天的时间,依托鑫垚农业科技园建成了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前良“科技小院”,设有种苗培育、农耕文化展示、党建教育等区域,为齐村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实现科技兴农,将带动周边500多户大樱桃、红薯和猕猴桃种植户产业升级,增加群众收入。二是转变思路,提高服务项目质效。长期以来前良区域急需建设一个樱桃市场,方便群众和商贩交易,但苦于没有建设用地,一直没有解决。集中推进区实施以来,前良村多次与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商议,在不新增占地的前提下,对张良路两侧的绿化带进行规整,建设了总长度150米的集市项目,设置了3米*6米摊位廊亭19个,解决了项目用地难题。同时,按照这个思路,在不破坏行道树的前提下,在通往甘泉寺的道路两侧指导凤凰村建设了46个摊位,既方便了群众和游客又锻炼了村级党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变方法,提高惠民项目品质。基层组织“等靠要”思想严重的通病,造就了村民“漫天要价”的歪风。在推进区实施的7个基础设施类项目中,镇党委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列好拟实施铺设道路、自来水架设、排水沟砌垒等惠民项目,统一由村里联合施工队组织开展,不再“大包大揽”,工作做不通的项目可以不实施,不列支工农关系协调和占地补偿费,同时与村负责人沟通项目的进展和成效完全取决于村干部的认识和作风,在场里环线和前良采摘带施工过程中,凤凰村和前良村“两委”干部积极靠上做工作,实现了“零补偿”,加快了项目进展,历练了一支敢干、肯干、能干的村干部队伍,完工时群众自发放起了鞭炮。同时,带动屏山和甘泉寺景区主动出资修路、建节点做靓片区。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