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千家万户的殷切期盼,更是民政部门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使命。“十四五”期间,市中区民政局始终以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老龄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及全市民政工作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施策、普惠均等、提质增效”工作原则,围绕“制度保障、设施建设、服务拓展”三大核心任务,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提升型”跨越,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与突破性进展。
一、优化资源配置,织密多层次养老服务设施网
一是引导社会力量多元参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多元共治”原则,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目前,全区已培育养老机构16家,其中医养结合型机构8家,有效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多样化需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2892张,护理型床位2161张,护理型床位占比74.72%。
二是提升机构服务质量能级。以养老机构星级评定为重要抓手,树立行业标杆,健全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全区养老机构上星率逐年稳步提升,现有五星级机构1家、四星级机构2家、三星级机构4家。2023年,仁慈老年托养康复中心凭借中医药健康养老特色优势,成功获评第二批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三是完善养老服务网络节点。聚焦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需求,鼓励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多元化宣传、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动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引导建立示范性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成式、一站式的综合养老服务。
二、聚焦多元需求,筑牢全维度养老服务保障线
一是筑牢基本养老服务底线。定期修订发布《市中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服务对象、内容与标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工作,扩大普惠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二是强化安全规范管理体系。制定实施《市中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市中区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全链条、闭环式安全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养老领域安全检查与排查整治,督促各养老机构严守安全底线与质量红线,推动养老服务质量安全持续向好。
三是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推行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力老人赋能—农村居家养老运营模式”,鼓励支持农村健康低龄老人经专业培训后,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邻里互助服务,构建“养老在乡村、帮扶在身边”的暖心服务格局。该模式因成本可控、模式可持续、效果可感知,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
三、创新补贴机制,激活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构建精准化补贴体系。聚焦“补什么、补多少、补给谁”核心问题,建立“资格认定精准画像、补贴标准科学分层、资金拨付高效直达”工作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精准发力。在全市率先开展养老机构资格第三方评估,从16家申报机构中筛选出15家合规机构纳入补贴核销范围,通过率93.75%。实行“基础比例+分类额度”差异化补贴规则,按个人自付养老服务费用的40%予以抵扣,覆盖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三大核心支出。采用“先预拨、后清算”资金拨付模式,2025年8月预拨13家机构资金30.81万元,9月发放补贴43.7万元,环比增长41.8%,有效保障养老机构资金周转,提升服务供给积极性。
二是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以养老消费券为纽带,推动服务供给从“机构为主”向“机构+居家+日托”多元覆盖延伸。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体系,优化申请使用流程,通过官方公众号公示合规机构名单、服务范围及补贴标准,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发放消费券885张(8月348张、9月537张)、评估券371张,消费券使用量月均增长54.3%。引导15家合规机构拓展多元化服务,其中8家提供居家上门服务、7家提供喘息服务、9家提供日托服务,形成三位一体服务网络,满足不同失能老人差异化需求。
三是激发产业发展活力。通过政策精准赋能,既破解了失能老人“养老难、负担重”的民生痛点,又为银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25年9月底,全区611名中度以上失能老人享受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资金74.51万元,直接带动养老服务消费增长186.28万元。15家合规养老机构营收同比提升32%,3家机构新增就业岗位46个。多元化服务场景的实践探索,既提升了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也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为银发经济发展筑牢民生根基。
下一步,市中区民政局将持续巩固“十四五”期间养老事业发展成果,聚焦深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智慧养老、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繁荣银发经济等重点领域攻坚突破,着力构建与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老年人期盼相契合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不断书写市中区养老事业发展新篇章。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