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无障碍| 繁体 | 简体|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在线访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互动 > 在线访谈

答记者问|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同志就我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答记者问
作者: 更新时间:2025-08-23 15:54

8月22日,市中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闻发布会在区融媒体中心召开。市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中心、文化路街道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市、区多家媒体单位的新闻记者参加了发布会。

记者:介绍一下2025以来全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市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徐飞:今年以来,市中区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充分就业会议部署,通过优化就业服务、深挖岗位资源、保障重点群体、强化技能提升、扶持创业创新等举措,为高质量充分就业赋能增效,截至7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073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一、优化就业服务提质效,擦亮就业“服务窗”

一是立体招聘矩阵成效显著。聚焦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榴枣归乡”等主题活动,打通线上线下招聘渠道,2025年以来先后举办招聘活动35场次,898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岗位9353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近3600人次。其中依托“市中人社”视频号开展“直播带岗”6场次,308家次企业线上推介岗位2569个,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有效提升了人岗对接的时效性、精准度。

二是就业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常态化开展“局长科长坐窗口”“人社干部走流程”活动,通过驻窗办、亲身办等形式检验高频业务全流程,及时查摆问题,同时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向镇街、村居延伸,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开展求职招聘、技能培训、贷款担保、补贴申领“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深挖岗位资源扩容量,充盈就业“蓄水池” 

一是加力岗位挖潜。以“枣工快递”2.0小程序为载体,深化岗位资源整合,安排专人对接企业,指导规范发布用工信息,截至目前,已有1344家市场主体注册,发布多领域用工信息3707条。同时,每月定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已累计发布7批次,有效打通信息壁垒,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二是强化政策兑现。发挥社保补贴、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政策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以来,为4家单位14人申报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7.93万元,为2家单位27人申报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3.53万元,为37家企业推荐稳岗扩岗专项贷款1.12亿元,全力以赴为各类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三、聚焦重点群体强保障,织密民生“保障网”

一是城乡公益岗安置走深走实。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稳步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构建“岗位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促共富”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为城乡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发放岗位、社保补贴3292.06万元,拨付意外伤害保险7.3万元。同时做好公益性岗位人员期满就业衔接工作,理清2025年待退岗人员底数,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专题招聘会、职业指导等举措确保帮扶不脱节、服务不断档。

二是高校毕业生服务见行见效。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及档案转递工作,确保服务不缺位,今年以来共接转档案3882份,出具政审、档案查阅等材料1367份。同时将就业见习作为青年就业的重要举措,2025年以来为12家企业发布见习岗位452个,登记见习人员102人。

四、强化技能提升育人才,激活就业“内驱力” 

一是积极推进技能培训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围绕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就业活动组织镇街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建立需求、时间、人员“三张清单”。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90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483人次,激发了劳动者就业内生动力。

二是着力建设技能人才队伍。积极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引导企业发挥培养评价主体作用。今年以来,已有35家备案企业开展自主评价,覆盖多个工种,累计1381人通过自主评价渠道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为产业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五、扶持创业创新促带动,拓展就业“新路径”

一是强化创贷政策落实力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招聘宣讲会等渠道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组织镇街人社专员及村(社区)人员深入37处商户集中区域,开展创贷政策宣传月活动。2025年以来,为24家小微企业推荐申报创业担保贷款6257万元,为15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1万元,带动就业62人,激活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二是强化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创业机构培育,今年以来实地走访8家企业、培训机构及实践基地,指导其申报补贴性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目前已有3家成功获批。同步开展“创培在身边”公益志愿服务,邀请6家优秀企业及4位国家、省、市级创业导师参与,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等形式对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下一步,市中区人社局将继续把稳就业作为首要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强化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岗位挖潜供给。常态化举办小规模定制化招聘会,坚持每月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争取年内开展招聘活动50场次,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200人以上。二是强化创业带动效能。狠抓创业政策落实,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激发各类群体创业创新活力,力争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00万元。三是强化人才培育赋能。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特色培训,计划年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0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争取年内培育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四是强化兜底帮扶保障。聚焦高校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加强就业载体建设,抓实就业见习、技能培训、公岗兜底、灵活就业补贴等帮扶措施,多渠道分流就业压力,兜住民生底线。

记者:作为人社部门,在企业用工保障方面推行了哪些举措?

市中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隋天威今年以来,市中区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保障企业用工稳定,全力推动市中区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用工服务,筑牢就业“优生态”。配备企业用工服务专员,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建立重点企业需求清单和联系对接机制,组建219家企业用工保障服务群,不定期开展调研走访,实地摸排企业需求。今年以来,已实地走访52家重点用工企业,“一企一策”提供用工指导和政策咨询71次。组织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重点企业进行合作对接11次,快速匹配需求,优化人才配置。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各类院校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方式,开展各类专业技能人才订单培养,企业与院校共商专业课程、共组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基地、共评培养质量,实现技能人才需求端、供给端有效衔接。

二是优化招聘模式,提升就业“精准度”。今年以来,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招聘活动,围绕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组织81家企业参加山东科技大学、枣庄学院高校人才直通车专场招聘会4场次,提供优质岗位847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851个;结合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企业深入周边镇街、零工市场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20场次,拓展招聘渠道,解决用工难题。积极探索“逛街式”、直播带岗招聘新模式,在吾悦广场、吉品街等热门商圈,组织现场招聘活动4场次,将企业招聘、岗位推送、职业指导等服务进行充分整合,为求职者带来一站式公共服务。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企业用工需求,累计发布7批次,有效拓宽了企业招聘渠道,提升了用工信息的社会知晓度。

三是落实惠企政策,激发发展“新活力”。今年以来,市中区人社局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广泛宣传和高效服务,为6家企业兑现社保补贴,减轻企业用工成本;协调金融机构,为76家企业提供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有效稳定就业岗位,促进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市中区在帮扶困难群众就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中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综合室主任董玮为帮助辖区困难群众更好实现“家门口”就业,市中区人社部门聚焦各类就业困难群体,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优化体系建设、强化兜底帮扶等举措,推动辖区群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是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紧紧围绕市中区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扎实开展“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今年以来动态公布了16家培训机构和31个职业(工种),实现培训需求与岗位需要的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全区开展家政服务员、中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等专业职业技能培训1090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483人次。

二是优化体系建设,打造社区微业“微生态”。大力推进“社区微业”行动,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培育出杨河社区微业、远航社区微业等10个社区微业示范项目,今年以来,已累计帮助35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着力健全社区就业促进体系,设立就业服务专员制度,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居民服务群,发送企业用工信息,高质量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让居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三是强化兜底帮扶,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以稳就业、保民生、兜底线为核心,深入挖掘公益性岗位资源,推动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就近就业,按照岗位开发流程的规范化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年度新开发任务,积极稳妥推进2025年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同时做好城乡公益岗在岗人员待遇拨付、日常管理等工作,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中共市中区委、市中区人民政府主办 各镇街、区直部门内容保障

市中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地址:枣庄市市中区君山中路321号 邮编:277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632)3921308 举报邮箱:szqxxglzx@zz.shandong.cn

网站备案:鲁ICP备0700259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020008  鲁公网安备:37040202000003号